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387551340
  • 上传时间:2023-09-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皖国土资[2006]87号各市国土资源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厅直属事业单位:《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经厅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执行. 二〇〇六年四月三十日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二OO六年四月13 / 16目 录一、"十五"期间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进展1〔一〕组织机构相继建立,建设思路基本形成1〔二〕数据库等基础业务建设达到一定规模1〔三〕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2〔四〕建设初具规模,信息服务成效明显2〔五〕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就2二、"十一五"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目标任务2〔一〕指导思想2〔二〕建设原则3〔三〕目标和任务3三、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信息化4〔一〕推广应用调查评价信息获取技术,实现数据快速采集与处理4〔二〕完善数据更新技术,建立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体系4四、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化5〔一〕建立一体化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互联互通5〔二〕建立三级业务网络化运行体系,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和主要业务系统上下联动6五、国土资源信息开发利用7〔一〕加快数据库建设,夯实信息化基础7〔二〕加强信息整合,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8〔三〕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增强信息服务能力8六、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9〔一〕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国土资源网络系统9〔二〕建设统一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9〔三〕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系统10〔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应用与制度建设10七、保障措施10〔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10〔二〕完善管理体制,促进良性运行11〔三〕注重人才培养,提高队伍能力水平11〔四〕开辟多种渠道,加大投资力度11八、重点工程介绍11〔一〕金土工程11〔二〕数字国土工程13信息化作为促进国土资源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是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工作的必然选择.为全面推进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结合我省国民经济建设与国土资源工作需要,制定《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以明确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导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单位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一、"十五"期间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进展"十五"期间,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管理、面向社会"的指导方针,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初具雏形.〔一〕组织机构相继建立,建设思路基本形成省厅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分管副厅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信息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最高决策机构.同时,成立厅信息办〔挂靠科技交流处〕,作为厅信息化工作的行政归口管理部门,强化对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管理.组建了厅信息化建设专门机构——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指导.参照厅模式,市级国土资源部门信息化机构也在相继建立. 编制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远景目标》和《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作为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依据,规范和指导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二〕数据库等基础业务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全省有64个市县完成了城区地籍调查与测量工作,全省完成率达80%;40个市县完成了城区地籍信息数据库建设,全省完成率为50%.全省91个土地详查单位中,80个完成或即将完成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占应完成数的90%,其中,39个完成了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占43%.全面完成全省农用地分等数据库、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库、新增耕地储备库、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情况库等建设,完成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试点,以与50万以上人口城市动态遥感监测.国家重点交通工程用地情况数据库以与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分区和项目备选片数据库正在建设过程中.完成城市土地价格调查、地质资料目录、地质资料图文、地质工作程度、矿产资源储量〔空间〕、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等一批数据库建设与更新.这些数据库的建立为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了支撑.〔三〕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土地利用现状管理"、"城镇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农用地分等"、"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探矿权/采矿权管理"、"矿产资源基础统计数据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国土资源规费征管"、 "厅机关办公自动化"等一批信息系统相继建立并得到应用,规范了国土资源管理,促进了依法行政,提高了效能.〔四〕建设初具规模,信息服务成效明显省厅和17个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全面开通,并设立了政务信息公开专栏,把国土资源管理的行政事务和主要措施向全社会公开,促进了网上政务公开.〔五〕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省厅机关建立了局域网,并实现与省党政专网和国际互联网的互联;省级数据中心基本完成硬件和软件建设.大部分市级国土资源局机关建立了局域网.二、"十一五"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国土资源管理任务,遵循国土资源部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结合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目标,确定我省国土资源"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强化应用",加快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社会服务三个主流程的信息化,全面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建设原则明确职责、加强协调.明确信息化建设的职责,建立并落实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责任制;理顺关系,加强分工与协作,确保信息化建设上下协调一致和各级系统有机衔接.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合理部署,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加强急需应用与基础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强化标准.结合自身特点、技术水平和资金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本地信息化建设.