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docx
11页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 极心理学、积极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以积极发展为导向,有计 划地提高学生和公民心理健康水平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健康 教育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人性善为价值取向, 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积极发展和培养个体积极的心理素质, 预防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创建具 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国优秀 的传统文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经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基本体系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版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由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主观的假设或概念的更新,而是在整 合和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 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历史必然性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健康的概念是玛丽•贾德早在1958年在《当代积极心理健康观》一书中提出的积极心理健康被认为是一种促进可持续发 展的人格特征或人格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状态他认为积极的心理 健康包括:积极的自我态度、全面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自主运 作的能力和对现实的准确理解;可以控制他们的环境目前,积极心理 健康的内涵有了新的解释和发展,主要包括:情绪控制;情绪调节; 自我感觉良好;积极的人生观;良好的应对技巧;交朋友的能力;幽 默感;积极的自我认知等“积极心理健康”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建 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2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治疗是1969年诺斯拉斯•佩斯塞钦在德国开设自己的 心理诊所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治疗思想与传统的心理治疗不同,传 统的心理治疗从疾病开始,把病人看作疾病的载体,积极的心理治疗 强调每个人的自然潜能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从人的发展的可 能性和能力出发积极心理疗法中的“积极”概念意味着治疗不是基 于消除患者现有的障碍,而是基于努力调动患者的各种能力和自助潜 力积极心理治疗拓展了积极心理健康的实践领域,丰富了积极心理 健康的内涵,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建立奠定了实践基础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出现在 1954 年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中然而, 直到美国心理学协会前主席马丁 •塞利格曼在1998年美国心理学协 会年会上明确表示,建立积极心理学是他办公室的主要任务之一,积 极心理学才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积极心理学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心理学的解释它注重心理健康 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它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 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 件下的人知道如何生存和获得良好发展,还要帮助处于正常环境条件 下的普通人学会如何建立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动力积极教育积极教育是 XXXX 的年龄和生活条件,并能学习和成功不断创 新的方法应该能够打开一个人的思维家庭、学校、专业人员、环境 和老年人被整合在一起,为当代和未来的学生提供支持关注并尊重 人们的文化遗产、年龄、生活状况、信仰和个人特征积极教育的兴 起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建立提供了教学支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 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等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积极发展为导向,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和国家心 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着眼于以往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疼痛的 诊断和解决”等问题,提出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人的积极因素 和潜能的开发,以人的内在、实践、潜能和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 良为出发点,以积极的态度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解读 和解决当前许多社会心理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用积极的内容和 方法激发人们内在的积极品质,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幸福,发 挥潜能,大大增强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丰富和发展更好的生活条件, 从而塑造一个充满乐观、希望和积极方向的和谐社会。
总之,积极心 理健康教育是基于教育对象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人性善为价值 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积极的角度发展和培养个体 积极的心理素质,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 发展的教育活动2、中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基础 文化学认为“文化世界不仅是由人类创造的,而且是不断创造的 人类,创造了反映了不同国家、民族和社区的人的性格、心理、行为、思维方 式和各种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植 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强爱德”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爱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在《周易》 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强而君子自强”这里的地形很有绅士风 度,绅士带着很大的美德搬运货物.”天堂的运动(即自然)是强大和 健康的一个绅士应该像天堂一样做人,为进步而奋斗,坚定不移, 为力量而奋斗,永不停止地球的动量既厚又平稳绅士应该强化美 德,包容一切这种“自强不息、以德载物”、“最大限度、最大限 度、最大限度”的“高尚、正直”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 进步的精神支柱,并赋予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历史的灵魂。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 哲学乃至中国文化中一个古老而宽泛的概念《周易大传》说:“夫与 成人同天地、同日月、同四时,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发展共存 的规律当人类遵循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发展规律时,“儒家学 者坚持诚信原则,诚信原则导致天人合一的原则”这表明,中国传统 文化不仅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而且强调人必须不断认识自然规律,遵 循社会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天人合一”促进 了心理健康教育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的有机融合,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 育提供了生态理念和范式1993 年,《中庸》中“达至和谐”的理想境界是:“没有悲欢离 合,就是和谐;这是两者的总和,也就是说,所有的头发都在节日中 间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首都和也,天下之道也”也就是说,喜 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这些气质在平衡状态之前并没有表现出来,就 是所谓的“在”;如果它出现了,它应该遵循“道”,在适当的时候 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和谐”“中和”的实现还能使情绪(情绪)得到 很好的控制和调节,从而使身心健康发展,即“达到中和”...培育 万物”积极心理学认为,缺乏积极的心理品质,反对和夸大会导致不 同类型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实际上就是孔子所说的“太多的好东 西”由此可见,“达到中立”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状态的历史基 础。
