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长江的环境问题.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76894000
  • 上传时间:2024-0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1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长江的环境问题【长江流域的水污染现状及防治】一、 长江水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 量呈逐年增加之势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江流域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127亿m3, 90年 代初约为142亿m3,10年期增了 15亿m3,总量占全国排污量的40%而到了 1998年全 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为189亿m3, 2001年上升至220亿m3;流域内3万多公里河长中,1998 年超标河长达19%,2000年上升到26%,2001年为26.3%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超标率也呈 上升趋势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由于未得到有效的治理与控制,已成 为长江水资源保护的突出问题长江水污染主要表现为:――干流近岸水域污染未能得到遏制,威胁城市用水安全长江水资源保护局的调查 显示,长江干流岸边污染带已接近600公里;500多个主要城市取水口均已不同程度地受到 岸边污染带的影响长江干流沿岸城市污水排放量约占全流域排放总量的50%左右,其中攀枝花、重庆、 武汉、南京、上海等五大城市排污量又占干流城市排放量的70%以上五大城市近岸水域 污染带长约400公里,目前已影响到邻近城市的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支流污染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在支流两万多公里评价河长中,超标河长达七千 公里其中主要污染支流水质状况为:嘉陵江干流部分江段水质达四、五类,引起部分城市 饮用水困难;岷(沱)江全江水质较差,劣于三类,成都、宜宾、乐山自贡等城市江段水质 更差,饮用水源水质难以得到保证;湘江水污染日趋严重,主要河段枯水期水质超标,重金 属污染长期存在;汉江中下游已多次发生“水华”黄浦江常年污染,水质劣于三类――湖泊富营养化仍在发展长江流域内的10个重点湖泊中,1999年有6个湖泊水质 劣于五类国家重点治理的滇池、巢湖、太湖水质至今无明显好转2001年监测结果表明 仍为五类或超五类目前,由于长江水体的含磷量偏高,继汉江出现水华现象后,上游的乌 江也出现了水华的迹象二、 主要污染源从长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看主要有面源、点源、流动源和固体废弃物等1. 面源污染水土流失、农田排水是影响长江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将农药、化肥、土壤 中的营养元素及一些动植物腐殖质带入水体,使水体中悬浮物、BOD、COD、总磷浓度增 加2. 点源污染近年来,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流域内地表水体污染日 益严重全流域污水排放量已达150亿t,占全国工业废水总量的45.2% ;生活污水量35.8 亿t,占全国生活污水总量的35.7%。

      尤以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江苏、上海7 个省市为甚,污水排放量共计120.5亿t,占全流域总量的84.6%而长江干流城市的污水 处理率为48.3%,达标率为56.9%,污水处理水平低于流域和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沿岸排污 口的排污是造成长江干流及较大支流近岸污染的根本原因这些年,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全流域污水排放量以3 %的速度逐年递增,其中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排入江3. 流动源污染长江干流运输船达10万余艘,绝大部分船只未安装油水分离装置和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每年数百万t含油污水,近亿t生活污水和7.5亿t生活垃圾排入长江,构成了长江不容忽 视的流域污染源不仅如此,近年来还不断发生运输化学品船只翻沉事故,大量硫酸、甲苯 酚、煤油、原油等化学品倾覆入江,对长江水资源的破坏更是雪上加霜4. 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是由工业制造、建筑、烹调、文娱、农业生产以及其它活动使用过的各种 材料被抛弃后的固体残余物,包括:过期的报纸、玻璃瓶、金属罐、纸杯、塑料瓶、废弃车 辆、橡胶、矿渣、动物皮毛、飘尘、污泥与食品剩余物等长江沿岸堆积的大量固体废弃物 是污染长江水质的另一重要原因仅三峡库区固体废弃物年产量就达462万,工业固体废 物堆存量已超过3000万t。

      每到汛期,大量垃圾和固体废物随暴雨、洪水沿江而下,形成“白 色污染”这些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经洪水冲刷和雨水淋溶,各种有毒物质极易进入水体, 严重污染长江水质同时其中难降解的漂浮物在葛洲坝前被拦阻,白茫茫一片覆盖整个江面, 对葛洲坝船闸和电厂的运行形成严重威胁5. 其它污染工业生产排放的烟尘、废水,经直接降落或雨水淋洗而流入水体;降雨和雨后的地表 径流携带大气、土壤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海水倒灌或渗透,污染沿海地区地下水源或水体; 城市地表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长江水质的污染三、长江流域水污染的防治长江水资源是长江流域4亿多人口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 证,为实现新时期长江水源保护战略目标,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提 出以下对策:1. 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长江流域水资源虽然相对比较丰富,但总量还是有限的,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又是 一种十分脆弱的自然资源,极易受到污染和破坏人们必须更新观念,提高保护水资源对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重要性的认识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 监督,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了解和遵守水的各项法律,强化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特别是要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的国策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使保护水资源变成全民的自 觉行为。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齐心协力,加快防治和保护步伐,为当代和子孙后代留 下一个美好的水环境和生存空间2. 加强长江流域监督管理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将系统、完善的水系分割开,“多龙治水”,难以实现“统 一规划、合理布局”水资源保护应遵照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一体化、水量与水质并重的原 则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宏观调控,制定和规划整个流域的水资源保护目标、措施和要求,理 顺关系、健全机构,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快水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及防治】黄色的危机1998年抗洪期间,面对悬于头顶的滔滔洪水,人们担心,随着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情 况严重,长江会否变成第二条黄河从空中俯视,长江如同一条黄色的飘带水是黄色的,令人想起了黄河在重庆市涪 陵区乌江与长江的交汇处,乌江是碧绿的,而长江是土黄色的,形成一道“泾渭分明”的水 线如今水土流失是长江的头号环境问题,也是长江潜在的最大危机现在每年淤积在长江宜昌至汉口段(含洞庭湖区)的泥沙总量达到1.8亿吨,随着荆江 大堤的加固和洞庭湖口的逐步淤积,长江有的江段目前已经形成了地上河,如著名的荆江险 段,江底的海拔高度便已经与荆州城里繁华的北京路相等,出现了“人在地上走,水在头上 流”的状况。

