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湖南丧葬习俗.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63115439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9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丧葬习俗灵堂亦称“孝堂”、“灵棚”旧时停放灵柩的处所宋彭杉乘《续读黑客挥犀•陈烈 遵左礼》:“蔡君谟(襄)居丧……(烈)与十二余生望门以手据地,膝行号恸 而入孝堂 ”有的因房屋窄狭搭棚于庭旁,称“灵棚”桃江一带旧习,人死在外, 尸体不进住宅,就在屋前搭起灵棚,并列灵柩殡葬冥物,以待吊者殡殓俗称“入殓”、 “入棺”、 “入木”、 “上材”,指将尸体放入棺内起源甚古《周 礼•春官•小宗伯》:“大敛、小敛《仪礼•既夕礼》:“大敛于阼贾公彦疏:“主 人奉尸敛于棺 ”阼,指正屋居中东边古代宾礼,此为主位;西边的阶为高位 大敛时,常在主位上入棺益阳殡殓之俗,与本省汉民族略同但贫富之间有俭奢之别据 1912 年《湖 南民情风俗报告书》载: “湘俗舁棺入门,燃爆竹以迎之,置中堂,以两凳置棺 盖于侧,以红毡覆之熬桐油松香成汁涂棺内,以陈石灰、石膏粉或五谷灰(用 五谷灰扎棺,惟益阳有之,余者尚用陈石灰)倾入侍者仍奉尸入棺,用皮纸裹 石灰为包(包数如死者之岁数)塞尸之空隙处乃掩巾加被以皮纸覆其上,为鱼鳞交搭之状,曰鱼鳞甲遂以五谷灰或石灰、 石膏等倾满棺中,稍按紧之棺前悬布帷,下仍灯炬,妇人哭于帷内,男人哭于 帷外。

      然其起尸人棺之际,俗必延道士诵咒画水书符(水置棺下,符帖棺首云: 可镇邪免漏,至发行乃去之)曰上材富者则礼生赞礼,曰起尸入殡礼、曰盖棺礼并告祖、告天地诸神毕,以 长红笺书‘文公丧礼'四字贴堂上,对空行六叩首礼,曰立文公”益阳一带仍沿用 旧习,用皮纸、石灰或石膏粉扎棺,俗称: “踩莲花堂”桃木棍民间每当浴尸换衣后,在死者左手握上一根较小的桃木,右手握一条手帕 相传手帕让死者揩汗,桃木避邪,可作手杖,也可防犬挂功德昔时,民间在给亡人做超度时,往往在灵堂内挂功德功德是用宣纸画成佛 祖等多种图案和头像,诸如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观世音等等,精裱成一幅幅的 对袖,一般开路,只悬挂堂屋上首5-7 幅,如做3-7日道场者,则堂屋上首和两 边壁上都挂满功德,俗称满堂功德,阴沉森严自1950 年后,挂功德者逐渐消失,近年来又渐兴起贴大旗又称“贴大字”过去民间做超度时,由道士用黄白绿三色八开纸剪成下面斜 角开口的旗形,一张一字,上书“昊天罔极”、“跨鹤归西”、“泪洒江天”、“邈若山 河”、“慎终追远”、“生荣死哀”、“遗恨千古”之类的悼词,乘贴在灵堂家中各门的 门框上,如丧事大办,则在灵堂外的四角的对角扯起长绳,在绳上每隔2-3 尺贴 一张。

      点天灯旧时,民间将死者入殓后,在堂前天井竖一对留有若干竹叶的竹竿,各悬一 只小箬帽和形似棒槌的纸灯笼每晚点烛悬灯,直至出丧日止竖幡过去大办丧事,往往请道士做超度时,先将死者姓名或仕位写在长条形的旗 幡上,用竹杆挂上旗幡,竖在大门外的显眼处迎风招展,显得更有气势直至 出殡时,再举幡送葬报庙民间认为,人刚死后,鬼魂暂在土地庙中栖身当道士做超度时,由长子端 着灵位,由道士敲锣打鼓前往土地祠报庙,燃香点烛,鸣放鞭炮,焚烧纸钱,用 三牲酒醴致祭,并由道士做一阵报庙法事后方归开路亦称“明路”民间历来将死者入殓后,丧家请道士做道场,以超度亡魂,指 明冥间之路,故称“开路”凡三日以上故称做道场,1-2 日,俗称做开路开路 在超度亡灵时,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法事,由道士敲打乐器,念读“路引”,挥舞“引 魂幡”,并由丧家长子执“引魂幡”陪拜,直至法事完毕开金桥丧家请道士超度亡灵的法事之一所谓“金桥”,由桌子相叠而成在议式中, 道士念经咒走过“金桥”,俗谓引魂过桥,认为可使亡者“托生”于福禄之地,或谓 可使亡魂不入枉死城,通过金桥上天堂《红楼梦》第十四回:“这日乃五七正 五日,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开金桥,引幛幡”。

