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低雷达引导高度规程.docx
5页最低雷达引导高度规程一、 判断题1、雷达引导区域应当在所在管制空域内划设,包括雷达管 制空域及非雷达管制空域,以便规定空中交通管制员实施雷 达引导的范围 ( X )正确描述是:雷达引导区域应当在实施雷达管制的空域范围 内划设,以便规定空中交通管制员实施雷达引导的范围2、 雷达引导扇区的超障区应当为该区域及其边界以外的缓冲区 ( ")3、 雷达引导扇区的最低雷达引导高度,应当为该雷达引导扇区超障区范围内的控制障碍物的标高,加上相应的超障余 度,然后向上以50米取整 ( “)4、 最低雷达引导高度图的图幅范围,应当与雷达引导区域的范围一致如果可能,最低雷达引导高度图应当以雷达天 线为中心 ( “)5 、在进近管制空域内,隔离障碍物距离雷达天线小于 50 千米时,以该障碍物为圆心,以 10 千米为半径的缓冲区将 障碍物分离 ( X )正确描述是:半径 6 千米6、为了使得最低雷达引导高度图与雷达显示相关联,雷达 引导扇区边界应当与雷达覆盖图、雷达视频图的数据兼容 “)7、雷达引导扇区超障区范围内的超障余度,应当根据地形 特征确定,至少提供 400 米的超障余度,在高原和山区提供 多至 600米的超障余度。
x )正确描述是:至少提供 300米超障余度二、填空题1、雷达引导区域应当在实施( 雷达)管制的空域范围内划 设,以便规定空中交通管制员实施雷达引导的范围2、在进近管制空域内,隔离障碍物距离雷达天线小于 50 千米时,以该障碍物为圆心,以( 6 ) 千米为半径的缓冲 区将障碍物分离,隔离障碍物距离雷达天线大于或者等于 50 千米时,以该障碍物为圆心,以( 10 )千米为半径的缓 冲区将障碍物分离3、雷达引导扇区的范围可以根据引导航空器飞行的需要, 将相邻的若干个小扇区合并扩大,并且使用其中最(高)的 最低雷达引导高度作为该扇区的最( 低)雷达引导高度4、雷达引导扇区的超障区应当为该区域及其边界以外的缓 冲区雷达引导扇区的缓冲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 在进近管制空域内,雷达引导扇区边界上的某点距 离雷达天线小于 50 千米时,其缓冲区为雷达引导扇区边界 向外延伸( 6 )千米,雷达引导扇区边界上的某点距离 雷达天线大于或者等于 50 千米时,其缓冲区为雷达引导扇 区边界向外延伸 (10 )千米5、为了在对航空器实施雷达引导时,空中交通管制员方便 地掌握障碍物情况,每个雷达引导扇区超障区内的最高障碍 物应当确定为 ( 控制 ) 障碍物。
6、雷达引导扇区的最低雷达引导高度,应当为该雷达引导 扇区超障区范围内的控制障碍物的标高,加上相应的 ( 超障余度 ),然后向上以( 50 )米取整7、雷达引导扇区超障区范围内的超障余度,应当根据地形 特征确定,至少提供( 300 ) 米的超障余度,在高原和 山区提供多至( 600 )米的超障余度8、最低雷达引导高度图的图幅范围,应当与雷达引导区域 的范围一致如果可能,最低雷达引导高度图应当以 ( 雷达天线 )为中心9、提供给空中交通管制单位使用的雷达视频图应当包括: 雷达引导(区域)的边界、雷达引导( 扇区 )的边界和(最 低)雷达引导高度、隔离障碍物及其缓冲区10、根据雷达引导区域内障碍物的分布和标高,雷达引导区 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雷达引导扇区确定雷达引导扇区的大 小、形状和位臵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 航空器 (机动飞行)对区域范围的需要;(二) 障碍物对飞行的影响;(三) 空中交通的分布;(四) 简单和安全地实施雷达引导的需要;(五) 方便地在管制扇区之间 ( 移交航空器 )的需 要11、最低雷达引导高度,是指空中交通管制员(实施雷达引 导航空器运行的最低高度),但是不包括(精密进近) 进近程 序所规定的最低高度12、在区域管制空域内,以隔离障碍物为圆心,(10 千米) 为半径的缓冲区将障碍物分离。
13、山区是在 18.5 公里的距离内地形标高变化超过(900 米)的区域14、实施雷达引导应当使用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空中交通 无线电通话用语 )规定的专用术语及规范,保证地空通话 简短、明确三、简答题1、隔离障碍物的定义预计会严重影响航空器在雷达引导空域内的运行,需要被控 制在雷达引导区域之外的障碍物2、 雷达引导扇区的定义为了方便实施雷达引导,在雷达引导区域内划设的子区域3、超障区的定义 为了实施雷达引导而计算超障高度或者超障高时,确定哪些 障碍物必须考虑在内所规定的区域4、确定雷达引导区域和最低雷达引导高度,应当考虑哪些 基本因素?(一)雷达和通信覆盖;(二)空域使用限制;(三)地形和空域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