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现状分析及改革方向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doc
18页摘要】: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问题集中反映在政府运行成本中的人力成本结构不合理和公务成本的盲目膨胀、运行效率低下因此,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政府运行成本、促进政府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要强化对职务消费的核算,规范职务消费只有从制度上加以规范,职务消费才不至于成为领导干部的想当然消费;然而制度是人制订的,又是在权力的趋使之下实施的,如果没有从根本上取消领导干部享用小车的特权,没有取消公务招待费等一些最易弄权的消费领域,那么,即使有所谓的管理制度,职务消费也是不可能得到规范的关键词】:职务消费主要问题 , 改革的目的, 改革方向 目录一、当前公务员职务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4(一)日常职务消费过高……………………………………………………………………4(二)职务消费恶性膨胀……………………………………………………………………4二、公务员职务消费存在问题的内在原因…………………………………………………5(一)政府部门改革滞后,机构臃肿………………………………………………………5(二)缺乏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财政预算制度…………………………………………5(三)公私消费界限不清,监管不到位……………………………………………………6(四)职务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行工资制度缺陷的弥补……………………………6三、公务员职务消费改革的目的……………………………………………………………6四、公务员消费的几点建议…………………………………………………………………7五、公务员职务消费现状改革的方向………………………………………………………9(一)职务消费规范化………………………………………………………………………9(二)职务消费制度化………………………………………………………………………9(三)职务消费货币化………………………………………………………………………10五、参考文献 ………………………………………………………………………………11论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现状分析及改革方向公务员职务消费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已达到19.03%,而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达24%,公务消费的不透明、不规范,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一、当前公务员职务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日常职务消费过高 具体表现在领导干部和其他公务人员的住房、公车、等通讯工具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的实物配给,差旅费、招待费等的实报实销,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我国职务消费分别占了全部财政收入和支出比例的10%和38%以上,严重挤占了财政资金,成为各级财政经费支出的一大负担,同时更成了财政支出的一大漏洞有些地方的职务消费开支已占其财政开支的半壁河山,有的地方仅公车消费就占其地方财政支出的1/3以上,有些干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公事吃私事也吃,一桌酒饭一头牛是常有的事公车私用职务消费占用了政府过多的资金支出,使财政负担沉重,大大降低了政府的执行力,也使个别政府人员过分追求职务消费最大化,不讲行政运行成本,缺乏经济核算二)职务消费恶性膨胀 公务员职务消费是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其存在是必要的但有些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任意支配、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资财,直接或间接地为自己谋取私利,监管不健全,公务消费不透明、不规范,往往造成职务消费恶性膨胀,也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有的地方或部门超标准购置车辆,一辆车一栋房比比皆是;公车私用成普遍现象,1/3用于公务,1/3领导私用,1/3司机私用,已是公开的秘密再如公款出国(境)考察的现象相当严重,以各种名义发放的津贴、补贴,对办公用房的超标准装修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公务接待中差旅费、会议费转嫁现象普遍且较为严重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下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于接待上级来宾的费用,比来宾实际交纳的费用至少高出两倍;在公务活动中接受接待单位提供的纪念品,参加接待单位安排的免费旅游观光等活动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也造成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假公济私、铺张浪费和贪污腐败共同消耗着国家财富例如,现行公务用车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其基本特征是定编管理、食物供给、单位所有、多途径补贴运转费用、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方式,在低工资、高福利的收入分配体制下,能够缓解资源匮乏、财力紧张的矛盾,为保障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这种由于定编管理而产生的弊端日益突出,并愈演愈烈主要有,超编现象普遍存在,财政负担重;公车私用问题突出,影响政府的廉政建设;公务车运转及维护费用居高不下,但利用率低下,实际支出大大高于名义支出,隐性浪费严重。
湖北省老河口市是一个只有5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财政供养人员16224人,除工资外,职务消费支出一年在3500万元以上2002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有各类公务用车447辆,剔除车辆折旧费,在当地一辆公车年均消耗近5万元,算下来全市一年公车耗资2000万元左右2003年“两会”全国政协一份提案披露: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每年耗用约3000亿元二、公务员职务消费存在问题的内在原因 (一)政府部门改革滞后,机构臃肿 我国政府机构设置普遍性存在政企职责不分,机构臃肿的问题,在庞大的机关人员队伍中,领导干部过多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有关数据资料表明,我国部门的领导干部与下属人员之比为1∶0.84,领导队伍的臃肿,结构不合理,不仅加大了财政的压力,也影响了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人员超编,职数太多,必然导致与此相关的职务消费过度膨胀 (二)缺乏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财政预算制度 民间有句顺口溜,"招待费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说的是招待费这一名下的各种违规支出只要能与权力沾上边的,个人消费不管是合法的、非法的都可以由公家"买单",公款旅游、私客公待、公款读书、公车私用、公款送礼等层出不穷,屡禁不绝。