      解结丧家请道士超度亡灵的法事之一做法事前,在灵柩前置高桌一张,系黄线 穿纸钱,打志若干结子,地上用面盆盛清水道士敲打乐器一边做法事,一边由 孝子拉线解结,每解一结,纸钱落在水盆里,其意有两说,一谓替死者解开生前 和他人结下的冤仇;一谓死者不甘心离世,阴魂不散,故特地念经劝解其解词 内容有劝慰世人,宣扬生死有数;表彰好人,劝人为善,以及勿作奸恶等开方破狱开方破狱是丧家请道士超度亡灵的法事之一《红楼梦》第十四回:“这日 乃五七正五日,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开方,即 开度,《愚贤经》:“唯愿如来当见哀愍,暂下开度俗谓人死后会下地狱受罪, 故举行佛事,诵念《破地狱偈文》,祈祷佛祖超度亡灵升天,以为可以打开地狱 拯救亡灵出来,再往人间投生送路灯昔日出殡前夕,丧家请道士超度亡灵,必须做送路灯的法事俗传野鬼最嗜 油,燃之以火,道士敲打乐器做法事,孝子端灵位随道士出门,经土地祠环田野 一周,沿途插放油香,俗称“送路灯”向沿途“野鬼贿赂”俗信野鬼得此佳饷,亡 人之魂即可所向无阻唱丧歌亦称“哭丧歌”、“孝歌”,俗称“唱夜歌子”流行于益阳城区及沅江、南县一带 这种孝歌大都有比较固定的词,其内容因死者的身份经历不同而各异。

      唱词内包 括:赞颂死者美德;歌唱山水动植物;描述人情风俗;叙唱传奇人物、古代英杰; 揭露恶人坏事;抨击不良风俗等大多在灵堂停柩期间,丧家请民间艺人唱孝歌 子的班子,5-12 人不等,在打击乐声中,穿插胡琴、锁呐、笛子、扬琴等乐器每人大多有固定的拿手唱段,轮流替换,唱散歌、盘歌、对歌、叙事歌等, 常常通宵达旦,以示热闹昔时丧事大办者,先唱丧歌,再做道场,也有不做道 场,专唱一夜丧歌者当代,做道场的少,唱孝歌子的多,一般唱一个半晚或两 个半晚唱围鼓亦称“花鼓坐唱”益阳市区历来流行地方剧种花鼓戏,民间很多人都会唱几 句或几曲花鼓戏在死者停柩期间,有的请民间艺人数人在灵堂唱围鼓,演员不 化装,边起乐边唱,节目有“赶子”、“吊孝”等尤其在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期间, 城镇唱围鼓更为盛行,大多在下午 8 点开始,至 12 点结束,以恐影响街坊睡眠做道场民间为亡者做道场,起源甚早,世代流传,据1912 年《湖南民情风俗报告 书》载:“湘俗之做道场盖本乎此然而轮回因果之说,天堂地狱之条,以莫须有 之言,为莫须有之事,则今之虞,岂得谓古之虞手,今约分其种类大别为五,曰 儒(礼生赞礼,谓之虞祭,榜称文昌司、禄府司、箫司)。

      曰释(释教又分为两 种,用金鼓者,曰应门;不用金鼓者,曰禅门,榜文称皇觉斋堂)曰道(道人 道士两种而道士又分两派,曰道教道士;曰佛教道士道人与道教道士,榜文 称灵宝、大法司佛教道士,榜文称皇觉斋坛堂)曰巫(俗称师公)任人择用之(亦有儒释道三教并用者)然俗 多用道士,次释教、次儒因俗谚:‘有道士做上天,和尚做下地'之言也” 道场用僧,惟富家最多,因其酬金昂也僧侣五人或七人、九人,其中亦有一掌坛者,其手续则先装坛,扎禁门悬佛 像、启请、敕水封禁、画押、诵经……等名目,不可尽述道教之人极多, 其酬金颇少,故人亡用之者,较他教为盛道士三人或五人、七人、九人,任为 请用其手续与僧无异,亦注重经忏,但其所悬画像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神, 非若僧之供如来耳,其细节亦不必赘也其实做道场并非天经地义,但一旦形成习惯,人们便习以为常,认为为亡灵 超度,了却一生,热闹一番,理所当然甚至变卖资产,打肿脸称胖子,也心安 理得自50 年代以来,做道场者少见,但近年来亦有之灵位亦称“灵坐”、 “禅牌”、 “亡牌”,专为死者设的牌位,指新丧即葬,供奉神主的 几筵设于柩前,供祭奠用用素绫或纸做成灵牌,居中直写,某姓某名之灵位。

