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答案.docx
10页精品word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前儿童数学训练》复习题一. 单项挑选题1.从数学训练总目标到数学训练活动目标的表述,为逐级的 ( 3)①概括化 ②笼统化 ③详细化 ④一般化2.顺口溜数数为为 教学打基础; ( 4)①数序 ②序数 ③基数 ④计数3.当整体分成如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就每份数越少,这为 关系; ( 1)①函数 ②互补 ③可逆 ④多少4.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 2)①老师对幼儿的观看 ②操作材料的投放③老师对幼儿的指导 ④区域活动规章的建立5.依据物体的两个特点分类的训练,可支配在 进行 ( 3)① 小班 ②中班 ③大班 ④小.中.大班6.幼儿计数才能的进展次序为: ( 3 )①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②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③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④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7.书写数字为结合 教学进行 ( 3 )①数的组成 ②加减法 ③基数 ④相邻数8.10 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 关系 ( 4)①可逆 ②大小.多少 ③传递 ④等差9.幼儿数学训练的任务之一为进展幼儿的 ( 4 )①智力 ②抽象规律思维才能③思维的抽象性和规律性 ④思维才能10.老师可采纳 的方法来明白.分析幼儿体会预备情形 (3)① 任务分析 ②问卷调查 ③观看 ④谈话学习资料第 1 页,共 10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二.为非判定题1.整体可以分成如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 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 这为加法和减法关系 ( X)2.数的守恒训练一般支配在大班进行; (ⅴ)3.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 (X)4.幼儿辨别外形最关键不在于“指认” ,而在于“命名” ; 〔X〕5.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爱好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爱好; 〔x〕6.幼儿学习加减法比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简洁; ( X )7.幼儿懂得基数比懂得序数晚; ( X)8.把一个有规章的物体分成四份就叫四等分; 〔X )9.在多数的情形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 (ⅴ)10.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 (ⅴ) 三.名词说明1.操作法:为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体会.学问和技能的方法;2.数学教学活动: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为指在老师领导下,有目的.有方案的组织幼儿集体参与的数学学习活动;3.计数活动: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熟悉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查找活动4.小组活动形式:为指在老师指导下,幼儿独立挑选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方案的学习活动形式;5.计数活动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 按物点数, 熟悉总数; 感官计数, 强化总数; 进行各种查找活动;6.感知集合训练幼儿感知集合的训练为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 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 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 并将有关集合. 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 学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中去;7.数的守恒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外形.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定 10 以内物体的数量;学习资料第 2 页,共 10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8.数学区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内, 专辟一个小区域, 设置各种可用以进行数学活动的各种材料, 供幼儿自由挑选和运用;9.数的守恒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外形.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定 10 以内物体的数量四.简答题:1.幼儿数学训练的基本原就:进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就,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就,学问的 系统性和规律性原就,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就,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就;2.幼儿数学训练的总目标: 1)激发幼儿熟悉和探究环境中数量.外形等的爱好,使他们愿 意并喜爱参与数学活动; 2)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 时间.空间的感性体会,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 3)培育幼儿观看.摸索和解决“数学” 问题的初步才能, 并学习独立挑选数学活动的内容和依据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形.活动的结果; 4)培育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前儿童数学训练的意义和价值1)数学训练帮忙学前儿童正确地熟悉世界; 2)数学训练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进展3)数学训练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进展;4.小组活动组织形式中,老师观看与指导的主要策略有哪些?1) .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虽进行的为同一内容的活动,但老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评判幼儿,应确定每个幼儿在自己进展基础上所获得的进步; 2.)