      而在武汉,由于泥沙淤积严重,白沙洲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之间的江段已经出现 了过往船只操纵困难,大桥桥墩安全受到威胁的局面尤其是1998年、1999年特大洪水过 后,汉阳外滩花园边的浅滩不断向主航道延伸下移,致使该水道渐渐狭窄,给船舶通航和航 道维护带来极大困难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长江中上游的心腹之患无论是水土流失面积,还是年土壤侵 蚀总量,长江流域均居我国各大流域之首专家指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有两面性:一面 是“天生丽质”,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山清水秀,利于植物生长和恢复;另一面是“弱不 禁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层浅薄,降雨量大一旦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就会发生严 重的水土流失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5.1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土地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的36.2%, 集中分布在中上游地区年均土壤侵蚀总量24亿吨,其中18亿t发生在上游地区,6亿t 发生在宜昌以下的中下游地区重庆、四川已成为输沙大户,四川每年输入长江泥沙高达 6.8亿t沱江输沙量每年在342万t到564万t之间,嘉陵江输沙量少则3225万t,多则3.57 亿t,甚至连嘉陵江的两条支流含沙量也高得惊人,涪江为293万〜661万t,渠江为732万〜 1.5亿t。

      每年都有数百万亩乃至千万亩土地退化和裸岩化,程度不等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水土流失是长江肌体的“癌细胞”首先,它对土地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长江流域山 丘区土壤厚度一般仅为30—50厘米,有些只有10厘米左右,生态极其脆弱,土壤一旦流失, 永难恢复其次,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及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长江上游地 区现有的大中型水库平均每年淤沙1.5亿吨,因淤积减少库容累计已超过100亿立方米其三,水土流失加剧了贫困程度,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发展水土流失与贫困相伴而生, 是贫困的根源之一由于耕种的土地是“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许多农民陷入了 “越 广种,越薄收;越薄收,越广种的恶性循环水土流失的原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区经济落后,自然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低,人口过度膨胀是重要 诱因人口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地的利用与改造程度上,由于人口的增长,耕 地的需要量不断扩大,许多坡耕地都是在无水土保持条件下耕种人口密集区,对土地的利 用改造程度比较大,在山区和丘陵区,人口密度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关系再加财力、物力 的限制,水土保持工作又跟不上需要,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又一主要原因水土流失的治理尽快开展长江中上游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对长江流域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通过综合防治,首先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的局面,保护现有的 土地资源,同时经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可以增强地力, 极大地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率,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在长江上游已开展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表明,经过治理的小流 域,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粮食 生产稳步提高,可利用的自然资源量大幅度增加,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吃饭问题,还为农 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得到治理标准的小流域,大都实现了脱贫致富开展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以三峡工程为主的长江流域综合开发还将起到保证 作用,上游治理水土流失后,阻止了泥沙下泄,减少了河道、水库的泥沙淤积,为水利工程 的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989年,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正式启动主要是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 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以坡耕地改造为骨干措施,配置坡面水系及沟道治理工 程,控制水土流失,抢救土地资源,实现粮食高产稳产,解决群众温饱;开发利用山区优势,发展多种经济林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区域经济活力;营造水土保持林草,优化环境 质量,满足人民生活对“三料”(饲料、燃料、肥料)逐渐增长的需要,形成高效益的防护 体系,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人口环境容量;大力扶植养殖、加工业的发 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商品率。

      统计表明,15年来“长治”工程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以年均5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 累计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共实施坡改梯970多万亩,显着改善了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 有效解决了 10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发展经济林果1400多万亩,治理区800多万人实现脱 贫;治理区植被覆盖度提高到70%以上,减少土壤侵蚀量70%,有效地减少了土壤侵蚀, 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人口环境容量到2000年底,该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万 平方公里长江流域的地质灾害】长江上游地区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之一,仅嘉陵江上游、三峡库区和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就有大小滑坡16000多处,泥石流 4000多条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共有滑坡15万处,泥石流沟道1万余条,分布 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有200多个城镇受到滑坡、泥石流威胁每年都将造成数百乃至 数千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左右,已成为影响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 之一近年来,毁林开荒、不合理开矿、筑路、修建水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