政府庞大的职务消费成了一个"灰箱",假公济私、铺张浪费和贪污腐败共同消耗着国家财富例如,公务接待中则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差旅费、会议费转嫁现象普遍且较为严重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下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于接待上级来宾的费用,比来宾实际交纳的费用至少高出两倍;中央各部委在京外召开的会议,接待单位承担的会议费比会议举办单位支付的会议费高出一倍以上二是在公务活动中接受接待单位提供的纪念品,参加接待单位安排的免费旅游观光等活动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N3 H. }: z8 m. X B+ s长期以来,我国预算规定执行标准不一,人头费,车务费没有上限,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致使一些单位和部门领导在工作中不计成本,挥霍浪费一些单位违反规定私设小金库,使得领导干部一些不正常消费有了列支渠道预算支出的用途与计划不相符,导致不计行政成本、不讲行政效率 三是公私消费界限不清,监管不到位,政府公务员既是职务消费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者,又是政策受益人,缺乏制衡机制条件,监督不到位,机制、制度不完善政府人员凭借公共权力利用政府财政为他人办事,直接或间接地谋求私利,进行公款消费,许多消费目的模糊,介于职务消费和私人消费之间,似是而非,存在着很大的隐蔽性,一般难以辩别和发现,所以,无论是监督检查,还是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理都很难到位。
四是职务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行工资制度缺陷的弥补,我国缺乏公务员工资加福利的薪酬体系,一系列津贴、福利待遇也没有反映在工资中,形成了名义上的低工资补贴项目繁多,水平差异较大,发放办法不一,资金来源复杂是公务员工资发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标准工资低且不规范、不透明的各种补贴加大了公务员的实际收入差距,缺乏激励和约束的分配制度造成新的收入分配不公,也刺激了追求职务消费最大化的心理和行为三、公务员职务消费改革的目的 政府组织的运行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公务成本、设施成本三部分政府成本的这三部分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力成本,表现最活跃的、变动最显著的是公务成本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问题集中反映在政府运行成本中的人力成本结构不合理和公务成本的盲目膨胀、运行效率低下 一是政府人力成本中工资和福利分配存在两种不同的分配模式,即货币分配和实物分配由于公务员整体名义工资水平不高,有些福利依赖于实物分配,产生了许多副作用可计量性差,标准不统一,有失公平,不利于控制和管理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不同管理部门,同一级别的公务员的实际收入和福利,有的甚至相差几十倍,造成公务员之间的分配不公现象,丧失了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
同时分配程序的透明度低,容易产生权利寻租现象 二是公务成本普遍存在"搭便车"现象,如小车使用、招待费、通讯费、差旅费等项目公私界限模糊、公务消费变成私人消费长期以来,我国公务员的职务消费一直由财政包揽,消费不计成本缺乏合理可行的定额标准、不规范,不透明,导致公务费用超标严重我国现有的工薪及职务消费制度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隐性职务消费不断膨胀,导致政府管理费用、运行成本失控;另一方面个人收入偏低,不能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加上管理的漏洞,容易导致违纪事件发生,利用职务消费中饱私囊,扩大了已经出现的社会分配不公,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有鉴于此,将公务员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提到仪式日程上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职务消费货币化的目的之一,是规范职务消费行为,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从源头治理腐败,保证政府廉洁高效,目前,职务消费中的腐败现象呈现四个特点:(1)职务消费制度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不断膨胀;(2)职务消费中的暗箱操作,将职务消费变成个人消费,将公务指向变成个人指向,使职务消费在一些方面变成职务享受和假公济私的手段;(3)以职务消费为名,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贪污侵吞等消极腐败现象呈多发趋势;(4)讲排场,追时髦,相互攀比,挥霍浪费,使职务消费成为炫耀个人身份的象征;为根治不合理的职务消费的弊病,国家有关部门曾频频发文制止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但收效不大。
职务消费膨胀的根子出在其制度和管理上,一般来说,无论是正式的制度规则还是非正式的制度规则,都是人们行为的约束条件,人们的行为都是在这种即定的约束条件下对成本收益进行反复计算的结果因此,实行职务消费的货币化实际上是一种公务员职务消费的制度安排,它的要约就是要使职务消费规范化、制度化、货币化使职务消费公开、透明、规范、有法可依,有利于自我约束、核算、审计、监督从制度安排上减少公务员腐败行为,保证政府廉洁高效四、公务员消费的几点建议: 一是取消所有的公务招待费,从根本上禁绝招待费泛滥问题据了解,一个小小的科局级单位一年的招待费少则十多万元,多则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占单位所有支出(含工资福利待遇)的10%~20%不等;以全国计,这是多大一笔开支啊!如果不取消招待费,那么,公款吃喝、公款送礼、私客公请、公款娱乐、公款休闲等以招待费名义开支的诸多腐败问题就无法杜绝招待费取消后,公职人员外出公差以及领导干部下基层检查工作一律不得接受招待,所有费用一律自理这样,既可促使领导干部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意识,遏制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不良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