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立现代科学的教育观 正确处理学校诸种关系.ppt
31页树立现代科学的教育观正确处理学校诸种关系n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孟子曾说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后来形成鱼和熊掌不可兼 得的定论n今天,当我们把这个定论用在关于我国的教育界 长期以来就存在着的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德育与智育,接受式与活动式的论争中,我们是 否可以问一声,鱼和熊掌真得不可兼得吗?n我给出的回答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德育与 智育,接受式与探究式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 非此即彼的、此长彼消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 、相互促进的、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的关系, 即鱼和熊掌能够兼得n一、德育与智育如影相随,相得益彰,须夷不 可分离n在今天的会议上,我不想从纯理论的角度去阐 释德育与智育和谐统一关系,我只想介绍在我 国教育界享有盛誉的、在教育教学一线做出突 出业绩的两位同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n一位是北京市普通完中二十二中的孙维刚,他 把入初一时大多数学生未达到区重点的40名学 生,六年后,55%送进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97、5%送进了重点大学,100%送进了本 科大学n他是怎样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又是如何处 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的呢?他认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
他强调,思想品德对一名学生来说,是第一位的 ,至关重要的因此,德育在他的工作中居于首 位,但抓德育决不是孤立的,抓德育更不能走形 式,贵在抓出实效他的想法中包含三层意思1、德育是智育的基础1)高水平的德育工作,使学生有明确的人生方 向,产生学习的动力,人生的目标愈远大,为了 祖国的美好,为了民族的强盛,为了人民的幸福 ,为了人类的进步,学习的动力就愈强大 近些年来,人生价值取向,社会道德观念的纷争不休, 给学校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有的干部和老师,在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时,常常只从考上好高中,考上大学 ,来鞭策同学们考上好高中,是为了考上大学考上 大学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又 是为了什么?“到这里,不再往下说了但学生是要往下想的或 者有人就说明了,挣钱多,工作环境舒适我不赞成这样“劝学”一方面,努力学习是为了个人多挣钱,图轻松,太 渺小了; 同时,这样的动力也太脆弱了,社会上很多人 没文化也挣大钱还有,从小就讲就想着将来多挣钱图 轻省,不是好苗头 所以,高水平的德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才能为智育 素质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可靠的动力。
2)保障良好的学习秩序和环境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1962年9月,他来 到22中当了老师,一个月下来以后,他最大的体会是,如 果让他再回到中学时代,上课一定一句话也不说了,一定 规规矩矩地遵守纪律,不妨碍别人听讲,不影响老师教课 其实,上中学时,他们班有不少这样的同学,而他与同学 是有差距的,现在回想起来,他深深地佩服他们,佩服他 们比自己道德高,能为别人着想 人人为别人着想,教室里安安静静,课堂教学的45分 钟,才能100%的利用,特别是自习课的45分钟,才不会 白白浪费2、“德育是智育的归宿“的含义他的本意指,掌握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将更多地为 人民做贡献如果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做为何人民讨 价还价的资本,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更而甚之,为害社 会,这时,智育再“成 功”,也是毫无价值的抓德育的 实效,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人才 3、德育和智育,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是一个整 体的两 个侧面它们互相制约,抓哪一项都要花去时间和精力它们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知识长进,使人易于了解社会 和确定人生方向;境界的高尚,修养的超凡,他的决心和 毅力也将非凡这样,学习道路上的困难,就不会使他气 馁,同时,思想道德正派的人,他在学习上有真正的建树 时,才有益于社会进步,他自己也会有真正的幸福。
所以,两个侧面里,德育的权重是更大的,是决不可轻视 的,在学历教育阶段,尤其是这样因此,从建班伊始, 就和家长们达成共识,从学校到家庭,整个六年,都把实 实在在的抓德育放在第一位,始终如一一位家长在一家报纸上写文章,说,孙老师开家长会 ,都是把同学们学习成绩写在后面小墨板上,把同学们品 德表现写在讲台的大黑板上,而且先讲德育的情况,用一 大半时间还有一位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听过我们班第一堂 数学课,她后来在报上写道,这堂课孙老师给这些12岁的 孩子们留了这样的“家庭作业”:1、回家后对爸爸妈妈说,从今天起,咱们家倒脏土的事 ,请你们不要管了,全归我 2、回家后对爸爸妈妈说, 今后,我吃饭用的碗筷,我自己刷大事小事,我们第一看重的,是让孩子们心灵上迸 发出美丽的火花;以此,涤除思想上的污垢n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 班主任魏书生,一年里要有一半的时间在外地 讲学,但他的学生在初二时参加初三的升学考 试,居然可以名列盘锦市第一名他认为:n很多人平庸,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高尚的人生 目的,只是昏头昏脑地活着,不知道追求什么 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低,原因也在于没有明确 、高尚的学习目的。
今天为了应付家长学,明 天为了应付教师学,过两天为了对付考试学, 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室里坐着,被老师逼着不得 不学n要取得好成绩,就应确立明确、高尚的学习目 的(也有的说是学习动机)革命家李大钊曾经说过:“青年啊,你们临开始活 动以前,应该定定方向比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 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 才能有达到那目的地的一天目的不明确的学生 ,如同没有方向的航船,只是随波逐流,不可能达 到理想的彼岸他认为:学生要树立为祖国学习的 理想理想远大的人,学习目的才高尚,学习动力 才持久理想远大的人,活得才开朗、豁达、乐观 、有为,学生应从小树立为祖国学习的远大理想 他指出:近年来韩国的经济腾飞举世瞩目,而韩国 人的爱国热忱更令人惊叹没有人强制,没有官方 约束,韩国人竟都以买国货为荣,在韩国,尽管欧 美产品比比皆是,但价格最高的都是本地产品,在 韩国街上跑着的都是韩国车,甚至韩国学生到美国n留学仍然买韩国车,韩国人的这种爱国热忱也和他们 的学校教育密不可分韩国的中小学生从小就受到身 土不二的教育,吃本地饭最好,穿本地衣最好,用本 地产品最好在韩国的学校,不会唱国歌是一种耻辱 韩国国歌里有这样一段歌词:用我们的意志和精神 ,热爱我们亲爱的祖国,把身心和忠诚献给她,不管 面对痛苦还是欢乐。