观看为老师明白幼儿进展状况 的主要手段, 老师不仅要观看幼儿手的操作活动, 而且要通过观看幼儿手的操作活动, 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即幼儿聪明进展水平,要使幼儿两种操作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3) .在小组活动中,老师主要任务为观看.明白个别幼儿的活动,并赐予他们必要的指导,例如, 向幼儿提出建议或提出启示性问题; 提示幼儿遵守规章或明确任务; 帮忙幼儿回忆已有的学问体会和技能;给幼儿再次示范和讲解等等;5.数学教学活动的作用:1)这为有目的.有方案对幼儿进展施加影响的过程;2)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幼儿留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习.有关的数学学问和技能;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为对班级全体幼儿的进展施加影响;学习资料第 3 页,共 10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6.物体分类训练的留意事项;1) . 要让幼儿充分地观看 2. )让幼儿明确分类的要求 3) . 应尽量指导幼儿争论与评判不同的结果 4). 要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结果7.挑选幼儿数学训练内容的要求为什么?1〕 学前儿童数学训练内容应具有启蒙性 2〕 学前儿童数学训练内容应具有生活性3〕 学前儿童数学训练内容应其有可探干脆8.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1). 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采纳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 老师依据数学训练目标和本班幼儿的进展水平,制定教学活动的详细目标,挑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目的.有方案地组织全班幼儿进行数学学习;2).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以以下方式进行, 即老师通过提出问题或设置肯定的情形, 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爱好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 引导幼儿摆布. 操作数学活动材料, 或采纳嬉戏的形式, 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在与老师.同伴的交往中, 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获得了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体会;3).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为幼儿学习的过程, 也为幼儿嬉戏活动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幼儿探究.猜想的愿望,勉励幼儿用 9.熟悉相邻数的指导要点;1) . 熟悉两数之间的相邻关系(中班)a. 用数的形成的方法比较两数的多少b. 用转换两数的方法懂得两数的关系c. 通过多种活动巩固对两数关系的熟悉2) . 熟悉三数之间的相邻关系(大班)a. 先进行两个相邻数的比较,再进行三个相邻数的比较;b. 可以直观教具入手,结合数字进行;c.5 以内的相邻数教学进度要慢些;d. 懂得 10 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10.熟悉十以内序数训练的指导要点;1) . 集中分两段教学 2 ) . 结合教具讲解演示,帮忙幼儿懂得序数的含义,把握序数词;3) . 引导幼儿对基数和序数进行区分 4 ). 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学习资料第 4 页,共 10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11.学前儿童数学训练的意义和价值1)数学训练帮忙学前儿童正确地熟悉世界 2)数学训练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进展3)数学训练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进展12.小组活动组织形式中,老师观看与指导的主要策略有哪些?1) .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虽进行的为同一内容的活动,但老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评判幼儿,应确定每个幼儿在自己进展基础上所获得的进步; 2).观看为老师明白幼儿进展状况 的主要手段, 老师不仅要观看幼儿手的操作活动, 而且要通过观看幼儿手的操作活动, 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即幼儿聪明进展水平,要使幼儿两种操作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3) .在小组活动中,老师主要任务为观看.明白个别幼儿的活动,并赐予他们必要的指导,例如, 向幼儿提出建议或提出启示性问题; 提示幼儿遵守规章或明确任务; 帮忙幼儿回忆已有的学问体会和技能;给幼儿再次示范和讲解等等;13.物体分类训练的留意事项;1) . 要让幼儿充分地观看 2). 让幼儿明确分类的要求3) . 应尽量指导幼儿争论与评判不同的结果 4) . 要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结果14.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训练?答:早期数学训练的重要价值在于培育儿童的基本数学素养, 包括对数学活动的爱好, 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 不仅对学前阶段的进展, 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进展, 详细概括如下: 1)数学训练帮忙学前儿童正确的熟悉世界, 2)数学训练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进展; 3)数学训练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进展;15.数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1)在于它的抽象性和规律性 2)详细形象思维逐步取代直觉行动思维 3)数学思维为一种独 特的思维方式,就为将详细的问题归结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 4) 数学思维追求的为规律上的合理性,而不为事实上的合理性;学习资料第 5 页,共 10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16.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进展的三种水平: 1 )动作水平的加减, 指幼儿要以实物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加减运算; 2)表象水平的加减;指幼儿可不借助直观的实物和动作,而依靠头脑中出现的物体表象进行加减运算;运用表象进行加减,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