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林竹产品公司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分析(范文).docx
42页泓域/食用林竹产品公司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分析食用林竹产品公司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分析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项目基本情况 3二、 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 5三、 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6四、 员工选聘 8五、 员工激励 9六、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 12七、 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13八、 员工绩效考评 14九、 岗位评价 16十、 产业环境分析 18十一、 推动食品安全法规建设 20十二、 必要性分析 20十三、 法人治理 21十四、 项目风险分析 32十五、 项目风险对策 34SWOT分析 36(一)优势分析(S) 361、公司具有技术研发优势,创新能力突出 36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较高,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与质量优势此外,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线为使用自有技术开发而成 36一、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投资人xx(集团)有限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三)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25.00亩四)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五)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1577.5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562.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96%;建设期利息114.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9%;流动资金2899.8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05%六)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1577.5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6891.23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4686.31万元七)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4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9531.03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556.87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2.50%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57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9864.36万元(产值)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6667.00约25.00亩1.1总建筑面积㎡29412.47容积率1.761.2基底面积㎡10666.88建筑系数64.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24.642总投资万元11577.542.1建设投资万元8562.912.1.1工程费用万元7228.99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115.222.1.3预备费万元218.702.2建设期利息万元114.812.3流动资金万元2899.823资金筹措万元11577.543.1自筹资金万元6891.233.2银行贷款万元4686.314营业收入万元24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9531.03""6利润总额万元4742.49""7净利润万元3556.87""8所得税万元1185.62""9增值税万元1053.96""10税金及附加万元126.48""11纳税总额万元2366.06""12工业增加值万元8001.32""13盈亏平衡点万元9864.36产值14回收期年5.57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2.50%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6155.32所得税后二、 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人力的供求平衡和总体规划与各项具体计划之间的平衡。
1.人力的供求平衡人力供给与人力需求可能出现如下的不平衡:人力不足、人力过剩,以及两者兼而有之的结构性失衡,即某些类别的人力不足,而某些类别的人力过剩在进行人力的供求平衡时,通常可以采取如下做法:如人员不足,首先在企业内部调剂、提拔;其次可以考虑外部招聘同时可以采取调整晋升政策、培训开发、职位轮换、任务转包、加速自动化等一系列措施在人力过剩时,则可组织转岗培训、缩短工作时间、辞退临时工、实行提前退休等,利用多种渠道妥善安置员工2.总体规划与各项具体计划之间的平衡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通过执行各项具体计划实现的,因此应当将总目标分解为各项具体计划的分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具体的措施和步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坚决贯彻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保证系统的整体优化同时,各项具体计划之间也应注意相互平衡协调,例如,人员培训计划与工资报酬计划之间、晋升计划与工资报酬计划之间、人员招聘计划与退休解聘计划之间,等等,都必须相互协调配套三、 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人力资源供求预测是为有效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服务的,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具体讲,人力资源供求预测是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出发,在调查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作出的一种估计,这一估计确定了企业未来所需的人力数量、质量、规格以及如何优化配置。
因此,这是人力资源规划中技术性较强的关键性工作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应从多方位进行考虑,特别是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预测:1.人力需求量预测这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和发展战略,预测计划期内所需要的人力数量2.人力资源环境预测这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及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预测、科技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发展趋势)预测、社会发展(人口、教育、生态、社会基础结构的变化)预测、企业发展预测等3.人力合理结构预测该预测由专业结构预测、学历结构预测、年龄结构预测、职称结构预测等部分组成基本要求是确定企业人力合理的比例结构,实现人力群体的最佳功能4.人力减员量预测和补充量预测这主要是推断在计划期内企业的自然减员、调出和内部晋升的数量,以及可能得到的人力补充量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主要是对企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各类人力余缺状况的一种估计,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四、 员工选聘员工选聘包括招聘和选拔两个方面,是企业寻找、吸收那些有能力、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的应聘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
1.选聘的原则在选聘工作中应坚持计划性原则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法令、法规和政策,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在此计划引领下,根据人力资源需求的轻重缓急制定分阶段的人员招聘计划在人力资源招聘计划的统筹下,以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态度,为应聘人员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选聘优秀人才的通道同时,企业必须制定科学而又切合实际需要的岗位用人标准和规范,为严格考核选拔合格人员提供录用的客观依据;必须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体系,保证招聘工作的公正性;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而实用的操作程序,使招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2.选聘的程序根据人员选聘的上述基本原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按一定的程序实施,招聘选拔工作:①进行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②提出招聘计划的报告;③公布招聘简章,其内容包括招聘的范围、对象、工种、条件、数量、性别比例、待遇和方法等;④接受招聘对象报名;⑤进行招聘考试;⑥考试合格的人员进行体检;⑦连同考试材料、体检表、本人档案以及本人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一并报送企业人事主管;⑧发录用通知书,签订劳动合同3.选聘的方法人员选聘方法是对应聘者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是否将其录用的方法。
人员选聘方法主要有三类:背景履历分析法、面谈法、测验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或几种方法同时采用,都是为了判断一个应聘者是否适合他所应聘的具体岗位,是对应聘者个人素质的综合评价,特别,是较高层次职位(如管理与技术岗位)的应聘者五、 员工激励激励,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由于需要、愿望、兴趣、感情等内外刺激的作用,使人处于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就是激励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潜在能力是否能得到发挥,工作是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使用配置的客观情况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要受到人的主观积极性的影响影响个人(或集体)的工作成效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个人(或集体)的能力、个人(或集体)的积极性、所处的环境条件企业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激励方法提高人的主观积极性,能把人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大大提高生产力1.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认为人的劳动行为是有动机的,而动机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人的需要包括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两个方面人的自然需要靠外在的物质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则要通过社会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工作成就去满足。
因此通过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劳动动机,促使人通过劳动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由于该理论的内容是围绕着如何满足需要进行研究,所以又称为需要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等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具体采取行为的心理过程,试图弄清人对付出劳动、功效要求和奖酬价值的认识,以达到激励的目的其观点是,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其积极性才能高,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绝对奖酬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类理论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以操作性条件反射论为基础,着眼于行为的结果该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会重复出现;反之,行为则会削弱或消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和修正行为这类理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论”、安德鲁斯的“归因论”等学习和借鉴这些理论,对领会激励的深刻内涵,形成人员激励的机制,正确运用科学的激励方法,做好人员激励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激励的途径和手段在管理实践中,激励的手段主要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常用的形式主要是工资、奖金和福利等。
科学、公正、合理的工资和奖金分配制度、福利制度等是达到有效激励的基础,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公平合理的客观的劳动成果评价标准,在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精神激励的主要形式包括表彰与批评、构架共同目标、给予继续发展(培训)机会、改善工作环境、吸引员工参与管理和满足员工的成就感等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有两点必须特别注意:一是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采取恰当的“激励组合”;二是由于二者都以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为目的,所以必须通过人事考核、绩效考评等科学的方法,客观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和工作成果,这样才能收到实效六、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为了有效地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整合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