它一字一句铭刻在每个韩国人、 包括孩子们的心头n新加坡要求学校:教导学生深谙国家生存的大道理 让他们学习如何在新加坡这块土地上求生存新加坡 总理吴作栋亲之外,也须负起国家的义务和责任的,了解作为 一个国家,新加坡即使蓬勃发展也会受到永恒的限制 ,并有它的脆弱性这样的教育使新加坡的孩子们经 常把个人利益统一起来考虑,自觉地维护国家的利益 仅以卫生为例,孩子们不仅不随地吐痰、乱扔杂物 ,还自觉向大人们宣传,新加坡成了最干净的国家、 路旁长凳都一尘不染n一个有学习动力的人不 一定是树立了为祖国学习 的理想的人,但树立了 为祖国学习的理想的人, 一定是有强大学习动力的 人,一定是有益于人民的 人n二、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融合中谋求学校的发展n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历来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 与争论从传统教育质量观看来,衡量学生学习好坏 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数衡量一所学校 办得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升学率,当然这种认识是片面 的,以偏概全的但是这种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 学质量的标准与尺度的错误观念,却深深扎根于人们 的头脑之中,以至于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压力,压向 学校,压向教育界,使教育内部陷入了片面追求升学 率的泥潭而难以自拔。
n之所以导致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n一是历史的原因:我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 几千年来所形成并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的教育 思想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基础中国封建王朝自隋唐以 来就开始了以科举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及儒家所倡 导和推崇的人生价值取向——学而优则仕,既读书就是 为了博取功名的成就观和人生价值观取向,对当代人 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形成了我们今天片面追求升学 率的思想根源n二是社会的原因: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虽然 表现在学校中,但是根子还在社会,特别是在作为构 成社会细胞的家庭中,因为子女的成长与出路,直接 牵动着每一个家庭,因而家长的期待以及亿万个家庭 所共同形成的社会舆论,汇成了对学校教育产生十分 重大影响的社会力,因此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成为一 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强化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 向n三是教育内部的原因: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已 经深深置根于民众心理之中,加之各级各类的重点学 校已经形成,追求进入重点学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 气,因此,在教育内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已经 习以为常,不以为怪,一个学校把升学率搞上去了, 就能“一俊遮百丑”,相反,一所学校的升学率几年上 不去,就会“一丑遮百俊”,具体到我们转制学校,就 会出现优生外流,招生困难,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 危机。
n四是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现实环境的原因:一是优质教 育资源特别是重点高中与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导致 了惨烈的升学竞争;二是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使人 们通过读好大学、拿高学历以利于在就业竞争中获得 优势的心理动因不断强化;三是一考定前途、一考定 终身的中高考考试模式,纵使多少人都深恶痛绝,但 谁又能摆脱中高考指挥棒的魔力!不管你是素质教育, 还是应试教育,只要你分数达不到,享受理想的教育 资源的愿望只能是梦中黄粱!这条无形的升学率的锁链 ,锁住了学校、锁住了教师、锁住了学生,更锁住了 教育,致使我国的教育在双基教学方面虽然走在了世 界的前面,但在决定一个民族发展潜力和未来竞争力 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方面却远远地被甩在了后面, 长此以往,我们可能失去的不但但是健康的教育,失 去的可能是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失去的可能是整 个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n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存在着太多的弊端,因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 中期开始,我国教育界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 践探索,以顺应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的要求和世界教育发展的 潮流n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主动而充分 的发展其本质特征是:n1、全体性。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的不是以升学为目的的淘汰教 育,而是立足于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础教育口号是 :不放弃一个学生n2、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人地 位和主动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差异和尊严口号是:要 尊重每一个学生n3、全面性有两个基本涵义,一是指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既要 保证他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又允许他有重点地发展个性 优长;二是指对学生群体来说,既要保证他们全面和谐地共同 发展,双允许群体个体之间的发展存在相对的差异性口号是 :让学生全面发展n4、发展性一是指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心智能力,承认 每个学生都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他们的能力都处于发展之中 ,发展的快慢和程度存在着差异性,因此要注意因材施教;二 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终身学 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养n上海在全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大 都市的大背景下,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上海一期课改的基 础上开始了二期课改的理念建构与实践探索二期课改的理念 主要体现在五条课程理念、四条课程设计思路和七条改革要点 和四条课程实施策略我总结起来,上海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 有四条: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点和上海特点 的基础性、拓展性和探究性课程体系;二是以德育为核心,强 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三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 突破口和特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以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