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简单的古诗词赏析.docx
18页儿童简单的古诗词赏析 1.儿童简洁的古诗词赏析 所见 袁枚〔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其次句调子突然昂扬,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 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闲得意的得意模样和他的开心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态,“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闲适拘束、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由于心中欢快,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旧是连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缘由,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突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觉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敏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突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
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灵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特别机智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得意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布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纵;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殊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敏捷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非常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索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予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白,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安静和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拘束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地,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2.儿童简洁的古诗词赏析 梅花 王安石〔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暗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顽强和高洁品行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旧能坚持操守、主见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实,写得则特别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表达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照旧坚持自己的主见的态度凌寒单独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势,而只写她“单独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旧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单独”,语意刚毅,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照旧矗立不倒表达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擅长发觉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雪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非常纯洁雪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偏僻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寒冷悄悄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暗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3.儿童简洁的古诗词赏析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快气氛,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布满欢快及乐观向上的奋勉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始终连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谈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由于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原因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留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方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布满欢快及乐观向上的奋勉精神,是由于他当时正担当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旧的桃符替换成新的桃符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布满信念,所以反映到诗中就格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犹如“春风送暖”那样布满生气;“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寻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头,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成功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竭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予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4.儿童简洁的古诗词赏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当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终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挖苦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巧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奇妙润色;是一种精华的凝练,是一种气势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势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满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优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着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毅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概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愿”!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愿”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行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亮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由于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大方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5.儿童简洁的古诗词赏析 春日 朱熹〔宋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此诗外表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妙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妙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异。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殊是以“泗水滨”结穴,是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欣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阔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详细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简单识别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奇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熟悉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详细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颜色剧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似乎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固然不行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由于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阔,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气、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超之处 6.儿童简洁的古诗词赏析 墨梅 王冕〔元代〕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一作:吾家;朵朵一作:个个)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天地好颜色一作:颜色好)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芳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艳丽的颜色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芳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