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框架效应对大学生决策生命问题影响的研究.docx
5页框架效应对大学生决策生命问题影响的研究 ------- 以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在校学生为例 摘要:目的 探究信息描述方式对本科大学生决策本科大学生的影响 方法 使用三套均含 有正面框架、平衡框架、负面框架的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法对 204 名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 生进行研究 结果 数据经行×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被试决策与描述框架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没有发现显著的框架效应;当方案描述偏向强调风险时,被试更偏向于冒险;医学 生决策时略偏向于规避风险,且受描述框架影响略小于非医学生;低年级被试决策时更容 易受信息描述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框架效应;生命问题;医学生;本科大学生 1 引言 信息的描述方式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从而产生不同的风险偏好,这就产生了框 架效应(framing effect ) Tversky 和 Kahneman (1987)采用“亚洲疾病”问题的经典实验 验证了信息陈述方式的重要性,证明了框架效应的存在但框架效应的存在似乎并不广泛, Fagley 和 Miller(1987)研究发现许多情境下框架效应比较微弱或根本不存在 Roney,Higgins &Shah (1995)研究发现,如果给被试强调决策的风险,被试的行为 会显得拘谨;而如果强调选择带来的收获,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冒险精神。
也就是说,负面 框架下,被试更倾向于保险方案,而正面框架下更倾向于冒险方案但现在关于框架效应 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的研究没有发现框架效应的存在,或者与经典理论不一致框架 效应的存在与否以及不同信息框架对人决策行为的影响尚不明确 此实验在经典实验基础上加以创新,研究框架效应的存在与否;探究被试的专业、年 级是否是影响框架效应的因素帮助分析医学生心理、思维特征,为本科医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与思维习惯的研究与改进提供借鉴 2 实验方法 2.1 被试 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医学类在校生(中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 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和本科非医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英语专业、市场营销学专业) 2.2 实验假设 框架效应对被试关于生命问题决策产生了影响;本科医学生受框架效应影响小于非医 学生;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受框架效应影响小于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 2.3 实验材料 本研究使用三套问卷,每位被试随机选择一份问卷作答,每套问卷三个问题,主题分 别为“海难救援” 、 “飞机事故”和“火车改道” ,每道试题中的 A 选项为保守选择,B 选 项为冒险选择。
