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我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部分语句的理解.doc
2页浅谈我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部分语句的理解初中课本选用了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篇文章中,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内容、生活感受明显构成了对比关系作者用百草园生活的快乐同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无味进行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围绕这一中心,下面就文章中一些具体语句来谈一谈我浅显的认识,和同行们商榷1. 文章在使用对比手法时,百草园的快乐是通过介绍大而美,趣味横生的园子,富有神秘色彩的传说及无忧无虑的生活来体现的;而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主要通过介绍礼节的烦琐,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的单调及活动范围的狭小来体现的这些内容是显而易见的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人物的对比百草园中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经常给我将一些离奇的故事,虽然其中的内容在成年人看来是那样的不着边际,可是对于受着封建教育束缚的孩子来说,无疑大大地丰富了“我”的生活内容,更激发了“我”对大自然奥秘进行深入探求的兴趣另外,文章中所提到的闰土的父亲,不仅教“我”学习在雪地里捕鸟,使“我”对百草园冬季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我”向他询问捕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时(本来责任在“我”),“他只静静地笑道……”并告诉了“我”其中的原委。
这些足以看出百草园所涉及的两个人物——“长妈妈”和“闰土的父亲”都从不同方面使“我”受益匪浅,百草园的“人好”;在三味书屋中,先生整天只会让我们去读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向其询问困扰“我”许久的“怪哉”之虫原因的机会(显然是下课后,并没有打断他的授课),却使得老师不高兴,“我”还受了罚所以,虽然不能说鲁迅本人对他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有什么褒贬之意,文章中也确实暗含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人物的对比成分2. “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的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前一句点出了少年鲁迅的矛盾心境——既有没得到“飞蜈蚣”的失望、遗憾之情,又有没有遇到赤练蛇和美女蛇的庆幸、愉快之心整个选句是“我”用事实证明了美女蛇只不过是传说而已,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3. “没有孔子的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这是从礼节烦琐方面体现了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因为按照人之常情,既然没有孔子的牌位,自然礼节是可以免去的,但还是要追求没有必要的形式,难免让人心生厌恶之情4.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做老师的不回答学生所提的问题,也真是“怪哉”!而“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这就更为“怪哉”了!其实,这道出了“怪哉事件”不是个别现象,它在封建社会中带有普遍性封建教育要求孩子只能读老师指定的书,问这些书上的问题,作为老师和“大人”,自然是封建教育思想的执行者,了解了封建教育的实质,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5.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选段充满了浓烈的讽刺之情!A.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先生在授课,按照常理,作为学生的应该认真听讲、仔细理解才对,可是那些晦涩难懂的内容和单调无奇的形式,实在难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这是对封建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的极大否定B. “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这又是对封建教育效果最具有说服力的嘲讽。
C. “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我”的书“没有读成”,自然“我”的同桌的书也不会读成封建教育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认为人若要出人头地,就得踏上求学之路,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那么,书没有读成,自然就不能光耀门楣了可是,“没有成才”的同桌怎么能又做店主,又当绅士呢?可见在封建社会里,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真可谓“子承父业”是天经地义之事呀!这句话又是对封建教育思想的一大否定以上是我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中心,对文章中一些语句的理解,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