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学以致其道》课件.ppt

44页
  • 卖家[上传人]:好**
  • 文档编号:118801735
  • 上传时间:2019-12-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89MB
  • / 4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 以 致 其 道 19-7子夏曰:“百工居肆(1)以 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注释」 (1)百工居肆:百工,各行 各业的工匠肆,古代社会制作物 品的作坊 【读解】钱穆《论语新解》 百工居肆中以成其器物,君子之于道亦然 非学无以明道,亦无以尽道之蕴而通其变化学 者侈言道而疏于学,则道不自至,又何从明而尽 之?致者,使之来而尽之之义君子终身于学, 犹百工之长日居肆中 • 【读解】 •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 出状元也罢,非 状元也罢,总有他从事这种行业 的手段和工作方法所以子夏说 “百工居肆以成其 事你要做一个工匠,总得进入一个店铺或作 坊 ,在那里锻炼你的手艺,做成你的产品同样的 道理,你要做 一个君子,要实现你的理想,达到 你心目中的“道”,那也得有一 定的修炼手段和方 式,这就是学习所以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 道 不学则一事无成 说到底,还是劝大家学习 我们补充一句,就叫做: “学习,学习,再学习 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 学者为人 • 【读解】 集解孔安国注:“为己,履而行之 为人,徒能言之履而行之,是说古时学者将 其所求的学问拿来自己实行,这是为自己修养而 学。

      徒能言之,是说今时学者只将他所求的学问 拿来炫示于人,令人知道他非常高明,而他自己 不肯实行,这是为夸耀于人而学 古之学者,知道求学的意义,在成己成物 为己,就是先成就自己例如智仁勇,皆须自己 先成就,然后始有能力成就他人今之学者,不 知道求学的意义以求名利为先所以,不修道 德,只求学问求学目的,是为了令人知道他有 学问以有学问,则可以获得种种利益故云: “今之学者为人 • 【读解】 • 古今学者,学风有别 为人为己,一字之差 ,经渭分明:为己者,但求自我充实,尽 得风 流,“人不知而不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为人者,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故作深刻博 学,巧言令色以悦人 圣人概括古今学风,是 就一般情形而论事实上,古代学者未必尽是 为己,现代学者也不全是为人无论哪个时代 ,总是为 人为己的学者都有,这也是我们应该 注意的 更应该注意的是你自己,学习到底是 为人还是为己呢? 用我们做学生时的通俗的问 法:到底是我要学还是要我学呢? 我要学是为 己,要我学是为人 说到底还是一个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的问题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 ,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 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 「注释」 (1)馁:音něi,饥饿 (2)禄:做官的俸禄 【读解】 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忧虑道是否存在,不忧虑 自己是否贫穷忧道,就要卫 道弘道,使道常在世间 • 【读解】 • 不谋衣食并不是真的不要衣食,而是通过谋道 而水到渠成地 获得衣食 在《子路》篇里,我们已看到学生樊迟去向孔 子学耕田种地 而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这里又从 正面来阐述了“君子谋道不 找食”的道理 其实,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孔子的话的确 是有一定道理 的以我们今天的情形而论,很多读 书人,包括大学教授和搞文 化工作的专家、高级知 识分子,就是不如一个拉人力车的或种蔬 茉的菜农 收入高,更不用说和做生意的个体户相比了但我 们的 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是不是要为了“谋食”而放 弃教学和科研去 拉人力车,去种蔬菜,或去做生意 呢? • 这时,我们就用得着“君 子谋进不谋食”这句话了 毕竟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有所从事的 职业的性质不 同 • 从这个意义上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还包含着 一 种敬业精神在内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待遇还存在着 一些不合 理的现象,但我们毕竟是君子,所从事的, 毕竟是精神文明建设 的高尚事业啊。

      不合理现象需要 得到解决,得到改变,但“君子 忧道不忧贫”,自己的 追求还是不能放弃这是不是也可以算作对“君子谋道 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 贫”的一种理解呢?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1 )曰:“吾不如老圃子曰:“小人哉,樊 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 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则四方 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注释」 (1)圃:音pǔ,菜地, 引申为种菜 (2)用情:情,情实以 真心实情来对待 (3)襁:音qiǎng, 背婴孩的背篓 • 「评析」 “焉用稼”,是孔子勉励弟子们要研究修己安 人的大学问,要致力于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 不要分心去种谷种菜,因为种谷种菜的事情自 有农业专家如老农老圃去作而且农业是否振 兴,要看政治是否改善,如果政治不好,则农 业以及工商等业都兴不起来所以改善政治实 为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由此可知,“焉用稼”一 语并非忽视农人与农业 • 【读解】 • 樊迟在圣人门下来学种庄稼,种蔬菜真可以 说是找错了庙门, 烧错了香,被孔子骂了个狗血 淋头 “小人哉,樊须也!” 这里的“小人”其实只是相对于“上”,即在上位 的统治者而 言,是指他不堪造就,不求上进,倒 不是说他品德上有什么问题。

