
亲密关系一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知识分享.ppt
31页親密關係(一)關係的建立與發展,梁淑娟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諮商心理師,請先想想看,當談到親密關係時,你想到什麼畫面? 你會怎麼解釋相愛容易,相處難? 你猜公主與王子可以永遠幸福快樂嗎?,親密關係理論,依附理論嬰幼兒依附模式如何延伸至成人的親密關係 客體關係理論男孩與女孩經歷分離個體化經驗的差異如何影響親密關係中的互動 系統互動理論關係中的相互性如何形塑互動模式與結構,依附理論,陌生人情境實驗(Ainsworth, 1978)與依附理論(Bowlby,1973)嬰兒基於生存的本能行為與需要依附於主要照顧者的照顧 研究(Hazan etal.et, 1994)指出幼兒早期所形成的依附模式會延伸至其成人時期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模式(ex伴侶關係) 成人的依附模式: (一)安全依附型(Secure) 高自尊與自我價值、信任他人、高自我表露、能忍受與伴侶的分離並發展自我 (二)焦慮依附型(Anxious)低自尊與自我價值感、缺乏安全感、懷疑忠誠、控制對方、無法忍受與伴侶的分離,客體關係理論,何以關係中焦慮追求親密的人多數是女性,而不斷在親密關係中退縮的人卻多數是男性? 分離個體化個體在依附過程中內化外在客體(母親形象)表徵,認同外在客體,並逐漸與所依附的對象分離,最後走向個體化的過程。
男孩在分離個體化過程中因被迫斷然離開所依附的母親,經歷被母親遺棄的創傷女孩則與母親經歷不完全的分離 男孩與女孩在分離個體化過程經驗的差異影響成人親密關係的發展男性的心理界限較僵化嚴謹vs女性的心理界限較具滲透性 連結成為男性的困難,分離成為女性的困擾系統互動理論,關係中的互補性與相互性--形塑伴侶間的互動模式,ex妻子嘮叨,可能意味著關係中有位總是不給回應的丈夫,而丈夫愈是不給回應,妻子的嘮叨就愈嚴重,並形成惡性的循環與牢不可破的互動模式 角色互補與角色對稱 三角化的伴侶關係問題 個人界限糾葛與疏離 夫妻次系統界限--捍衛夫妻次系統的自主性並創造夫妻自身的經驗 愛情關係,什麼是愛情?與喜歡有何差別? 愛包含(1)依附(attachment):是一種親和與依賴的需求(2)關心(caring):出現欲幫助對方的傾向(3)親密(intimacy):要求排他與獨佔的親密喜歡則包含對對方的讚賞(admiration)、尊敬對方(respect)、與知覺兩人間的相似性(Similarity)(Rubin, 1970) Sternberg(1988)的愛情成分--(1)親密(intimacy):指伴侶間心靈相近,相互歸屬的依附與親近感覺,屬於愛情的心理向度,是愛情的情感成分;(2)激情(passion):指強烈渴望與伴侶身體結合的性愛慾望,是促使雙方產生浪漫與吸引力的動機,屬於生理向度,是愛情的動機成分;(3)承諾(commitment):指願意與對方相守的意願及決定,包括短期承諾決定去愛一個人,與長期承諾兩人間親密關係的持久性承諾,屬於社會向度,是愛情的認知成。
愛情類型? Lee的愛情類型,Sternberg愛情理論的三元素與八大類型,,愛情類型與相關變相間的關係(吳昭儀,2003 ),,兩性親密關係的發展分與合,兩性親密關係的發展模式(卓文君,2000)四階段迂迴演進或退化的動力過程發展歷程 (一)前奏曲初接觸之際個體內在狀況 關鍵因素親和動機的強弱、近似效果、外在特質吸引 性別差異 (二)序曲互動的開始 關鍵因素:自我表露、內在人格特質的相互吸引、價值觀的相似性與需求的互補、外力的介入、時空的距離 性別差異,,(三)進行曲正式公開的情侶關係 關鍵因素:關係期望的滿意度、共同體的共識、承諾程度、性愛觀 性別差異 (四)交響曲邁入婚姻 關鍵因素:婚姻的準備度與承諾度、夫妻角色期望與扮演、衝突的因應與解決模式、外遇.. 性別差異,約會,約會的功能 (一)透過活動的參與、個人生活經驗的分享、以及約會過程中的互動與觀察,促進彼此間的瞭解與認識 (二)學習溝通與協商 (三)發展共同的興趣 邀約與拒絕約會 男性較有邀約的焦慮,女性則較會遇到如何拒絕的困境,,邀約的焦慮--擔心對方的拒絕,可能令自己處於尷尬的處境、失去過去以來相處的自然與自由感、以及自尊受傷。
