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老子论人生修养和处世.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61902109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93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老子论人生修养和处世之道老子的《道德经》可谓人生之智库,处世之宝典一、后身、外身、无身、无我、无私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 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 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 天下,若可托天下注:(1)宠辱若惊:宠,宠爱;辱,屈辱受宠或受辱都感到吃惊2)贵:珍贵,看重解读:受宠或遭辱感到吃惊,把大患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为 什么“宠辱若惊”呢?受宠本来是卑下的,得到它感到惊喜,失去它 感到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为什么把大患看得如同生命一样 重要?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自身,假如没有自身,我有什么 大患?所以,只有视天下如同自己生命一样的人,才可以寄予天下; 只有爱天下如同爱自己生命一亲的人,才可以托会天下评述:本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观概念,即无我无身无身, 即忘掉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达到超乎生死的境界论理想人格十五章古之善为道①者,微妙玄通②,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之 容:豫③焉,若冬涉川;犹④兮,若畏四邻;俨⑤兮,其若客;涣⑥ 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⑦;旷⑧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静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⑨新成注释:①道:王本作“士”据傅奕本及时性帛书《老子》乙本 改,更合原意② 玄通:指思想深邃博大③ 豫:古通“预”,谨慎、戒备之意④ 犹:犹豫不决的样子,意反复考虑⑤ 俨:恭敬、庄重⑥ 涣:涣散,散开⑦ 朴:未加工的素材⑧ 旷:旷远,辽阔⑨ 而:王本作“不”任继继愈注:‘不’字可能是‘而’字错写 的,古代篆文'不'与‘而'字形很相近根据上下文以及二十二 章“敝则新”之意,我认为用“而”列确切解读:古代那些善于为道之人,微妙玄通,深不可测正因为不可测,所以只能勉强对其进行描述:谨慎小心,像冬天涉水过河; 反复斟酌,像谨防邻国的攻击;恭敬庄重,像出席的贵宾;自然随和, 像冰雪将融;敦厚淳朴,像未经加工的素材;胸怀宽广,像旷远的空 谷;处世随俗,像混沌的江河谁能让混浊止息?平静能使之慢慢澄 清谁能安稳长久?变动又会逐渐产生能够保持这种“道”的人, 不愿意使自己满盈正由于不使自己满盈,所以能在安于陈旧中获得 新成评述:真正的“道者”是一个参破玄机、大彻大悟的人,是一 个胸襟开阔、敦厚淳朴、自然随和的人,是一个仪表庄重、认真严肃 的人,是一个永不自满、与世无争的人,是一个微妙深远、神秘莫测 的人。

      理相人格的矛盾:既要庄重、严肃,又要自然随和;既要与世无 争、大彻大悟,又要处世随俗、与时俯仰;既要微妙玄通,又要温柔 敦厚这是老子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中“出世”和“入世”、“在朝” 和“在野”、“忧国忧民”和“看破红尘”的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理 想人格上的反映老子的理想人格和儒家的理想人格的异同同:温柔敦厚、忧国 忧民、爱国治民、淡漠名利异:出世——入世;消极无为一积极 进取;与世无争——建功立业;激烈地批判现实,不与统治者合作一 劝导统治者,从根本上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无为而7—一■为而治三、论贵柔守雌、以柔克刚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①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 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②,复归于无 极③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④朴散为器⑤,圣人用之则为官长⑥故大制不割⑦注释①谿溪的繁体te,四声③ 无极:王注:“不可穷也指无极之道④ 朴:王注:“朴,真也老子认为,道是自然、朴素的,故为 真⑤朴散为器:自然、淳朴的道必然要在具体的器物中实现出来⑥官长:指管理者⑦大制不割:大制,最完好的制度;不割,不割裂、伤害解读:知道什么是雄强,却甘守柔雌,成为天下的溪壑。

      能成为 天下的溪壑,就不会背离常德,复归于婴儿状态知道什么是光明, 却甘守暗昧,才能成为天下的范式作为天下的范式,常德就不会发生错失,复归于无极之道知道什么是荣耀,却甘守屈辱,成为天下 的川谷作为天下的川谷,常德才得以充足,复归于道的淳朴道的 淳朴分散开来就成为具体的器物,圣人用它则成为管理的官长所以, 完好的制度是伤害物的本性的评述:老子明确地提出了“贵柔守雌”人生处世的原则他教导 人们要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但这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通 过这种“贵柔守雌”的策略,实现矛盾的转化,达到“驰骋天下”、“以柔胜刚”、“无为无不为”结果老子的人生策略和人生目的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他的人生策略是 消极的,但人生目的却是积极的要实现手段向目的的转化也是有条件的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无有入无间①吾是以知无为之 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②之注释:① 无间:没有间隙② 希及:希,少;及,达到,赶上解读: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却是驰骋天下最坚强的东西;虚无的东西能够穿越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而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 导,无为的好处,天下很少有人做得到评述:老子十分崇尚水和气,并把它们当作“道”的化身。

