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考考点【建议收藏:初中古诗文学案】.pdf
14页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 1 文学常识、主题 2 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 3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 4 文意理解及拓展迁移 一、文学常识速记 1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 “文忠”,北宋文学 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 题解: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 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 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 子, 供欧阳修休息、 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 便写了 醉 翁亭记 二、字音字形辨析 环滁(ch) 林壑(h) 琅琊(lng y) 饮少辄(zh)醉 岩穴瞑(mng)伛偻(y l) 酒洌(li) 山肴野蔌(s) 觥筹(gng chu) 射者中(zhng) 弈(y)者胜 颓(tu)然 阴翳(y) 三、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古义:意趣 今义:意思,主意,心意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2 野芳发而幽香 芳 古义:花 今义:芳香 四、一词多义 归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去 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 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 若夫淫雨霏霏 雨很密的样子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居高临下 临溪而渔 靠近,这里是“在旁” 谓 太守自谓 称 太守谓谁 是 乐 山水之乐 乐趣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 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 连接状语和谓语的连词 泉香而酒冽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连词,表转折关系 乎 颓然乎其间 在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吗 于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在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3 五、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2)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3)故自号醉翁 号:名词作动词,取号 (4)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名词作动词,唱歌 (5)杂然而前陈者 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6)醉能同其乐 同:形容词作动词,共同享受 六、文中成语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 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风霜高洁: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 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真相大白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往来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络绎不绝 七、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 倒装句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4 (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醒能述以文 八、段意和中心思想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结构层次: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这篇 课文,抓住“乐”这条主线,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 禽鸟乐太守乐 (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九、理解性默写 1 用课文原句回答 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也 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来饮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 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乐亦无穷”的原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5 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2 “醉翁”的由来是: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 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野芳发而幽 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4 第二段中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把山水之乐具体化 了 5 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6 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7 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8 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9 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0 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1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 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 守醉也 13 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十、重点句子翻译 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并寄托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6 在酒上 3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 4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 杂,站着或坐着大声喧哗的,是欢悦的众位宾客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 中间的,这是喝醉了的太守 5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 译: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宾客跟从太守回去树林茂密阴蔽, 飞鸟上上下下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6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十一、课文分析问答 1 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请问总计写了哪几种“乐”?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 答: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而自 我陶醉而醉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2 怎样理解醉翁亭记一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既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有治理好滁州的得意,还有寄情山水排遣贬谪后的心 中的郁闷的感情 3 “醉翁之意 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7 全篇各部分串连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4 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 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悠然自得 豁达大度 宠辱不惊 (符合要求即可) 5 “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 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 答即可 示例: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示例: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示例: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6 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7 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 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 没有抱怨, 而是心系百姓, 与民同乐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8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 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8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 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 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月亭记) 1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林壑尤 美( ) 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 ) 既得斯 泉于山谷之间( ) 掇幽芳而荫 乔木( ) 3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山 行六七里 山 之僧智仙也 B 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 来此 C 名 之者谁? 遂书以名 其亭焉 D 山水之乐 乐 其地僻而事简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9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译: 5 【乙】段中 和 (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 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 (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 尚情怀 参考答案: 1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刺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