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资料.ppt
48页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解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培训中小学书法教师课题、课件之二),一、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提出 201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引导我们从广阔的社会背景认识其重要意义: ※社会背景之一:汉字书写出现危机,要重视汉字 书写教育 ※社会背景之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上了重要的日程 ▲党的十七大--建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承体系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 要指示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之一,,,“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 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七项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之一:深入阐发文化精髓---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重点任务之二: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个领域 ◆以幼儿、小学、中学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任务 《意见》《纲要》:写好汉字、提高素养、传承文化 汉字与书法----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书法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 ▲记载民族历史,形成文化典籍,承担书面交流,维护国家统一 ▲因义构形--表意文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造字、用字方法科学,形成了完备的记录汉语言的符号系统 ▲丰富的思想内涵、优美的笔画、和谐的造型、多样的字体,及 它所记载的深邃而优美的文辞为书法表达奠定了丰厚而坚实的 基础书法因汉字而诞生、发展、辉煌。
许慎:《说文解字叙》 “六书”—象形,,“六书”——指事,,,,“六书”——会意,“六书”——形声,,汉字的构形、构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象形:甲骨文-女人跪姿 金文-头上加簪 小篆-象形淡化 楷书-符号 会意:甲骨、金文-半跪女人怀抱婴儿 会意:甲骨、金文-女人执帚 会意:甲骨、金文-左上爪 右下女 形声:甲骨、金文-左未表声右女表意 表制服女人之意,汉字字体演变简表,※书法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中国书法 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 通过汉字书写, 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 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生命、社会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经历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2009年《中国书法》申遗片解说词),书法的实用功能,记录、传递、交流信息 书法的精神文化功能 ※通过书写、赏析,陶冶性情,接受文化熏陶 ※书写者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学识才气、文化品位、审美追求、人格精神、性情志趣等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清 • 刘熙载《艺概)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清 • 朱和羹《临池心解》,中国书法,笔墨韵律的文化内涵,笔法:提按、转折、刚柔、疾徐; 字法:向背、迎让、俯仰、攲正; 章法:黑白、疏密、严整、错落; 墨法:浓淡、润燥、轻重、沉浮▼ 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中正和谐的审美追求 ▼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结论: ▲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承载了中华文化, 中国书法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陕西交大钟明善教授语)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以汉字书写为本原, 汉字书写人人必学,人人可学,“人人心中所有,人人 笔下可求”,书法具有广泛的大众书写的基础, 学习书法就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本途径之一三、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性质 《纲要》的“基本理念” 阐明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性质 语文课程中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内容 适度融入 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基本目标 书法审美 书写实践--基本途径 书法文化 1.面向全体与兼顾特长 2.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 3.遵循书写规范与关注个性体验 4.加强技能训练与提高文化素养,},},},总述,分述,※中小学书法教育是 以语文课为主、书法课与其他课程和活动共同承担的, 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注重审美和文化熏陶的, 硬笔与毛笔兼修的, 普及性、基础性的 汉字书写教育。
