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时代的传播环境.docx
1页网络时代的传播环境——“一半海水,一半火焰”Web2.0 时代的到来让人们从互联网新闻信息的读者变成了作者,从单纯的冲浪者变成 了波浪的制造者,人们上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也开始主动地创造信息网络已经不 再是少数人贩卖信息、观点的场所,而变成了一个信息和观点的自由市场这种转变当以博 客的风行为标志,如今我们还要加上繁复的社交网站和风头正健的微博马克•波斯特称这股浪潮为“第二媒介时代”,即有别于传统媒介新闻制造与传 播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模式, 普通人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态势介入新闻的生产和大众传 播的过程这一巨大变革似乎昭示了普罗大众开始获取更多话语权,能够更加自由地 表达自己的声音,与此同时,新闻的来源也开始多元化,每个能够接触网络的人都可 能成为新闻信息的来源和制造者这种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让不少倡导自由民主的 人士欢欣不已,以为就此自由民主就指日可待了知识的散播者们也以为找到了最佳 的助手,忙不迭地鼓起掌来但是,当德拉吉在自己的博客上抢先于美国任何一家报纸 杂志,报道出“克林顿绯闻案”时,矛盾即已产生——人们在享受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和 听到不同声音的同时,也将面临信息的真实性降低和信息低俗化的威胁。
这种矛盾虽如同海 水火焰一样,指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但却不得不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传播环境拉扎斯菲尔德在其著作《人民的选择》里强调了人际传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以一种 全新的方式体现在时下的网络传播中,新浪微博和人人网的“转发”二字,即是这种人际传 播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转发或者转播预示着传统媒体在议程设置上面临的挑战,网络在为 所有人提供传播和接收信息的平台的同时,也使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急剧弱化,大众讨 论的话题将更多地由他们自己来组织和掌握如今,人们更倾向于关注同学、朋友们都在讨 论什么话题,或者从微薄热门话题排行榜上了解今天都发生了什么大事,而不是看电视或报 纸但是从每天的热门话题榜来看,大众的选择不见得就是正确的选择,从“大小恋”到“宜 黄拆迁案”,从“林丹谢杏芳结婚”到“智障包身工”,我们似乎无法想象人们在乐呵呵看完 明星绯闻时,可以静下心来关注这个社会的黑暗面,表达同情心和严肃思考改变之策至少 在我看来,这种大喜大悲的转变会导致情感的异化,或者说情感的贬值和虚假这不禁让我想到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即人们十分享受狂欢带来的快乐,在狂欢中人们的 身份、地位、财势等在日常生活中带来区别的东西隐没了,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而无拘无束地 享受同等的快乐,这种狂欢不容被打扰。
这不正是时下的网络盛世吗?由个体组织起来的人 群,享受着网络自由平等表达的盛世,也由不得轻易被打扰因此,就像战争将至的消息在 狂欢节上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一样,严肃的新闻内容和观点很难在网络中得到真正的传播,因 为这无疑妨碍了大家享受无忧无虑的盛世乌托邦在传播学中,这个理论可以用诺埃勒•诺 依曼提出来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替代,即大多数人的声音总是会掩盖掉少数人的声音当 网络处处充斥着娱乐信息和恶俗观点的时候,真正的严肃新闻和理性观点也就难以生存了打开人人网,日志分享排行榜名列前茅的日志标题为:“发型很重要”、“史上最搞笑的 漫画”、“2011 年有众多追求者的星座排名”、“体重超过三位数的女人没有未来”、 “写进 女人心坎里的 20 句话”、“都说男人靠得住,猪都会上树靠得住的男人都分享起来!!”、 “优秀的女人该有的习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他妈星期一上午到星期五下午 “白岩松:为什么中国到处援助别国,却缺少朋友”、“怎样避免分手,说的太对了”、“灰太 狼的遗书,感人得我都想哭了”、“站好别雷倒!大学老师暴强语录!!!”等等这些分享上 万次的日志,除了白岩松的那一篇稍显严肃外,其他都只能归为娱乐。
自我娱乐与娱乐他人, 这就是我们正在为自己营造的网络传播环境与这一传播态势相伴的是,整个社会的反智主义倾向,即知识应该像权力一样掌握在大 众手中,因此处处有人打着重申常识的幌子,让庸俗的观点泛滥,未经深思熟虑的态度喷涌 读书无用论的盛行,芙蓉姐姐的走俏就是这一现象的极端反映无疑,传播的目的即在于使 信息的流通更为顺畅,网络也的确为之提供了最优的环境和渠道,但是在看到这一巨大优势 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时下低俗化的网络信息和言论正甚嚣尘上这如海水火焰般矛盾凸显 的网络传播态势,要想走出水火不容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有赖大众媒介素养的提高,而这必 将是一个漫长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