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历下区勘察报告.doc
24页1.前言受某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其拟建“山水庭院配套公建”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野外工作时间为2008年10月05日至2008年11月22日,室内土工试验报告完成时间为2008年11月25日,2009年1月20日提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1工程概况建设项目位于某市历下区历下工业园内,旅游路北侧,下井村南侧,东约50米为山东师范大学住宅小区,西邻在建民政厅“舜兴花园小区”,详见图1交通位置图图1 工作区交通位置图拟建建筑物详细情况见下表1表1 拟建建筑物详细情况一览表序号名称地上层数地下层数结构形式平面(长×宽)尺寸数 量(座)基础类型室内坪标高(m)单位荷重kN/m2备注1配套公建15F2F框剪40.2×20.61桩基或筏基141.00260.0联体式2裙楼32F框架75.9×54.41独基或筏基车库顶140.7075.03地下车库3.0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本次勘察为一次性详细勘察,其目的要求是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作出论证和建议。
1.查明建筑场地内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岩土的性质,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层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于岩质地基和基坑工程,应查明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和风化程度2.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初见及稳定水位;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层的渗透系数;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用降水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4.划分场地土类型,判定场地类别5.对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场地,尚应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并应计算液化指数6.预测地基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变形特征,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7.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对沉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8.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意见;提供各侧边地质模型的建议9.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意见,并提供所需计算参数10.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1.3勘察方法、勘察工作布置、勘察工作量及质量保证措施1.3.1勘察方法本次勘察工作采用工程钻探、探井、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地微振、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1.3.2 勘察工作执行的技术规范、规程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规范、标准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某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勘察任务委托书1.3.3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工作钻孔布置,对于配套楼(15F)采用沿拟建建筑物周边线、角点及中心线布设钻孔;对于地下车库及裙楼,采用场地网格状均匀布设钻孔。
本次勘察共布设钻孔17个,钻孔孔深13.00-23.80m,探井3个 ,探井深度2.5-3.8m;勘探点间距在14.19~26.06m,勘探点、勘探线间距均满足规范要求本次勘察共投入XY—1型散装钻机1台工程钻探土层采用合金钻头回转钻进,泥浆护壁,土样采用活塞式取土器,采用重锤少击法取得,采取原状土样蜡封装箱,并当天送试验室进行分析,确保土样数据准确本次勘察室内试验钻孔中取样进行了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探坑中所取黄土原状土样,除进行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外,还进行了黄土的湿陷性试验,包括自重湿陷系数、湿陷系数及湿陷起始压力等指标;岩石样进行了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1.3.4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实际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2 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1钻探孔数个17进尺m343.702探井孔数个3进尺m9.803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点次3波速测试m38.0地微振点14钻孔取样原状土样件2岩石样组6探井土样件25室内试验常规试验件2湿陷性试验件2岩石饱和抗压强度组66工程测量测量组日11.3.5工程质量评述为保证勘察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保质保量按时提交报告,本项目按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严格按照院“勘察质量目标”及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工序管理,贯彻执行“工程地质项目管理规定”,本次勘察手段齐全,外业钻探、试验、测试及室内各项试验均按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施工质量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勘察资料准确可靠1.3.5.1取样为保证取样质量,钻进过程中均采用泥浆护壁钻进,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岩芯管钻进进尺不超过2.0m,且最大进尺不超过岩芯管长度取样前认真清孔,保证采取原状土样的质量,取样深度准确,针对不同地层,分别采用薄壁取土器及双管单动取土器取样,土样标签标示明确,采取原状土样蜡封装箱,减少扰动,送样及时,保证土工试验资料的准确性1.3.5.2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落锤贯入法,保证孔底无残余,在锤击15cm后,测读30cm的读数1.3.5.3室内试验在室内试验前,对各种试验仪器进行率定和校正,并满足有关精度要求,并严格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要求,对全部原状土样进行了室内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1.3.5.4测量采用某独立坐标系地形图,采用CAD软件提取坐标,提取孔位坐标,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现场施放,并测定其高程,高程采用绝对标高,基准点由甲方提供(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2.场区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某市历下工业园内,旅游路北,中井村与下井村交界处,场区东侧为一条宽约20.0米的南北向泄洪沟,勘探期间没有水;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地面标高最大值132.58m,最小值125.02m,地表相对高差7.56m。
场地所处地貌类型为山前冲洪积前缘地貌单元2.2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根据钻孔揭露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分析,勘探深度内自上而下分布的地层岩性为:①层杂填土、②层黄土、③层粘土、④层碎石、④-1层粘土、⑤-1岩溶充填、⑤层石灰岩(破碎)、⑥层石灰岩,现分述如下:①层杂填土(Q4ml):杂色,褐黄色,稍密,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混多量石灰岩碎块、大块石及建筑垃圾该层在199#、200、201、201、202揭露,厚度:1.30-9.50m,平均6.25m;层底标高:122.53-124.30m,平均123.40m;层底埋深:1.30-9.50m,平均7.00m①-1层素填土(Q4ml):黄褐色、杂色,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混少量灰岩碎块,含量约为20-25%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4.30m,平均1.99m;层底标高:123.92-131.24m,平均127.82m;层底埋深:0.50-4.30m,平均1.99m②层黄土(Q4al+Pl):黄褐色,硬塑状态,无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稍有光泽反应,分布不均匀虫孔及少量钙质菌丝,局部夹薄层碎石厚度不均一,成分主要为灰岩碎块,厚度在0.10-0.40米左右。
该层分布于207#、211#、213#孔,厚度:1.20-4.10m,平均2.27m;层底标高:124.55-129.03m,平均126.91m;层底埋深:2.00-4.60m,平均3.20m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钻孔) 表3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σ变异系数δW(%)18.520.019.321.10.06γ(kN/m3)17.717.917.820.10.01e 0.7550.8070.78120.0370.05WL(%)29.930.230.120.20.01WP(%)17.518.017.820.40.02IP12.212.412.320.10.01IL0.080.160.1220.060.48a1-2(MPa-1)0.250.300.2820.040.13Es(MPa)5.857.236.5420.970.15N(击)7.87.87.81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探井) 表4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σ变异系数δW(%)17.321.419.422.90.15γ(kN/m3)16.717.517.120.60.03e 0.8480.8700.85920.0150.02WL(%)29.630.530.120.60.02WP(%)18.318.618.520.20.01IP11.311.911.620.40.04IL-0.090.240.0720.233.12C(kPa)351ф(度)20.11a1-2(MPa-1)0.290.380.3420.060.19Es(MPa)4.926.375.6521.030.18δs0.0160.0420.02920.0180.63δzs0.0010.0060.00420.0041.01Psh (kPa)53133932570.61③层粘土(Q3al+Pl):棕红色,硬塑状态,无摇振反应,高干强度,高韧性,切面光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混少量灰岩碎块。
该层分布于208#、209#、213#、215#孔,厚度:0.40-3.40m,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