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相分析操作规程.doc
20页宏观照相技术及操作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介绍了宏观照相的有关技术和操作方法,对宏观照相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1 对要求作宏观照相的试样,应保证组织和缺陷清晰2.2 先用肉眼或放大镜详细观察试样,判断哪些特征最为重要,哪些特征无关紧要,初步确定拍摄区域2.3 根据试样的大小,选用照相仪器,对较小的试样,可用外拍机进行宏观照相3 照相操作3.1 照相准备 将照相的试样放置平稳,最好用白纸或白布作背景如果照片中需要一个比例尺,则还应该在试样的旁边(在试样被照面的同一平面上)放置一个标尺 相机和照明灯光的安装.1 若使用显微镜进行宏观照相时,相机的安装,应按照《显微镜使用操作规程》中有关说明进行2 若使用外拍机进行宏观照相时,相机的安装和使用应按照《外拍机使用说明书》进行3 照相灯光应是可移动和调节的3.2 调焦 开打相机光圈,通过调节相机位置,使在相机的毛玻璃板上成像 调节相机的位置、高度和方向,对准所要拍摄的区域和特征,并使成像大小适当,如有放大倍数要求,还应调节像的大小,使之与要求的放大倍数一致 调节灯光的强度和照射角度(灯光照射角度的调节十分重要,一般腐蚀切面的照相最好使用垂直照明来拍摄),使成像的细节全部清晰显示,且各处亮度均匀。
3.3 曝光 调节光圈大小,以满足景深要求和光的强度 确定曝光时间曝光时间一般根据经验而定它与光的强度和成片类型等因素有关 闭上快门,安装底片盒底片的安装,应按照《暗室操作规程(一)》进行 轻轻拉开底片盒的暗盒板然后开启快门,进行曝光拍照 待曝光完毕,立即推进底片盒的暗盒板,并取下底片盒,准备冲洗底片 拍摄完毕,关闭照明灯光3.4 底片的冲洗 经曝光后的底片,应及时进行冲洗 其显影、定影操作方法,应按照《暗室操作规程(二)》进行 底片的印相、放大操作方法,应按照《暗室操作规程(三)》和《暗室操作规程(四)》进行4 结束工作4.1 照相完毕,取下镜头,并放入干燥皿中4.2 拆卸相机,并将各种照相器具放归原处4.3 清理工作场地暗室技术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介绍了有关暗室的一起仪器、溶液、相纸等用品2 仪器与设备2.1 印相记(曝光箱)2.2 放大机2.3 上光机2.4 定时器2.5 安全灯3 底片与相纸3.1 底片通常用公元GB21全色胶片,其规格为120×165mm3.2 相纸3.2.1 印相纸 放大纸 金相用纸通常为2#、3#、4#大光面印相纸。
4 显影液与定影液4.1 显影液显影液通常用D-72,其配方为: 蒸馏水(50℃) 750ml 无水亚硫酸钠 45g 对苯二酚(海德尔) 12g 无水碳酸钠 67.5g 菲尼酮 0.25g 溴化钾 1.9g 加冷水至 1000ml4.2 定影液 定影液通常用F-5酸性坚膜定影液其配方为: 甲液4.2.1.1 蒸馏水(60-70℃) 500ml.2 硫代硫酸钠(结晶海波) 240g.3 加水至 800ml 乙液.1 蒸馏水(50℃) 120ml.2 无水亚硫酸钠 15g.3 28%醋酸 48ml.4 硼酸 7.5g.5 硫酸铝钾(钾钒) 15g.6 加水至 200ml 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即为定影液。
5 其它用品5.1 塑料盒5.2 竹夹5.3 裁纸刀暗室操作规程(二)底片的冲洗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底片的显影、定影的操作方法,进行底片的冲洗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 准备工作2.1 配制显影液和定影液其配制方法及其成份,请参照《暗室技术》中的有关规定进行2.2 将事先配制好的显影液、停影液和定影液分别倒入干净的塑料盒中,并按顺序排放在水池台上2.3 插上安全灯插头,将安全灯置于绿色光挡2.4 将已曝光的底片暗盒置于顺手的位置2.5 关上暗室门,关闭电灯3 冲洗操作3.1 先适应暗室,使眼睛能看到安全灯的微弱绿光,以便观察底片颜色深浅3.2 拉出暗盒遮光板,取出曝光底片注意手不要触摸底片的药膜面3.3 显影 将底片放入盛有显影液的塑料盒中,药面朝上,并不时地用竹夹使之轻轻移动 若有多张底片,须一张一张放入,以防底片重叠 显影液温度一般在25℃左右 显影时间根据实际经验确定,一般是根据底片颜色的深浅而定3.4 停影 停影液既可以用清水,也可以用2-5%的水乙酸水溶液 停影液温度一般在25℃左右 显影完毕后,立即用竹夹将底片放在盛有停影液的塑料盒中,进行停影。