三个问题性质类似,但在每份试题中用不同的描述方式呈现正面框架下, 采取“生还” 、 “不能生还”描述不同决策的结果,负面框架下则用“死亡” 、 “不死亡”描 述,平衡框架下每个方案同时用“生还”和“死亡”描述 表 1 试题分布与不同框架的设置 试题 1 (海难救援) 试题 2(飞机事故) 试题 3(火车改道)问卷 A 正面框架 负面框架 平衡框架 问卷 B 负面框架 平衡框架 正面框架 问卷 C 平衡框架 正面框架 负面框架 具体问题如下: 试题 1:一艘船因为触礁正在迅速下沉,有 600 名乘客在船上,但是救生船只能安全 乘坐 200 人海水温度非常低,任何人掉进水里在半小时内就会被冻死通讯设施已经被 破坏了,没可能获得援救了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呢? 正面框架: A. 200 个人上救生船,200 人生还 B. 600 人上救生船,三分之一的可能所以人全部生还;三分之二的可能救生船不堪 重负,无人生还 平衡框架: A. 200 人上救生船,得以生还,400 人不能上船,不能生还,400 人死亡 B. 600 人上船,三分之一的可能没有人死亡,所有人都生还;三分之二的可能船下 沉,无人生还,全部人死亡。
负面框架: A. 200 人上救生船,400 人不能上船,400 人死亡 B. 600 人上船,三分之一的可能没有人死亡;三分之二的可能救生船不堪重负,全 部人死亡 试题 2:你是飞机机长,飞机上有 300 人,这时飞机出现故障,有可能不能安全着陆, 飞机上有降落伞,但是用降落伞需要在飞机停留足够的高度,但燃油不足,不能保持很久 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正面框架: A. 飞机保持在一定高度,让乘客使用降落伞逃,100 人及时逃生,成功生还 B. 强行着陆,有三分之一的可能飞机安全着陆,所有人生还;三分之二的可能着陆 失败,无人生还 平衡框架: A. 飞机保持在一定高度,让乘客使用降落伞逃生,则有 100 人不死亡,得以生还, 有 200 人来不及逃生,死亡,不能生还 B. 强行着陆,有三分之一的可能飞机安全着陆,所有人生还,无人死亡;三分之二 的可能着陆失败,所有人死亡,无人生还 负面框架: A. 飞机保持在一定高度,让乘客使用降落伞逃生,则有 200 人来不及逃生,死亡 B. 强行着陆,有三分之一的可能飞机安全着陆,无人死亡;三分之二的可能着陆失 败,所有人死亡 试题 3:假设一列载有 150 人的火车行驶到一个分叉口前,出现突发状况,你会让火 车开上哪条轨道? 正面框架: A. 轨道 A 还未建设完成,如果行驶到这条轨道,则有 100 人可以生还。
B. 轨道 B 上被人放了一些小石头,如果行驶到这条轨道,有三分之一的可能火车不 翻车,所有人生还;有三分之二的可能会翻车,火车上无人生还 平衡框架: A. 轨道 A 还未建设完成,如果行驶到这条轨道,则有 50 人死亡,不能生还,其余 100 人生还,不死亡B. 轨道 B 上被人放了一些小石头,如果行驶到这条轨道,有三分之一的可能火车不 会翻车,所有人生还,不死亡;有三分之二的可能会翻车,火车上所有人死亡,不能生还 负面框架: A. 轨道 A 还未建设完成,如果行驶到这条轨道,则有 50 人死亡 B. 轨道 B 上被人放了一些小石头,如果行驶到这条轨道,有三分之一的可能火车不 会翻车,无人死亡;有三分之二的可能会翻车,火车上所有人全部死亡 2.4 实验程序与设计 实验者向被试随机派发不同的问卷,并告知被试试题答案不分对错,请他们仔细阅读 材料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方案 实验自变量分别为:框架类型(正面框架、负面框架、平衡框架) 、被试专业类型(医 学专业、非医学专业) 、被试年级(高年级、低年级) 3 结果与讨论 发放问卷 240 份,收回有效问卷 204 份,其中医学生 104 份,非医学生 100 份,被试 男女比例约为 1:1.07。
问卷 A 共 67 份,问卷 B 共 68 份,问卷 C 共 69 份 3.1 框架效应的检验 表 2 “海难救援”故事下框架与被试决策的关系(人,%) 正面框架 平衡框架 负面框架 冒险方案 35(52.24) 37(53.62) 37(54.41) 保守方案 32(47.76) 32(46.38) 31(45.59) 检验结果 卡方值 检验水平 自由度 临界值 0.0656 0.05 2 5.99 取 204 名被试回答第一个问题(“海难救援”故事)的数据,使用行×列表资料的卡 方检验进行相关性检验,卡方量小于临界值,否定原假设,依此可得:信息描述框架与决 策方案无显著的连带关系,不能证明框架效应显著存在另外,数据显示正面框架下、平 衡框架下和负面框架下,被试选择冒险方案的比例依次略微增加 表 3 所有试题中框架与被试选择的关系(人,% ) 卡方值 正面框架 平衡框架 负面框架 冒险 115(56.37) 95(46.57) 102(50.00) 保守 89(43.63) 109(53.43) 102(50.00) 4.0408 分析所有试题的的答题结果,计算出卡方值小于临界值,被试的决策与信息框架仍不 存在显著相关性。