严格执行有关信息化标准、规范或技术指导性文件,并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化、补充制定相应的实施规范.扩大服务、注重安全.大力开发信息共享与服务技术,向社会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严格执行国家和部颁布的安全和##规定,建立严格的信息公开审查制度,保证系统和信息的安全.〔三〕目标和任务以"金土工程"实施为主线,建立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国土资源主流程信息化,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能较好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和我省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查评价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有大幅提高.借助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集成等技术,基本实现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等调查评价全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测绘生产数字化、产品形式多样化、基础设施和工艺流程系统化、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网络化.——电子政务管理有明显成效.完成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基本建立省、市、县三级一体化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形成耕地保护监管、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运行体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较大进展.完善、更新和新建一批土地、地矿、地质环境、地学基础数据库,完成"省级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数字化信息的积累较"十五"有较大进展;国土资源信息产品基本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建立、健全全省国土资源门户,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建立联结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建立省、市两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形成全省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政务信息和基础数据的远程交换与共享.三、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信息化〔一〕推广应用调查评价信息获取技术,实现数据快速采集与处理紧紧围绕国土资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调查评价工作,运用以3S为核心的各种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的快速采集、处理与整合,提升调查评价成果表达的全面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开展基础地理信息采集、处理与更新技术研究,提出新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方案,拓展新的基础地理信息应用领域,全面提升测绘服务保障能力.——建立新型土地调查的技术体系和机制,稳步推进土地调查评价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基本实现土地调查评价工作的信息化.——研制和推广数字化矿井地测系统,通过引进三维数字地震仪等先进科技设备,将勘探过程中获取的资料数字化,逐步实现从模拟测井向数字化测井的转变.——以合肥市为试点,研究建立城市地质信息数据库和三维地质模型,为城市规划布局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地质依据.——结合我省古生物化石丰富的实际,建立和完善古生物化石野外数据采集、调查、评价系统,提高我省科学普与水平.〔二〕完善数据更新技术,建立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体系建立以"3S"技术为核心的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体系和国土资源基础信息持续更新的机制,实时地对重要区域、重要类型的国土资源信息进行监测,将信息采集与更新机制和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紧密结合,确保数据的现势性.——基本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力争能实时掌握监测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体系,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动态监测;建立和完善城市〔镇〕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对城市土地基准地价和交易地价进行定期监测;建立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跟踪调查和评估体系,为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提供基础.——建设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与灾害、矿山开发利用等动态监测系统,重点完善和建立两淮煤田地面塌陷动态监测体系以与江淮地区农业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系统,为资源评价、地质环境和生态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动态数据.——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体系,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开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管理、分析与服务平台,与时获取有关地理空间要素的变化信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的监测网络和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数据库的动态更新,保证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和权威性.——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对各在建和已建国土资源专业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实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为国土资源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四、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化完善已有的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信息系统广泛、深入的应用.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将各个单独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为跨部门综合协同办公的网络运行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和系统交互机制,逐步建立省、市、县网上联动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提高国土资源行政效率和监管能力.〔一〕建立一体化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推行基于电子政务平台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在统一的技术框架和运行环境下,开展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数据资源、身份权限以与业务规则的统一管理,满足各业务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需要.对于已有的应用系统,可通过电子政务平台进行数据集成和系统集成或重新构建.县级业务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可由市级国土资源部门统一集中建设,并通过网络登录市级系统,运行本级业务信息系统和对本级数据的管理.在地政管理方面,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城镇地籍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等作为支撑,构筑各业务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统一的地政管理系统.省以建设用地审批为主线,将规划审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管理、权属审查、指标审查、占补审查、执法监察、项目审批等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市、县以地籍管理、土地供应和执法监察为主线,将土地权属审查、变更、登记,以与农地转用、土地征用、用地报批、规划审核、执法监察等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在矿政管理方面,以矿业权数据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