停影时间一般为几十秒钟3.5 定影 用另一个干净的竹夹,将底片从停影液中夹出,放在盛有定影液的塑料盒中,进行定影 定影液温度一般在25℃左右 定影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3.6 漂洗 定影完毕,将底片放入清水中进行漂洗 漂洗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3.7 晾干 从清水中取出底片,放在阴暗的通风处进行晾干4 结束工作4.1 底片冲洗完毕,将药水分别倒入各自的容器内4.2 将塑料盒用水洗净,放归原处4.3 收捡好底片盒4.4 取下安全灯插头,关闭电源4.5 清理工作场地暗室操作规程(三)底片的印相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介绍了底片印相的有关操作方法,在进行底片印相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 准备工作2.1 事先应配制好显影液和定影液,其显影液和定影液的配制,请参照《暗室技术》的有关规定2.2 将显影液、停影液、定影液分别倒入塑料盒中,并按顺序排放在水池台上2.3 插上安全灯插头,使安全灯处于红光挡2.4 连接线路,使曝光定时器与印相机相连接2.5 擦干净印相机上的毛玻璃板2.6 关上暗室门,并关闭电灯3 印相操作3.1 对焦 开启印相机电源开关,且将开关转至对焦处,使印相机处于白光状态。
将底片的药膜面朝上,放置在毛玻璃板的中央位置 将印相暗框放在底片上,遮挡住底片上不需要的部分,并用铁片固定印相暗框的大小和形状,应根据实际需要而选定 调节灯泡位置选杆,使光线均匀一致 将开关转至定时处,使印相机处于红光状态3.2 裁相纸 印相纸一般使用2#、3#、4#大光面印相纸 裁相纸时,应在红光下进行 用裁纸刀裁相纸时,相纸药膜面朝上,以免划伤;且不要用手触摸,以免沾污 所裁相纸的大小,应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3.3 曝光 将裁好的相纸,药膜面朝下,底片的药膜面相贴 相纸应放正,过用手或其它硬板将相纸压紧 按下定时按钮,进行曝光 曝光时间用定时器自动控制,曝光时间的选择,应根据光的强度、底片的厚度和相纸的型号而定3.4 显影 将已曝光的相纸,放入盛有显影液的塑料盒中,朝面朝上,进行显影 显影时,用竹夹不时的移动,使相纸均匀地显影 显影时间,一般根据经验而定,它与曝光时间、显影液的温度和浓度等因素有关3.5 停影 待相纸显影完毕后,用竹夹将相片放入盛有停影液的塑料盒中,进行停影 停影液用清水或2-5%扫完冰乙酸水溶液 停影时间为几秒钟3.6 定影 用另一个干净的竹夹,将相片从停影液中取出,放入盛有定影液的塑料盒中进行定影。
定影时间一般为30分钟3.7 漂洗 待定影完毕,将相纸从定影液中取出,放入流动的清水中进行漂洗 漂洗时间一般为30分钟3.8 上光 插上上光机电源插头,使上光板加热 将相片从清水中取出,正面朝下,贴在一光板上 盖上凡布,并上辊筒在凡布上滚动,使相片不起绉 待相片干后,取出相片,并拔下电源插头4 结束工作4.1 印相完毕,关闭电源,拨下安全灯插头4.2 将显影液、停影液和定影液分别倒进各自的容器中,并将塑料盒、竹夹洗净,放归原处4.3 收藏好相纸包装盒和底片4.4 清理工作场地5 其它注意事项5.1 开灯之前,应将未用的相纸包装好,以免曝光作废5.2 注意印相机接线板漏电,以免触电5.3 注意上光机加热时间过长,温度过高,以免烧焦相片暗室操作规程(四)底片的放大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介绍了底片放大的有关操作方法,在进行底片放大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 准备工作2.1 事先配制好显影液和定影液其显影液和定影液的配制方法,请参照《暗室技术》的有关说明2.2 将配制好的显影液、停影液和定影液分别倒入干净的塑料盒中,并按顺序排放在水池台上2.3 插上安全灯插头,使安全灯处于红光挡。
2.4 连接线路,使曝光定时器与放大机相线2.5 装上放大机镜头2.6 关上暗室门,关闭灯光3 放大操作3.1 上底片 开启定时器电源开关,使放大机处于工作状态 取出底片夹,将底片正面朝下,放在底片夹两块玻璃板的中央 装上底片夹,调节框架大小,遮挡不需要的部分3.2 聚焦 根据所需图片的大小,确定光屏(压相纸板)的框架大小 调节放大机升降柄,使在光屏的框架内成像 轻轻调节微调旋钮,使成像清晰3.3 裁相纸 放大纸一般用2#、3#、4#大光面放大纸 裁相纸,应在红光安全灯下进行 用裁纸刀裁相纸时,相纸药膜面朝上,以免划伤,且不要用手触摸,以免沾污 所裁相纸的大小,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3.4 曝光 调节放大机镜头光圈大小,使光的强度适当 转动镜头下的遮光板,使白光变为红光 将裁好的放大纸,药面朝上,放在光屏的框架内,并用框架压紧,注意放大纸应放正 将定时器开关转到定时处,扳开镜头下的遮光板,然后按下定时器定时按钮,进行曝光 曝光时间由曝光定时器自动控制曝光时间的选择,一般根据实际经验而定它与底片的厚薄、光圈大小等因素有关3.5 显影 将已曝光的相纸从光屏上取下,然后放入盛有显影液的塑料盒中,药面朝上,进行显影。
显影时,用竹夹不时地使相纸移动,使相纸均匀地显影 显影时间,一般根据经验而定它与曝光时间、显影液的浓度和温度等因素有关3.6 停影 将相纸显影完毕后,用竹夹将相片从显影液中取出,并放入盛有停影液的塑料盒中,进行停影 停影液可用清水或2.5%的冰乙酸水溶液 停影时间一般为几十秒钟3.7 定影 用另一个干净的竹夹,将相片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