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山鬼谣·问何年.docx
2页宋词赏析 辛弃疾 山鬼谣·问何年 山鬼谣雨岩有石,状甚怪,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名?山鬼谣》辛弃疾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眉似是羲皇上,直作太虚名汝溪上,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然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送我远游赋辛词中不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公元1186年,他写了?水龙吟·题雨岩》,词前小序说:“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这首词 已经把洞内的景色作了淋离尽致的描绘,但写完后意犹未尽,他看到雨岩洞前有一块怪石,引起了他另一番冥思遐想,接着又写了这首?山鬼谣》与前代山水诗人不同的是,辛弃疾的山水词不仅是单纯地摹拟自然,更重要的是他富于想象,赋予大自然以人格,同时又兼有磅礴的气势,本词就是一例问何年、此山来此?〞首句以设问开篇这个问题是任何人也无法答复的,所下列句说“西风落日无语〞看眉似是羲皇上〞两句是对石头形态的假想与命名溪上,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红尘〞,泛指俗世及热闹繁华之地这两句大意说,在这溪边山野,离开繁华的尘世,古今并没有区别。
在这环境荒僻,几乎与尘世隔绝的地方,词人心旷神怡,欣喜无限,于是便开怀畅饮一杯谁举〞下列描写词人醉态朦胧中的神态与举动君〞,指巨石词人带领酒意,笑着去喊那巨石与他同饮,自然不会有什么反馈,因此说“崔嵬未起〞,最终的结果便是“山鸟覆杯去〞这里写词人面对巨石独酌,醉后与那形似“山鬼〞的巨石对话,巨石不应,山间的飞鸟却撞翻了酒杯……形象生动,栩栩传神过片之后,用“须记取〞领起,叙写风雨中雨岩一带壮观的景象场面奇特宏伟,令人惊魄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龙湫〞,是浙江温州雁荡山有名的大瀑布,岩即在其附近龙湫一带风雨大作,“石浪掀舞〞形象地描绘出山石与洪水搀杂,波涛汹涌澎湃的壮观场面四更山鬼吹灯啸〞两句,写“山鬼〞吼叫,声音凄厉,吹灭了灯火,乃至“惊倒世间儿女〞本来,吹灭灯火的是风,发出吼叫声音的也是风风与山石相搏击,再加上暴雨肆虐,声如鬼哭狼嚎,词人说,那声音由“山鬼〞发出,这样就把静止的巨石写活了,而且赋予人格,为下文作了铺垫吹〞字和“啸〞字与前句的“掀〞字相照应,如画龙点睛,把“山鬼〞写得生动活泼依然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这三句直接用拟人手法,写“山鬼〞与词人对话,向他道辛苦因为上文已赋予“山鬼〞生命,这样写读者丝毫也不会感到突兀。
结尾四句,更进一层作者说,他与“山鬼〞已是“神交心许〞,并且准备携带它驾着“鸾风〞,挥鞭登上“万里〞旅程,那“山鬼〞还要“送我远游赋〞清楚是一块巨石,只是它“状甚怪〞,在词人的笔,竟成了有血有肉、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饱满形象,稼轩想象力之丰盛,艺术再造力之强,由此约略可见辛弃疾毕竟是一代巨匠,词家魁首,虽是咏物词,也与众不同,较之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作品远胜一筹,更何况全词运笔沉着自然,挥酒自如,不失其豪放格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