※并非单纯的书法艺术、书法特长生教育, 更非培养法家的教育 ※让每一个未来的中国公民-- 写好汉字,做到规范,力求美观; 对中国书法有基本的认知、感悟和审美能力; 并从中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书法教育与是对写字教学的继承、拓展、提升 继承— 语文课中的写字教学 是书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书法教育的开端和基础, 是贯穿于书法教育全过程的教学内容 拓展-- 硬笔→毛笔、 书写→赏析、 语文课→书法课、 课堂学习→校内外实践活动 提升— 规范→审美、 技能→文化、 提高书写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目标与内容是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目标与内容 技能、技法教育 强调两者 (总体、分段) 审美、文化教育 适度融合 在教书写、教赏析过程中教审美、教文化 书写----讲究规范、端正、整洁,力求美观; 赏析----品味文辞、笔墨、形神,体悟内涵 总体、分段目标与内容《纲要》写得具体详细,不再细讲 下面只做一些提示------,},},※技能、法法教育方面------特别提示: 1.《纲要》强调中小学生从楷书学起---- 实用,法度,培养习惯,陶冶性情。
2.《纲要》将硬笔行楷学习提前到小学高年级---- 实用----提高书写速度,审美----提升审美情趣 3.《纲要》:“硬笔书写教学要贯穿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全过程”--- 实用,硬笔与毛笔书写相互迁移、影响※审美、文化教育方面---特别提示: 1.认真学习审美、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理清线索: 陶冶性情、养成习惯, 书写赏析、体验感受, 学习知识、加深认知, 有序进行教育,不可杂乱无章、漫无边际 2.准确掌握教育内容的范围深浅程度: 注意《纲要》表述,如常识、常见、了解、初识、尝试、 初步感受等,不求高深繁难 3.积极探索“适度融入”的方法和途径 切忌离开书写、赏析教育过多地讲授知识五、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实施建议与要求 ※《意见》确立了书法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打好技能基础 坚持循序渐进 注重书法修养 提高文化素质 ※《纲要》提出了九条教学建议与要求: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2.注重培养书法基本功 3.重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 4.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5.强化书写实践 6.明确书法教学中文字的使用要求 7.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8.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9.重视课内外结合 每一条都有具体详细的内容 以往经验的总结 对当前实践的指导,※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特别提示几点: 1.各类课程,合理分工。
2.教师示范,精讲多练 3.高度重视文字的使用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开发资源、提高效率、 激发兴趣、加深体验 5.多元评价,不拘囿于考试 不举行专门的书法考试,不开展书法考级; 各个学科可考查卷面成绩; 可把各科作业作为评价书法学习的内容; 语文考试可依据《课标》《纲要》《书法练习指导》 适当增加与书法相关的内容解字要科学严谨,正确转换繁简字,,简转繁常见错误举例 (以下均为蓝对红错) ▲将传承字误认为简化字: 窗明几(幾)净 子曰詩云(雲) 丑(醜)末寅初 慈禧太后(後) 榮歸故里(裏) 松(鬆)柏長青 ▲简转繁找错了门: 身軆发(髪)(發)肤 签(簽)(籖)署協議 晨钟(鐘)(鍾)暮鼓 尽(儘)(盡)快辦理,六、对中小学书法教师的基本要求,学好课标纲要 钻研教材教法 做到能写会教 提高书法修养,※做到能写会教 能写---首先是毛笔、硬笔楷书、行楷规范性书写, 具备临帖的基本功, 然后再练习其他字体的书写 (特别提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 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 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的训练。
会教---能够将中小学教学的一般规律和书法学习的特有规律 相结合,按《纲要》和教材的要求把书法课上得规范、 有趣、效果好, 能为学生做临帖、书写示范和指导, 还能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教育活动 (特别提示: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 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教师厅〔2017〕10号),已将 书法教师培训纳入“五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并且首次将“书写、 书法的学习指导”作为 语文教师的20个“核心能力项”之一列入了 “培训指标”硬笔行楷,※提高书法修养 书写技能,赏析水平,审美能力; 汉字与书法的基础知识、理论; 对书法的深刻认知、体 验、感悟; 文史哲的基本修养; 道德与人格修为 ……… 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 技能及教学能力的体系《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成书于公元121年 ▲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世界最早的字典之一 ▲共分540个部首,收9353个字,另有重字1163个 ▲以小篆为字头解说字义、形、音,并考究字源。
▲《说文解字》是汉字已形成记录汉语完备的符号体系 的重要标志《通用规范汉字表》 国务院2013年6月5月公布 语文出版社 2013年8月第1版 《通用规范汉字表》 使用手册 首席顾问 许嘉璐 主 编 李行健 人民出版社 2013年8月第1版,《通用规范汉字字典》 主编 王宁 商务印书馆 2013年7月第1版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第3版 首席顾问 许嘉璐 主 编 李行健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2014年6月第3版,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谢谢! 欢迎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