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商务星球版)(最新编写-修订版).pdf
4页1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 2 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 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商务星球版地理新 教材新课标,新教材,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 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 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指导思想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 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 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 教与学中的优势因素,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会可能 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不利因素和未知困难,应该是教师提前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 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 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 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 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 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四、学期教学目标四、学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他们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学会 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理事务描述能力的培养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 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会学生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气候类型的简单的天气图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地球上有着 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国家,掌握发展中国家 的分布特点和发展差 五、教材分析五、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地球第一单元地球 2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这些内容都是 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二单元地图第二单元地图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认识, 地图的方向,怎样区别方向,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等知识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本单元主要包括海陆分布,海陆的面貌,海陆的变迁 “海陆分布”一课,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 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 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 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海陆的面貌”一课,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海陆变迁”一课,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 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 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 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人类活动与气候 五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 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 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 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 点分析 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 本单元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 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 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本单元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 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 3 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 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 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第六单元地区发展与国际做作第六单元地区发展与国际做作 在前面各单元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 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第一课“地区发展差异”初步引入国 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 第二课“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介绍国际组织 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 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 础。
六、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六、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日期单元课题教学内容课时 教师集中1第一周8 月 31 日至 9 月 4 日 学前动员1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第二周9 月 5 日至 9 月 11 日 教师节、中秋节1 第二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1第三周9 月 12 日至 9 月 18 日 第三课:地球的自转1 第四课:地球的公转1第四周9 月 19 日至 9 月 25 日 第一单元 地球 机动1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1第五周9 月 26 日至 10 月 2 日 国庆节1 国庆节1第六周10 月 3 日至 10 月 9 日第二单元 地图 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1 第三课:地图的应用1第七周10 月 10 日至 10 月 16 日 机动1 第八周10 月 17 日至 10 月 23 日第一课:海陆的分布1 4 第二课:陆地的面貌1 第三课:海陆变迁1第九周10 月 24 日至 10 月 30 日 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 地 机动1 期中复习1第十周11 月 31 日至 11 月 6 日 期中考试1 第一课:天气与生活1第十一周11 月 7 日至 11 月 13 日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第三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 第十二周 11 月 14 日至 11 月 20 日 第四单元 天 气 与 气 候 第四课:世界气候型1 第五课;影响气候的因素1第十三周11 月 21 日至 11 月 27 日四 单 元 天 气与气候第六课:人类活动与气候1 第一课:世界的人口1第十四周11 月 28 日至 12 月 4 日 第二课:世界的人种语言和教1 三课:人类的居住地1第十五周12 月 5 日至 12 月 11 日 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 民 机动1 第一课:地区发展异1第十六周12 月 12 日至 12 月 18 日 第六单元 地区发展 与国际合 作 第二课:国际合作与1 第一单元地球1第十七周12 月 19 日至 12 月 25 日 期末复习第二单元地图1 第十八周12 月 26 日至 1 月 1 日期末复习第三单元海洋与地1 第十九周1 月 2 日至 1 月 8 日期末复习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2 五单元世界的居民1第二十周1 月 9 日至 1 月 15 日期期末复习 第六单元1 第二十一周1 月 16 日至 1 月 22 日期末考试监考、评阅试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