      就像我们今天有些 家长骂自己的子女:“你这个没有出息的东西!” 恨铁不成钢而已,没有其他的意思 孔子这一骂不打紧,到 2 0世纪 70年代我们 批判他时,就把 这一条作了他培养“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的书呆子的铁证缺 席审判,把他打下了 十八层地狱 • 其实,孔子的思想原本倒没有那么反动得透顶 不外乎表达出如下两层意思罢了: 第一是社会分工的观念 除了在这里所说的道理外,在《卫灵公》篇 里,孔子还更为 明确地提出了“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 在其中矣意 思是说,作为君子,比如说读书人,你亲自去种 地 难保不饿肚子,努力学习却可以得到俸禄 所以说,每个人要发 挥自己的所长,既然做了 读书人,就应该一心向学,走“学而优 则仕”的道 路,而不该提出去学什么种田种地的事 • 第二是重脑力劳动而轻体力劳动 这是当时社会状况与孔子本身的社会地位所决定 的所谓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膝 文公上》)存在决定 意识,孔子本来就是脑力劳动者 的一员,或者说是统治阶级中的 一员,说出站在脑力 劳动者或统治者立场上的话来,没有丝毫可 怪的地方 相反,真要让他说出劳动人民的话来,那才是非常 可 怪的哩。

      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儒者重脑力 劳动轻体力 劳动,走读书做官的道路的确也是很有影 响的,要说有什么罪过也的确有那么一点不过话说 回来,脑力劳动贬值,出现人们所说的“体脑倒挂”现 象,就一定很对,很先进吗?恐怕也不见得罢 6-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 为小人儒 • 【读解】 • 儒者,其学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儒者 ,为治国平天下而学,以利天下人为己任 因此,须学大道小人儒者,学为自己 正心修身而已子夏文学特长,孔子希望 他进而学道,以资利益人群故云,汝要 学做君子儒,不要学做小人儒 • 【读解】钱穆《论语新解》 儒在孔子时,本属一种行业,后 遂渐成为学派之称孔门称儒家,孔 子乃创此学派者本章儒字尚是行业 义同一行业,亦有人品高下志趣大 小之分,故每一行业,各有君子小人 • 儒本以求仕,稍后,儒转向任教 盖有此一行业,则必有此一行业之 传授人于是儒转为师,师儒联称, 遂为在乡里教道艺之人故孔子为中 国儒家之创始人,亦中国师道之创始 人惟来从学于孔子之门者,其前辈 弟子,大率有志用世,后辈弟子,则 转重为师传道。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 )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 「注释」 (1)就:靠近、 看齐 (2)有道:指有 道德的人 (3)正:匡正、 端正 • 「评析」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 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 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 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 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 ,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 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 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 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 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 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 借鉴的 • 【读解】怎样才算是好学? • 安贫乐道,不重视物质生活享受却追求精神境 界的升华;多做少说;以他人为镜来改正、修养自 己做到了这三个方面,就可以说得上是好学的人 了 在这三个方面之中,最难做到的是第一个方 面----安贫乐道尤其是物欲横流,金钱具有挡不 住的诱惑的时代,一个大学生每月的费用少说也是 几百元,孔子所描绘的好学生的典型,不过是一个 寒酸而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穷书生罢 当然,在重 精神而轻物质的时代,这种"穷书生"的形象未尝不 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1-7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 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注释」 (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 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 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 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 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 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 生命奉献给君主 • 「评析」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 ,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 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 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 养的人了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贤贤,上贤字作贵重讲,下贤字作贤德讲易色 ,易作轻字讲,色是美色此明夫妇之伦夫妇重德 不重色,以正人伦之始事父母能竭其力,此理之当 然君者国之领袖,国为大团体,既曰事君,则必先 公后私,故曰能致其身公教人员,食于民,当以民 事为先交友必须信实,办事、言语,皆无欺,可谓 有信五伦为学之本,行在五伦,即是学矣 • 【读解】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不是看学历,不是看文凭, 而是看你的行为,看你的言谈举止。

      作为孔子的高足之一,子夏可以说是深得了老师的 真传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说:“虽 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都是教人求实务本,学以致 用;先做人,后做学问 这也使人想到毛泽东的教导:“读书是学习,使用 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说来也是,一个人尽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如果 行为方式、言谈举止乖谬愚笨,不能解决一两个实际 问题,又有什么用呢?相反,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文 凭,没有进过大学校门,但他言谈举止得体,行为方 式正确,能够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难道你能够说他 没有学习过什么吗? 这就是求实务本,学以致用的道理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 ,不幸短命死矣(3)今也则亡(4),未 闻好学者也 • 「注释」 (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2)不贰过:“繁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 同样的错误 (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 (4)亡:同“无” • 读解】不迁怒,不贰过 • 我们曾经听过夫子自道,说他与常人不同的地方 就在于好学《公冶长》)现在又听他赞扬颜回好 学,而且,只有颜回好学。

      这 一方面说明在圣人看来 ,只有颜回才是真正得了他的真传,继承 了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2.1 一次方程(组).docx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15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大模块知识梳理+9个考点+5个重难点+1个易错点)(原卷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2-北京版 (共13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利用平移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一单元1.4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共12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第3课时 街心广场|北师大版 (共13张PPT).ppt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