      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①,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坚 强处下,柔弱处上注释:① 徒:通涂,道路、途径解读:人在生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人死后身体变得僵硬万物草木生 长时是柔弱的,死亡后变得枯槁所以,坚强是通向死亡之途,柔弱 是通向生存之路因此,军队强大反而会失败,树木坚硬反而容易折 断坚强的总是居下,柔弱的总是处上评述: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中引伸出带有普遍性哲理,这 样一种“引喻”是中国人惯用的一种运思方法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样的两句结论是震撼人心的 为什么坚强者必然走向死亡呢?而柔弱者反而得以生存呢?这似 乎很不公平,但却有其深刻的社会的心理的根源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 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①, 是谓社稷②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注释:① 垢:污垢;耻辱②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地神和谷神,旧时指称解读: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而一切攻坚的东西都不能胜过它, 因为再没有力量更大的东西能够取代它。

      弱可以胜强,柔可以克刚, 天下人没有不懂得这个道理的,却不能实行因此,圣人说:“承受 国家的屈辱,才能做社稷之主;承受国家的灾祸,才能做天下之王 正面的话听起来相反评述:水”在老子的心目中就是“道”的化身,就是他所崇拜的偶像老子认为,做人做事都应该具有水的品性,不仅要懂得“以弱胜 强、以柔克刚”的道理,而且要勉力而行,这样才能做大事,成大业四、论大智若愚,难得糊涂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 所畏,不可不畏荒②兮,其未央③哉!众人熙熙④,如享太牢⑤, 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⑥,儡儡⑦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 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⑧其若海,飂兮⑨若无止众人 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⑩注释:① 唯之与阿:唯,应诺;阿,同诃,斥诃② 荒:广大无边/③ 未央:央,尽也;未央,未尽也④ 熙熙:快乐的样子⑤ 太牢:古代祭祀天地时,设有牛、羊、猪三牲的宴席⑥ 孩:古“咳”字,指小儿笑也.⑦ 儡儡:疲劳、懒散⑧ 澹:恬淡寡欲⑨ 飂:liao,二声王注:“无所系絷(执音)””⑩ 食母:喻像婴丿儿之食母一样,从道之母体中获得生存之本。

      解读:弃绝一切知识,才能免除忧患应诺与斥呵,相差多大?善与恶,相去多远?别人所惧怕的,我也不得不惧怕这种社会状 况)蔓延无边,好像没有尽头!众人是那样欢喜无忧,就像参加盛大 的宴会,像春日登台赏景一般惟独我淡然处之,无动于衷,如同不 会嘻笑的婴儿,疲惫懒散,就像无家可归!众人都是一副自满自足的 样子,惟独我总感到若有所失我真是愚人之心啊,是如此的混混沌 沌!世人昭昭若明,我却昏昏若暗世人明察秋毫,我却闷头闷脑恬淡啊,就像辽阔的大海,无所系絷啊,就像大风一样飘忽不定众 人都有所作为,惟独我顽冥鄙陋惟独我与众人不同,我看重从自然 之母的道中获取生存之本评述:本章与十五章可相互照应如果说,十五章着重描述了得 道之人与常人所不同的外在形象的话,那么这一章则着重揭示了得道 之人与常人不同的内心状态但是,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却是智者处世的一种聪明的方法五、论外圆内方、直而不肆四十一章上①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②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 纇③,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④德若偷⑤,质贞若渝⑥,大方无隅⑦,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 道,善贷⑧且成。

      注释:①士:我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在先秦时期是贵族的最低等级, 位于大夫之下这里是泛指人士② 建言:有的释为古书名,我赞同林语堂的解释,建言是指古代立身处世的格言③纇lei,四声丝上之结,喻不平也通健,刚健⑤偷怠惰.⑥渝改变解读:上等之士听到了 “道”身体力行;中等之士听到了 “道” 若有若无;下等之士听到了 “道”大声嘲笑,不被这种人嘲笑就不 是真正的“道”了所以,有这样立身的格言:光明的道好像暗昧, 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高尚的德好像低下的川谷,最洁白的好像有黑垢,广博的德像是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纯真 的质好像易变,最大的方形无角,最大的器具晚成,最大的音响无声, 最大的物象无形道隐幽而无名,只有道,最能施与万物并使之完成评述:本章注意两点:第一,老子把人分为三等上士是悟道、 得道之人,中士是将信将疑之人,下士是不能悟道的蠢昧之人无疑, 老子肯定的得道的“上士”第二,老子提出的立身格言,对我们有 启迪作用五十八章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其政察察②,其民缺缺③祸兮福之所 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④,善复为妖⑤ 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⑥,直而不肆⑦, 光而不耀。

      注释:① 闷闷:含混、愚昧的样子② 察察:分析明辨的意思③ 缺缺:缺,缺失缺缺,指畏缩不前,若有所失的样子④ 奇:异常之意⑤ 妖:妖蘖,指邪恶⑥刿gui,四声伤也,割也⑦肆:放肆解读:政治含混无为,人民就会淳厚朴实政治明察苛严,人民 就会不知满足祸患的旁边就紧俟着幸福,幸福的里面就隐伏着祸患 谁知道事物发展的终极?没有不变的正道正直可变成邪恶,善良可 变成妖蘖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所以,圣人方正而不僵硬,清廉 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耀眼评述:本章讲了三个问题第一,重申为政之道在于无为政治 混沌无为,人民自化第二,祸福、正奇、善妖的转化无常需要指 出的是,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不是命定的当代著名的历史学者汤因比用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观 点:文明不是起源于安逸,而是起源于艰难汤因比以中国文明为例,黄河流域沼泽密布、水患严重,而长江 流域大多为鱼米之乡,所以,中国文明不是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