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甜食产品项目统计过程质量控制方案_参考.docx

43页
  • 卖家[上传人]:以***
  • 文档编号:327276062
  • 上传时间:2022-07-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4.15K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甜食产品项目统计过程质量控制方案目录一、 过程能力 3二、 过程能力的计算和评价 4三、 过程质量控制的特点 6四、 质量数据与分布规律 11五、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14六、 控制图应用的程序 18七、 产业环境分析 21八、 必要性分析 24九、 公司简介 25十、 经济效益分析 2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3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3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34十一、 投资计划 35建设投资估算表 3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38流动资金估算表 4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4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42一、 过程能力1、过程能力过程能力(PC)是指过程(或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衡量工序质量的一种标志,又叫工序能力,在机械加工业中又叫加工精度SPC的基准就是统计控制状态或称稳态过程能力反映了稳态下该过程本身所表现的最佳性能(分布宽度最小)因此,在稳态下,过程的性能是可预测的,过程能力也是可评价的离开稳态这个基准,对过程就无法预测,也就无法评价过程能力决定于由偶然因素造成的标准差通常用6倍标准差(六西格玛)表示过程能力,它的数值越小越好。

      2、过程能力指数过程能力指数,简称Cp或Cpk,以往称为工序能力指数,现在则统一称为过程能力指数Cp是用于反映过程处于正常状态时,即人员、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测量和环境(5MIE)充分标准化并处于稳定状态时,所表现出的保证产品质量的能力过程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规格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过程能力指数,也称为工序能力指数或工艺能力指数它是技术规格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二、 过程能力的计算和评价(一)过程能力的计算当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一定的工序能力指数与一定的不合格品率相对应根据所采用数据类型的不同和技术要求的不同,工序能力指数和不合格概率的计算又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二)过程能力评价过程能力指数客观且定量地反映了过程能力满足质量标准的程度它与生产过程中的加工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关过程能力指数越大,产品的加工质量就越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根据过程能力指数的大小对过程的加工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于采取必要的措施,既要保证过程质量,又要使成本适宜。

      1、无偏状态下过程能力评价一般情况下,无偏状态是指过程中心与质量标准公差中心重合1)特等一过程能力过于充裕在过程或工序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放宽管理或降低成本,可放宽检查,如人和设备的配备可相对降低一些,这样可以带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效果;提高产品的原设计精度,改进产品性能;加大抽样间隔,减少抽验件数,降低检验的各种消耗2)1等—过程能力充裕按过程进行管理,正常运转;非重要过程或工序可允许小的外来波动;对不重要的过程或工序可放宽检查,工序控制抽样间隔可放宽3)2等—过程能力尚可必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防止外来波动;调查4MIE因素,作必要改进;严格执行各种规范、标准、制度;坚持合理的抽样方案和检验规程4)3等一过程能力不足必须采取措施提高过程或工序能力,通过因果图、排列图找出需要改进的因素;分析质量标准是否脱离实际,应实事求是地修正质量指标过严的情况;加强质量检验工作5)4等一过程能力严重不足立即追查原因,采取紧急措施,提高工序能力,对4MIE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要从根本上消除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2、有偏状态下过程能力评价一般情况下,有偏状态是指过程分布中心与质量标准公差中心不重合,出现了偏移。

      从统计的角度看有偏状态,中心偏移使得过程分布中心值不在目标值上,偏移量的出现使得过程能力指数Cp降低,过程输出的不合格品率增加三、 过程质量控制的特点1、统计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所谓控制是要以某个标准为基准,一旦偏离了这个基准,就要尽快加以纠正,使之保持这个基准SPC(统计过程控制)就是以统计控制状态(稳态)作为基准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统计控制状态也称稳态,即过程中只有正常因素(随机因素)而无异常因素(系统因素)产生的变异的状态影响质量变异的原因包含正常因素(随机因素)和异常因素(系统因素)两大类正常因素的特点表现为:对质量变异的影响是微小的;在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对质量变异的影响方向是不确定的由正常因素所造成的质量变异称为正常质量波动,鉴于正常质量波动的原因难以查明、难以消除,所以常采取持续改进的方法异常因素的特点表现为:对质量变异的影响很大;在过程中时有时无;对质量变异的影响方向是确定的;异常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可以查明、可以消除)由于异常因素所造成的质量变异、质量波动,其原因可以查明、可以消除,所以采取的态度应该是“严加控制”正常质量波动表现出质量数据形成典型分布(在确定的生产条件下,质量数据的分布中心μ和标准偏差σ表现为确定的值)。