4善性”主导的人性理论人性的不同预设决定了人的善与恶善性、恶性、善性和恶性的理 论已经争论了两千多年,但善性理论一直主导着中国文化传统孟子 的性善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同情、羞耻和邪恶、顺从和是非《孟 子•公孙丑上》说:“慈悲是仁的归宿羞耻和邪恶的心是正义的终 结顺从的核心是礼貌的终结是非之心,智慧之终也”他还指出, 人与生俱来就具有“良知”和“不经思考而知”的“良好能 力”“自然的善”理论揭示了人类善的内在可能性积极的心理健康 教育强调人的光明面、人的优势和价值它以人的内在的、现实的、 潜在的和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良为出发点,促进人的健康、幸福 和发展,提供人性善的逻辑起点5“预防”与“整体”中医养生精华 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和“整体”概念是其理论实质,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苏 静文》曾提到:“圣人不医前病,不医前病,不医前病”,“上医前 病,中医要病,下医已病”这种“预防为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的传统医学理念,是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强调“四时适应 寒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二是把情绪调节 作为养生的重要手段,指出“宁静虚无,真气服从,精神控制,疾病 平静”。
三是要重视正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正气在体内, 邪不可犯”“整体”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类与自然界密切相 关,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体必须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否则 会损害身体并生病同时,强调了心理和情感活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认为快乐、愤怒、悲伤、思想、悲伤、恐惧和惊讶七种情感活动与人 类健康密切相关它充分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 和整体健康模式,为心理健康教育从西方病理学模式和医学模式向生 态模式转变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思想基础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对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修正、发展和补充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可分为四类,即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 5.结合这些模式不难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心理健康教 育正从被动、被动、补救向主动、主动、预防和发展转变从面对个 别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到面对全体学生,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提 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从专职教师的专业化服务到全员参与的全过程全 方位服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这些经典心理教育模式的 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基本体系,主要包括方向与 目标、任务与功能、对象与内容、原则与特点、途径与方法、效果与 评价。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坚持积极心理学对人性的积极评价研究和教 育的重点是人类和社会的积极因素,坚持“促进诚信”的总方向马斯 洛曾经指出:“如果一个人只致力于研究精神错乱者、精神错乱者、 精神病患者、罪犯、离经叛道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 必然会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不发达的、不成熟的和不健康的 人的研究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6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 并不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相反,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的修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预防教育 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第二个 目标是主要解决心理问题,为常见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和咨询,消除 学生的心理障碍第三个目标是主要治疗心理疾病,并对患有心理障 碍和疾病的个人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实践的重点通常局限 于三级和二级目标,而对一级目标的关注不够因此,积极心理健康 教育的目标是强化一级目标,兼顾二级和三级目标,实现三级目标之 间的有机统一,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落实到所有学生,体现在学生成 长的各个方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作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和独立成 长的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内在的积极心理品 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如积极思维品质、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习惯形 成、积极人格形成、积极认知风格形成、积极意志品质培养、积极心 理调节、积极组织和积极关系建立等。
具体而言,它包括培养真诚、 忠诚、诚实、诚实、正直、公正、坦率、信用、自信、自我控制、情 绪控制、情绪调节、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有效管理自己、心理 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沟通、人际吸引和其他积极的心理素 质,以及开发各种智力和非智力潜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不仅包括发展功能、预防功能和治疗功 能,还旨在使人们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的工 作条件、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独立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 对于学生来说,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注重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 学生有效地学习,提高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少数问题学生在指出问题学生和学 生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特别关注全体学生,也包 括教师和家长使每个人既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从 而构建一种两个主体内在平等关系的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