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课后习题详解.pdf
46页目录 第1章绪论 第2章美的本质及特征 第3章美的产生 第4章社会美 第5章自然美 第6章艺术美 第7章意境与传神 第8章艺术的分类及各类艺术的审 美特征 第9章形式美 第10章优美与崇高 第11章悲剧 第12章喜剧 第13章美感的本质特征 第14章美感的心理因素 第15章美感的个性与共性 第16章现代西方审美心理学主要 流派介绍 第17章美育 第1章绪论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讨论中涉及哪些主要内容? 答:(1)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的四种不同意见 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车尔尼雪夫斯基批判黑格尔派美学,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 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他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不应是美,而是艺 术 近代心理学美学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如“移情说”、“心理 距离说”等 (2)美学对象研究中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 美的问题 包括研究美的普遍本质,即决定各种美的事物成为美的原因是什么?从 哲学基础上研究美究竟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等等美 和真善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美有无客观规律可寻?美的根源、特征、 形态以及美的相对性和美的客观标准如何统一理解等等。
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如研究美感不同于科学认识、伦理道德认识的特点美感与快感的联系 和区别,美感中各种心理因素如知觉、想象、情感和理性的关系,这些 都是属于审美心理学 艺术问题 有两种情况且都是结合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这个美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研 究的: a对艺术的本质、创作、欣赏批评作全面的研究,即从哲学上研究艺 术的一般规律; b侧重于研究艺术美的问题 美育问题 a包括美育的本质特征、任务以及美育的实施 b美育是为了提高审美主体,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以便更 好地去创造美 2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答: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表现为: (1)时代需要美学 通过从理论上对生活和艺术中美的发展加以概括,能够更自觉地按照美 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在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下,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用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人,和 能够懂得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 (2)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需要美学 学习美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学艺术是审美 意识的集中表现,能把娱乐与教育相结合,因此对群众的精神生活能发 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如何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满足群众的审 美需要,如何使作品能引人入胜,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 统一起来,这需要从审美上去探索艺术的规律。
(3)开展审美教育需要美学 掌握美学基础知识,认识美的本质、形态和审美的基本规律,是树立正 确审美观和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 3应当怎样学习美学? 答:(1)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2)学习美学原理要和研究美学史结合; (3)学习美学要注意结合审美实践,特別要结合艺术实践; (4)在学习中注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2章美的本质及特征 1美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答:(1)美是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美的本质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自 由创造没有自由创造也就没有美 (2)之所以说劳动创造了美的原因 美的形象中蕴含着人类一种最珍贵的特性自由创造自由创造是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特征 在实践中人的自由创造表现为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一方面,人作为自 由创造的主体,从事生产劳动,是自由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另一方面,人的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生产劳动对象上必然表现 出来,成为对人的创造力量、智慧和才能的肯定这就是人的目的、计 划与理想的实现,人在生产过程中是按照预先想好的目的、计划去积极 地能动地改造自然 美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正因为美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人才能在劳 动的产品中直观自身所以人类不仅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美,而且在社 会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一切领域中都创造着美,产生着美。
2什么是自由创造?为什么说自由创造是人类的最珍贵特性? 答:(1)自由创造包含“自由”和“创造” 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它包含了创造,是人在创造中 对自身的一种解放随着实践的发展,人对客观必然性、规律性的认识 和对世界的改造,不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日益发展,人的自由也 随之愈来愈多 (2)自由创造是人类最珍贵的特性的原因 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特征之一,自由的可贵在 于它体现了创造 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还发展了人本身在自由创造中显示了人的智 慧、勇敢、灵巧、坚毅等品质 3什么是真?什么是善?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1)真是指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即合乎规律性是 真而合乎目的性(即合乎功利性,人的目的性都体现一定功利要求) 即是善 (2)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的美以善为前提因为人类改造世界的 实践活动,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一定社会集团、 或一定阶级的利益 区别 a从功利关系上看,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衡量一件事物是否善,是 以社会功利作为客观标准,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联系,功利是潜伏在 形象中。
