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论考试题目含答案.docx
20页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论考试题目含答案第I卷一.综合能力测验(共25题)1.问答题 学习兴趣是指什么?2.问答题 数学学习是指什么?3.多选题 下定义应遵循的规则有()A.定义应该恰如其分B.定义不得循环C.定义应该具有逻辑性D.定义不能用比喻E.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4.多选题 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有()A.比较B.分析C.综合D.抽象E.概括5.单选题 皮亚杰认为,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6.单选题 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敏捷,接触实质快,能缩短中间环节,简化思考过程这属于思维品质的() A.灵活性B.敏捷性C.深刻性D.独创性7.单选题 “奇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从外延上看,存在着()A.矛盾关系B.对立关系C.交叉关系D.并列关系8.单选题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 A.概念、判断和推理B.表象、直感和想象C.直觉和灵感D.归纳和演绎9.多选题 课堂学习中的数学规则学习的基本形式是()A.有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D.接受学习E.范例学习10.单选题 在教师指导下,以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法B.操作实验法C.练习法D.谈话法11.单选题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A.“是什么”的知识B.“为什么”的知识C.“怎么样”的知识D.“怎么办”的知识12.问答题 数学思维是指什么?13.单选题 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概念同化的是() A.利用整数加法法则学习分数加法法则B.利用直观教具探索长方形特征C.在“小数”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循环小数”D.操作探索长方形体积公式14.问答题 “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是什么?15.单选题 《数学课程标准》选择“数与代数”的内容时,删除了() A.珠算B.计算器C.口算D.估算16.问答题 简要叙述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7.问答题 名词解释:问题解决18.问答题 谈话法是指什么?19.单选题 程序性知识与技能形成有密切关系,具有()A.抽象性B.具体性C.系统性D.操作性20.单选题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创建者是()A.布鲁纳B.皮亚杰C.加涅D.奥苏伯尔21.单选题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其性质是() A.论证几何B.立体几何C.平面几何D.直观几何22.问答题 简述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23.单选题 概念的形成适用于小学()A.低年级B.高年级C.中低年级D.中高年级24.问答题 举例说明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习分数概念25.单选题 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是()A.教学过程B.教学内容C.教学目标D.教学特色第I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能力测验1.正确答案: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 2.正确答案: 数学学习是指学生根据预定目标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的一种思维过程 3.正确答案:ABDE4.正确答案:ABCDE5.正确答案:C6.正确答案:B7.正确答案:A8.正确答案:B9.正确答案:CD10.正确答案:C11.正确答案:A12.正确答案: 数学思维指数学活动中的思维。
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定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它既具有思维的一般性质,又有自己的特性最主要的特性表现在其思维的材料和结果都是数学内容 13.正确答案:C14.正确答案: “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是: (1)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15.正确答案:A16.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 ②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应将学段目标作为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目标来评价 ③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④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⑤评价结果的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17.正确答案: 数学问题解决指个体在一种新的情境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18.正确答案: 谈话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谈话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19.正确答案:D20.正确答案:A21.正确答案:D22.正确答案: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1)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常识的系统化,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2)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 (3)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 (4)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多样化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思考是它的本质23.正确答案:A24.正确答案: 小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第一阶段,结合生活实例和直观手段,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第二阶段,借助直观图形和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平均分”、“份”等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最后通过几个人的几分之几等案例,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确切含义,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初步理解分数的定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第三阶段,通过分数四则计算,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概念 最后,结合四则运算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一个整数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商,这样就把分数的概念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25.正确答案:C第II卷一.综合能力测验(共25题)1.问答题 试述在教学中该如何恰当的运用演示法2.问答题 举例说明如何贯彻“数学化”原则3.单选题 狭义的教材是指()A.教学指导书B.教科书C.教学软件D.练习册4.多选题 数学思维的结构主要有()A.数学思维的材料和结果B.数学思维基本方法C.数学思维基本形式D.数学思维的品质E.数学思维的评价5.问答题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贯彻信息反馈调控原则?6.单选题 在皮亚杰看来,数学思维实质上是一种()A.反应B.运算C.动作D.直觉7.问答题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什么?8.问答题 联系实际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9.问答题 选取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10.问答题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什么?11.单选题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的迁移是()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12.问答题 学习迁移是指什么?13.单选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A.能动的主体B.被动的主体C.能动的客体D.被动的客体14.问答题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什么?15.问答题 数感是指什么?16.问答题 数学教师在板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7.多选题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A.专心听讲的习惯B.认真阅读的习惯C.认真审题的习惯D.独立思考的习惯E.认真做作业的习惯18.多选题 小学生数学学习迁移的特点主要有()A.对相似的学习材料易形成负迁移B.已有知识概括程度低C.实现数学思考方法的迁移较难D.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较易E.易受狭隘的思维定势的干扰19.单选题 复合应用题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解析应用题B.列出方程C.解答应用题D.检验答案20.单选题 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A.数学概念B.数学命题C.数学公理D.数学定理21.单选题 关于讲练课的基本结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基本训练—引入新课—进行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独立练习— 布置作业B.基本训练—引入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布置作业C.引入新课—进行新课—练习—阅读—布置作业D.基本训练—进行新课—布置作业—独立练习22.问答题 怎样看待“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23.单选题 数学操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A.定向阶段B.自动化阶段C.单个动作阶段D.连续动作阶段24.单选题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A.学习态度B.学习目的C.学习兴趣D.学习效果25.单选题 小学生“从学习百以内加减到学习万以内加减”和“从整数整除到小数的除尽并最终认识整除是除尽的特例”这两种认知结构的变化() A.都是顺应B.都是同化C.前者是同化,后者属于顺应D.前者是顺应,后者属于同化第II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能力测验1.正确答案: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的实物、教具等,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运用该法可以激以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而且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缩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恰当运用演示法要注意如下几点:(1)要根据教学要求、教材性质和学生认知规律选用教具,做到演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2)教具的设计要科学,使用时机要恰当教具设计要符合差异律、组合律和活动律的要求,大小、色彩以及安放的位置都要适宜,使学生对观察对象获得完善的感知,教具演示要到使用时才展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削弱新鲜感3)演示教具要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或发展过程运用直观教具要选择各类典型事例,提示对象的数量关系或几何特征;教具演示还稍大有目的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有表象。
4)演示要配合适当的讲解或谈话演示与讲解或谈话结合,可以提高观察的效果,演示前应向学生提出具体的目的和要求,说明观察的方法;演示中,教师要用明确的指导语,指引其观察的方向,尤其对某些不歇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