      民间认为,不立灵位,死者魂不守舍此俗流源甚早《晋书•傅咸传》:“咸再 为本君中正,遭继母忧去官……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官舍 设灵坐 ”《太平御览》卷七百晋引潘岳《寡妇赋》: “入空室兮望灵坐,惟瓢瓢 兮灯荧荧但也有在除服后,仍设灵坐的《南史•张裕传》附张永:“服制虽除, 犹立灵坐,饮食衣服,待之如生”后者,俗称“留灵”神主亦称“神位”、 “木主”古代为已死的君主诸候作的神位用木或石制成一 般为于宗庙供奉祀用,简称“主”《谷梁传•文公二年》:“丁丑,作僖公主范 宁集解: “为僖公庙作主也主盖神之所凭依,其状正方,穿中央达四方,天子 长尺二寸,诸候长一尺《后汉书•光武记》:“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后世民间也为死者立神主,又称“灵牌”、 “神位”湖南神主的形制大同小异 神主中间竖写死者名讳神主大多用栗木做成《公羊传•文公二年》:“虞主用 桑,练主用栗,用栗者藏主也 ”含战栗、谨敬之意益阳一带大都用栗木做神主,刷黑土漆,用金粉书写名讳男性曰: “故祖 考某公某某老大人之神主”,女性曰: “故祖妣某母某氏老孺人之神主”神主牌后 面刻一小方孔,由道士书写生死年月日时,作一简易的点作议式,内放生死八字、 大米、茶叶、纸钱之类,用小木板盖上,意已“开光”。

      置正屋中堂神龛上依次列 位,以待香火致祭一旦由宗族约集某某派至某某派入祠堂时,由祠堂统一做神主牌,故几十几 派祖孝(妣)等名讳,可夫妻同一神位凡书写诸家或宗祠的灵牌时,由德高望 重的族长或本族名流学者用珠笔在“王”字上开点,再填上金粉,故名“点主”,俗 谓“成主”,即成为神灵之意凡各家点主,大多由道士“开光”时代之点主习俗流行甚早,除幼丧及凶死者外,皆行此仪《清通礼•凶礼•官员表 礼葬之日,择宗亲善书者一人题主封柩亦称“封殡”在出殡前夕,当道场进入尾声时,由道士做“封殡”法事起乐 后,推动棺盖,揭开亡者面巾,让丧家亲属见死者最后一面,与遗体告别此时, 哭声大振,法事进入高潮道士“封殡”时,由劳力盖好棺盖,钉上特制的板钉, 富户再用丝绢生漆胶缝出殡俗称“出门”,亦称“发引”按旧习出殡必择吉日,大多在寅卯时辰之间进行, 由道士启法事,取前入柩时所置棺下那碗净水于手上,另一手握马粮(茶叶、大 米、草筒)念念有词,霎时大叫道:“八大金刚齐出力……”殇夫抬棺起步,道士 用脚将搁棺材的长凳打倒,并在棺后撒马粮念词,送至大门外,将手持的净水泼 掉,立即将碗用力打碎,俗称“打煞”与此同时,由香烛(打点菩萨的佣人)燃纸钱、香烛、并杀雄鸡抛地,如鸡 头向外,碗打得越碎越好,预兆吉利。

      殇夫抬灵柩至一二百米旷野之处停柩殇 夫和送葬人员入席共进早餐,待天光后再送柩入墓送殡俗称“上山”,亦称“送葬”、 “执绋”执绋也称“执引”, “绋”是牵引灵车的绳(布) 索出殡时,送葬者手执牵着灵车的白布缓缓而行,故名此俗源于周代《礼 记・曲礼上》:“助葬必执绋”《左传•照公三十年》:“晋之丧事敝邑之间,先君 有所助执绋矣《后汉书•范式传》:“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此俗直到 近代仍然流行后泛指“送殡”据 1912 年《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载: “送葬礼节贫富不同,贵贱各异,其 等级则惟贵者得用诰封亭,贱者虽富,也不敢用贫者出殡惟用长引执事,亦有 不用执事,而仅孝子捧灵位持引头幡为前导者,则赤贫之家也若富贵之家,则 多所夸耀,前用号令大锣,御牌执事,或半副銮甲,或全副銮甲,以及铭旌主轿、 香亭、灵亭、影亭、诰封亭之类,皆用四人或八人抬之有僧道送葬者则分别行于灵亭主轿这前,其后则以本牌二(上书亚字),系 整匹白布直牵手柩上送葬者步行,其中孝子,最后内眷之送葬者,则乘肩舆尾 随柩后其抬柩之杠分六种,曰双龙头杠、大龙头杠、小龙头杠、大如意杠、小 如意杠、赤膊杠赤膊杠则用一圆树,其龙头如意,则皆雕刻象形,施以金漆,礼生祭舆,即 祭此也。

      凡出殡路经亲友之家上之,则路祭,次为燃香褚爆竹,孝子于功布中稽 颡致谢,受谢者例不答拜,但回避之,此通常之俗也益阳上乡除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