      异常质量波动表现出质量数据的典型分布遭到破坏,即质量数据的分布中心μ和标准偏差σ发生显著的变化统计过程控制就是要保持过程中只有正常因素起作用,控制异常因素的作用,使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为了实现过程控制,必须采用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如统计技术中分布状态、控制图,来捕捉过程中的异常先兆,并结合专业技术消除异常的质量波动也就是说,统计过程控制是通过应用统计技术识别异常、消除异常,把不合格原因消灭于过程之中,达到预防不合格品产生的目的2、统计过程质量控制的步骤质量控制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1)选择控制对象2)选择需要监测的质量特性值3)确定规格标准,详细说明质量特性4)选定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的监测仪表,或自制测试手段5)进行实际测试并做好数据记录6)分析实际与规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7)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当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后,仍然要对过程进行监测,将过程保持在新的控制水准上一旦出现新的影响因子,还需要测量数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因此这7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封闭式流程,称为“反馈环”这点和六西格玛质量突破模式的DMAIC有共通之处质量控制技术包括两大类:抽样检验和过程质量控制抽样检验通常是指生产前对原材料的检验或生产后对成品的检验,根据随机样本的质量检验结果决定是否接受该批原材料或产品,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随机样本进行检验,以判断该过程是否在预定标准内生产。

      抽样检验用于检验与评价,而过程质量控制应用于各种形式的生产过程因此,所谓统计过程质量控制,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SPC强调全过程预防为主的思想SPC不仅可用于制造过程,而且还可以用于服务过程,以改进和保证服务质量SPC强调全员参加,人人有责,强调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达到目的3、SPC的特点许多质量管理技术是对已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分析、检验或评估,以找出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和方法,这是事后补救的方法而统计过程控制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是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对产品质量进行适时的监控与评估,因而是一种预防性的方法,强调全员参与和整个过程的控制因而其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和总结产品质量规律的观点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之一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①产品质量或过程质量特性值是波动的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特征值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由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操作人(Man)、工艺(Method)、环境(Environment),即4MIE五个方面等基本因素的波动综合影响所致。

      由于产品在生产中不断受4MIE等质量因素的影响,而这些质量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即使同一个工人,用同一批原材料在同一台机器设备上所生产出来的同一种零件,其质量特性值也不会完全一样它们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这是质量变异的固有本性—波动性产品公差制度的建立已表明产品质量是波动的②产品质量的变异具有统计规律即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幅值及出现不同波动幅值的可能性大小,服从统计学的某些分布规律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分布主要有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而寿命特性值很多服从指数分布知道了质量特性值服从什么分布,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保证与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可以用统计理论来保证与改进产品质量统计过程质量控制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2)发现及纠正异常因素从对质量的影响大小来看,质量因素的波动分为两种: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或称为偶然误差(偶然因素)和系统误差(异常因素)产生质量波动的因素分为随机因素和异常因素两大类随机因素对产品质量和过程的影响可用质量改进的技术与方法进行识别、减小和降低;异常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在生产过程中应利用SPC控制技术及时分析,并纠正和消除因此,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因素,则应尽快地把它找出来,并采取措施将其消除。

      这就是抓主要矛盾SPC控制技术是发现及纠正异常因素的科学工具3)稳定状态是过程质量控制追求的目标在生产过程中,只有随机因素而没有异常因素的状态称为稳定状态,也叫统计控制状态在统计控制状态下,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不仅可靠而且经济,所产生的不合格品最少因此,稳态生产是过程控制所追求的目标4)预防为主是统计过程控制的重要原则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统计过程控制的目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一种避免浪费,不生产废品的预防策略,发挥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现场操作工人的共同作用,从上、下工序过程的相互联系中进行分析,实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现代质量管理强调以预防为主,要求在质量形成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尽量少出或不出不合格品,这就需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生产过程具有保证不出不合格品的能力;二是如何把这种保证不出不合格品的能力保持下去,一旦这种保证质量的能力不能维持下去,应能尽早发现,及时得到情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使这种保证质量的能力继续稳定下来,保持下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前一个问题一般称为生产过程的工序能力分析,后一个问题一般称为生产过程的控制四、 质量数据与分布规律1、质量数据的基本概念定量分析是现代质量管理中的基本特征之一。

      为了进行定量分析,就必须有数据因此,在质量管理中要特别重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质量数据是指某质量指标的质量特性值,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将检测和分析得到的质量特性值用数字记录下来,简称质量数据由于质量一词含义丰富,既包括狭义的产品质量,也包括广义的工作质量,因而质量指标在企业中就多种多样,质量数据在企业中几乎无处不在在质量数据统计分析中,从样本到总体的问题,即统计推断问题所谓统计推断,就是根据抽样分布律和概率理论,由样本结果(统计数)来推论总体特征(参数)因此,特别关注三项指标,一是数据的集中位置,二是数据的分散程度,三是数据的分布规律质量数据是指由个体产品质量特性值组成的样本(总体)的质量数据集,在统计上称为变量;个体产品质量特性值称变量值,根据质量数据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1)计量值数据计量值数据是指可以连续取值的数据,属于连续型变量其特点是在任意两个数值之间都可以取精度较高一级的数值它通常可以用仪器测量的连续性数据,如长度、重量、强度、时间、标高、位移等2)计数值数据计数值数据是指不能连续取值的,只能用自然数表示的数据,属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