如何邀約? 必須認知他人有拒絕的權利其次是克服被拒絕的挫折與沮喪 先預想好並演練如何提出邀請 邀約時,則須注意自己的風度,像是保持男女間應有的禮貌、誠摯的態度、以及給予對方考慮的空間等,切勿讓對方感到壓力拒絕邀約的焦慮--特別是不夠自我肯定的女性,主要擔心拒絕對方會讓彼此感到尷尬、傷害友情關係以及對方的自尊與自信 如何拒絕邀約? 同理心的態度表達拒絕 注意態度的堅定,切勿曖昧 禮貌性地表達感謝,必要時委婉地說明原因,約會暴力與安全約會,浪漫的愛情真的會有暴力發生嗎? 研究(Sugarman 施虐者可能失去婚姻與家庭,並必須接法律的制裁 婚姻暴力具有週期循環之特性(Walker,1979) ,包括三階段 (1)緊張形成階段 (2)劇烈虐待階段 (3)溫情懺悔階段 受暴婦女通常都已在親密關係中被虐數年甚或數十年之久,才提起勇氣與施虐者對抗,因此很容易被指責為她們不懂得保護自己、她們有被虐待狂、她們沒志氣、太軟弱、太依賴、或者是暴力的發生昰她們自己招惹的、是自己討打的(引自成蒂,2006) 受虐者未選擇離開配偶或結束婚姻關係的原因包括: (1)不知道可以選擇離開婚姻 (2)沒能力離開婚姻 (3)不敢離開婚姻 (4)不願意離開婚姻 (5)不甘心離開婚姻,,遇到婚姻暴力怎麼辦?如何避免婚姻暴力? 受暴者--必須以堅決的態度要求配偶立刻停止暴力。
倘若無暴力的勸導無 效,務必以保護自己的安全為首要策略,當處在生命危險的當下,務必先取採低姿態,並趁機逃脫尋求各種協助 施虐者--衝突過程中情緒高漲時盡快離開現場、請求配偶在暴力警訊出現時協助提醒以冷卻情緒、或者尋求專業的婚姻諮商之協助,切勿鑄下施暴之大錯,失去婚姻與家庭,更得吃上牢獄之災分手與結束,愛情關係發展歷程的分合變數(卓文君,2000) 分手的策略(陳皎眉,1997)直接vs間接 四種常見的分手方式一方決定,一方無奈接受、雙方自然疏遠、平和且理智地分手、協議分手,但雙方或一方感到痛苦 分手歸因的性別差異:女性多半認為是自己外型不夠具吸引力,男性多半認為是自己的條件不夠、能力不足或缺乏經濟研究(Rubin,Peplau,Hill,1981)發現男女對於關係的感受、對問題的敏感度、分手的方式與分手後的調適具有性別差異分手的發展與調適歷程,主動分手者的歷程(Duck,1992) : (一)關係分裂階段至少有一方對關係感到不滿意 (二)內心掙扎階段已無法忍受彼此的關係 (三)談判階段正式或委娩地暗示分手的意願 (四)社交求援階段各自尋求外援以合理化自己的決定與作為 (五)善後處理階段當已無法挽回,各自處理善後,以保護自己或維持好聚好善的關係。
主動提分手者可能的心理反應:罪惡感與愧疚、擔心對方的激烈反應或報復、不知如何安撫對方,,失戀者的適應歷程(Canary, Cody & Manusov,2000) (1)創傷階段感到錯愕、震驚、麻木、疲憊等負向情緒反應 (2)抗議階段與對方討價還價,企圖挽回戀情,可能出現驚慌失措與歇斯底里的情緒反應 (3)否認階段無法接受愛已逝去,不願公開承認避開外界,獨自沉思,作息失序,可能出現自傷或報復行為 (4)紛擾階段過去的種種佔滿整個思緒,神情恍惚並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事 (5)克服階段意義化分手事件逐漸對兩性關係恢復信心或轉而自暴自棄與消極退縮 (6)結束與認同改變階段接受分手的事實,表現合情理的態度與行為,告別失戀的創傷發展因應失戀危機的技巧並有正向的思考可以分手嗎?如何面對分手的創傷與罪惡感? 1.兩情相悅是關係可以愉悅的必要因素--接納已經不再愛我、好好痛哭一場、好好罵他一頓、尋找資源幫助自己面對關係的失落與哀傷好好的想他的壞,但切忌報復 2.分手決定勿曖昧、明白告知心意、表示歉意並接受對方罪責的情緒親密關係的經營,親密關係的維持需要特意經營?關係是動態的歷程,改變不斷發生 創造健康美好婚姻關係的要素 : 1.擁有共同的生命核心價值與生活願景擁有相近的生命價值觀者,對事情的觀感以及問題的處理方向較趨一致。
2.清楚的夫妻界限--有個屬於雙方共同的,但卻不受干擾的空間與時間,才有機會創造夫妻倆獨特的親密經驗 3.權力關係平等的互動模式--研究指出婚姻權力失衡,讓一方處於長期受委屈與無力的狀態下,特別是對妻子而言,易罹患憂鬱症(巫珍宜, 2006) 4.角色彈性與合作 --夫妻角色夠彈性,在必要情況下,進行角色的轉換或調配 5.經濟、親職與家務的共同參與 --研究指出幫忙洗碗的丈夫可以增長壽命 6.允許表達與協商 --不允許表達異議,甚至可能有一方採取脅迫方式解決差異是造成衝突的原因之一7.傾聽、同理與支持--可軟化雙方的防衛,強化夫妻間的心理接觸 8.丈夫願意接受來自子妻子的影響--丈夫與妻子同是婚姻中的當事人,與觀察員,丈願意傾聽妻子的見解,利於婚姻問題的化解 9.允許衝突,但要學會停止--毫無節制地相互激烈攻擊,將使衝突逐漸升高,引發肢體暴力,毀損關係 10.讚美取代鄙視--研究指出配偶使用或展現嘲諷、鄙視、與冷漠的語言與態度最傷夫妻關係 11.人與科技的調和以及夫妻時間的調和 12.發展共同興趣與創造共同的生活經驗,,13.個人需求的滿足--尊重個人的界限與個人獨特的需求 14.愉悅的性關係--自私的性、不尊重的性、或者是強暴的性,都會破壞親密關係的發展。
15.善用資源解決問題 ex求助專業婚姻諮商 16.自省能力與怡人之人格特質--願意傾聽對方的抱怨並進行自我反省與自我調整樂觀、積極、幽默、與寬容之人格特質上完了此單元,你的學習是什麼? 親密關係是..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