b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看,善虽有形式,但主要不是讲形式人们 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而美是在内容和形 式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 c善是意志活动(目的、功利)的对象,而美是观赏的对象,能唤起 情感的喜悦 (3)美与真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 区别 a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 b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 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 的肯定美是一种情感观照的对象 (4)真善美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不可分割 美不能离开真和善,但又有不同只有当人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也 就是真的时候,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实现了善,并且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存在真、善、美的相互 联系和区别,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具体地历史地得到说明 4丑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美丑的相互转化? 答:(1)丑的本质 丑是事物的否定性审美价值丑所引起的审美经验是一种否定性情感, 它使主体产生痛苦、压抑、惊骇、厌恶等等心理反应,主体对它持否定 性态度。
丑的本质在于,对象以其形式状貌对主体实践效果的否定,唤 起主体情感对对象存在的否定 (2)美和丑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丑可以转化为美,这在社会生活中很明显 旧中国变成新中国这里面就包含了丑向美的转化两种不同性质的社 会,决定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形象在改造自然上也是如此如荒山秃岭 经过综合治理,变为风景优美的花果山、游览区等人们在改造自然、 治理自然、绿化自然中,同样也存在着丑向美的转化 美可以转化为丑,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丑转化 如原来纯洁的青年,由于经受不住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坏人的引诱, 有的堕落为小偷、杀人犯,相应地在形象上也会出现由美向丑的转化 第3章美的产生 1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答:(1)美产生于劳动 美的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直接呈现于对象的感性形式(色 彩、线条、形体等),在这些感性形式中凝聚着人们的劳动和创造这 些形式成为人的智慧、灵巧和力量的标志,因此能唤起人们的喜悦而成 为美的事物 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美也在不断发展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 地了解了自然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活 动中双手和头脑也愈来愈发展从石器、陶器的发展过程说明在人所创 造的对象世界中日益丰富地显示出人的本质一一自由创造的力量。
(2)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人类制造工具首先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中的实用需要,石器造型的发 展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从凹凸不平到光滑匀整,从不规则到 逐渐类型化,这一切演变说明是人们的实用要求推动了工具造型的发 展从打制石器发展到磨制石器,首先不是为了美,而是为了实用因 为它们实用、而且又体现人的创造,人们才喜爱这些事物,这些事物才 具有美的性质 在工具造型上的每一个新的进展,不但体现了实用效能的提高,同时 也标志着人类创造和智慧的发展在实用的基础上,才逐渐出现产品的 装饰,并分化出主要为满足审美需要的装饰品 2从实用到审美的过渡中间环节是什么? 答: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中,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 作用例如丁卡族的妇女戴20磅的铁环,开始也可能不是为了美,而是 为了富的观念才戴的,其后“富”与美的观念逐渐结合,才形成“富”的也 就是美的 3怎样理解在美的产生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理解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是探索美的产生的根源的一 把钥匙 (1)“客体”是指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这个对象世界是人类社会实践 的产物,也就是人化的自然反过来又影响主体,凭着对象的丰富性才 发展了人的感觉的丰富性。
(2)美的产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劳动中人类创造了美,在创造美 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人类凭借着这种提高了 的审美能力,又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事物从创造美的对象到提高主体审 美能力,再去创造新的美这个循环过程,使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在 这个过程中,人的实践、自由创造起着决定的作用 第4章社会美 1社会美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人物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容? 答:(1)社会美的特点 社会美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 社会美与善有密切联系,它的功利的直接性消溶在感性的形式中,成 为人在社会实践中品德、智慧、性格、才能等的积极肯定; 社会美包括人的美、劳动产品的美、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等等 (2)人的美侧重于内容的原因 人的美和人的本质有密切的联系; 人的内在美是有持久性; 内在美的显现更为生动丰富 内在美对人的精神生活能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2什么是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对社会美起什么作用? 答:(1)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是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 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 美的理想的形成不仅根源于实践,同时受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深刻 影响。
在美的理想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图景的富有激情的想象,它是人 们在头脑中创造新世界的蓝图,也是人的精神美的集中表现 (2)审美理想对社会美的作用 审美理想对社会美的形成起着指导作用 社会生活的美,从本质上看它属于人的社会实践,它是生活本身所固有 的但是人的社会实践又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活动因此,人们在研 究社会美的时候不能脱离开人的理想,人类创造历史是在一定理想指导 下去创造历史,生活的理想是为了创造理想的生活 审美理想只有转化为社会实践才能形成社会美 理想就是以真善为内容,对未来生活图景充满激情的想象理想的实现 必须经过艰苦的实践,在实践中转化为客观的生活形象,才能形成社会 生活的美 实现社会美要从培育美的理想的萌芽开始,实现未来美的理想又就要 从浇灌美好新生的事物着手 总之,理想不仅根源于实践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而且在实践活动中表现 出来,成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形象 3怎样理解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形式美之间的关系? 答: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形式美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品质的外部表现是人物形象的两种感性形 式;内在品质主要是通过表情、动作、语言、风度等表现出来,成为心 灵的光辉。
(2)人的美和人的本质有密切的联系 长相的美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美,而表情、动作、语言却和人的内在品 质、精神有着密切联系 人物的感情从面部显露出来,高兴时“眉开眼笑”,得意时“眉飞色 舞”,愉快时“眉舒目展” 人物的情感还从体态动作上表现出来,动作的美由于具有某种精神内 涵而更有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