分析具体数据时发现,有 129 名被试三个问题选择同一方案,约占总数 的 63.24% 3.2 不同专业被试的框架效应检验 表 4 “海难救援”故事中医学生决策与框架的关系(人,%) 卡方值 正面框架 平衡框架 负面框架 0.0916冒险方案 19(55.88) 19(55.88) 19(52.78) 保守方案 15(44.12) 15(44.12) 17(47.22) 表 5 “海难救援”故事中框架与非医学生决策的关系(人,%) 卡方值 0.0916 平衡框架 负面框架 冒险方案 16(48.48) 18(51.43) 18(56.25) 保守方案 17(51.52) 17(48.57) 14(43.75) 0.3995 经检验,表 4、表 5 数据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医学生被试数据卡方值大于非医学生被 试卡方值,医学生数据相关的概率远小于非医学生,医学生被试受框架效应影响应当小于 非医学生被试 3.3 不同年级被试的框架效应检验 低年级学生数据卡方值和高年级学生数据卡方值均小于临界值 5.99,但低年级被试数 据方案选择与信息框架相关性更显著,低年级被试受框架效应影响应当比高年级被试略大。
4 讨论 表 2 实验数据显示,被试选择冒险方案与保守方案的比例相近,可见被试大学生在决 策中无明显的风险寻求倾向在问卷的第一题“海难救援”数据结果检验无法证明框架效 应的显著存在,但分析被试选择冒险方案的比例可以看出:正面框架、平衡框架和负面框 架下,冒险方案的选择比例呈递增趋势,也即是方案描述偏向强调风险时,被试更偏向于 冒险方案;相反,当描述强调收获时,被试偏向于保守方案在比较简单的故事描述中, 被试可能应用了语言转换能力对正负面框架进行转换,所以正负面框架可能不会对被试产 生太大的影响,这应该就是框架效应有时不存在或不明显的原因 但问卷第二题 “飞机事故”和第三题“火车改道”中也未证明框架效应的存在,且表 2、表 3 的卡方值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具体数据发现有 63.24%的被试三个问题选择同一方 案,因此每份问卷的第二、三道试题(“飞机事故”和 “火车改道”故事)的数据不宜作 为框架效应检验的数据作答中,被试受到第一个问题的框架影响后,往往通过语言转换, 将其他问题的表述转换为与第一个问题相同的表述框架或其他表述方式,消除了信息描述 框架对认知和思维的影响,这有可能是框架效应存在不广泛的原因之一,而这也提示:在 决策时,应该主动转换表述方式、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因信息描述方式而决策失误。
医学生所有试题的平均冒险方案选择比例为 0.4840,非医学生冒险方案选择比例为 0.5367,医学生略偏向于规避风险,而在问题 1 数据显示,医学生被试受框架效应影响略 小于非医学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认知风格存在差异,研究显示,场依 表 6 “海难救援”故事中年级和选择的关系(人,%) 被试年级 决策 正面框架 平衡框架 负面框架 卡方值 冒险方案 18(52.94) 20(58.82) 19(57.58) 低年级 保守方案 16(47.06) 14(41.18) 14(42.42) 0.265172 冒险方案 17(51.52) 17(48.57) 18(51.43) 高年级 保守方案 16(48.48) 18(51.43) 17(48.57) 0.077744存类型的被试者更容易受到信息表述方式的影响,而场独立类型的被试者受信息表述方式 的影响并不明显,可能医学生认知风格多偏向于场独立,所以受框架影响更小深层次的 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试验中发现,高年级被试答题所花费的时间比低年级被试略长,有的高年级被试在问 卷上书写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因认为“飞机事故”中乘客未经训练就跳伞逃生的生还率 低,故选择“强行着陆”的保险方案,甚至有的被试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高年级被试在 此实验中体现出更多的严谨。
试分析低年级医学生被试受框架效应影响更大的原因可能为: 低年级被试决策时可能偏向于依靠直觉,所以更容易受框架效应的影响;高年级医学生被 试在解答时思考得更仔细,答题更谨慎 5 参考文献 [1] 张银玲,苗丹民,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