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两宋时期避讳、称谓和排行.rtf

10页
  • 卖家[上传人]:慢***
  • 文档编号:231650387
  • 上传时间:2021-12-29
  • 文档格式:RTF
  • 文档大小:91.43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辽宋西夏金的避讳、称谓和排行作者简介:王曾瑜(1939 - ),男,上海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等,著有、(此书与他人合撰)等专著,历史系列纪实小说等七部,论文选集. 作者单位:王曾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73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5,559566页【内容提要】避讳、称谓和排行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三者有一定的关联,而在辽宋西夏金代又有其特点本文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介绍和论述我们编写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时,第十九章称谓和排行,第二十章避讳,都由朱瑞熙先生执笔,无疑是显示了很深的功力尽管如此,我写历史小说时,仍感称谓不够用后来自己另撰略谈宋代的避讳、称呼和排行,发表于文史知识1998年第3期此次为写漆侠先生主编的大部头辽宋西夏金断代史, 参对以上两篇,作了不少补充由于可与朱瑞熙先生的两章详略互补,就另外单独成文因为当时的史料大部分集中于宋,故本文论述只能以宋为主一、避讳古代避名讳的风俗起源很早,辽、宋、西夏、金朝都继承此俗辽朝的契丹人、西夏的党项人和金朝的女真人本无避讳的习俗,他们在汉化过程中,也接受此种汉人习俗,但避讳只限于他们的汉名,不包括本族名。

      当时官讳的范围颇广,不仅包括皇帝的御名、曾用名,还有皇帝的几代祖宗、皇太子,甚至某些皇后的名讳辽圣宗时,宋朝韩亿充辽皇后生辰使,宋仁宗“诏亿名犯北朝讳,改曰权”,1(P927) 这是为了避辽太祖耶律亿的汉名,辽朝方面的记载则称“韩翼”2(P200) 辽朝为了避辽太宗耶律德光御讳,将官名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和银青光禄大夫改名崇禄大夫、金紫崇禄大夫和银青崇禄大夫,(注:参见王曾瑜:辽朝官员的实职和虚衔初探,凝意斋集第8788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又将光禄卿和光禄少卿改名崇禄卿和崇禄少卿注:宋会要蕃夷1之35,中华书局影印本,1957年,第7690页;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后简称长编,卷67景德四年十二月戊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第588页宋朝的御讳涉及颇广,法律上对犯官讳的字有详细规定,(注:参见庆元条法事类卷3名讳,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标点本,2002年,第812页 以至一些人名、地名、官名等都因犯御讳而改动宋真宗冒认道教传说中的人皇之一赵玄朗为祖宗,当时名将杨延朗“下一字犯圣祖名,改为延昭”3(P549) 理学家周惇颐本名周宗实,恰好与宋英宗的旧名相同,遂改名惇颐。

      到南宋时,其名又犯宋光宗赵惇的御讳,于是宋人又将他改名敦颐,这已是他身后一百几十年的事注:关于周惇颐的名字,宋史卷427周敦颐传作“敦颐”(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第12709页),朱熹:伊洛渊源录卷1周惇颐事状说:“姓周氏,名惇实,字茂叔,后避英宗旧名,改惇颐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页)张端:贵耳集卷上说:“周濂溪以舅官出仕,两改名先名宗实,因英庙旧名改,后名颐,又以光宗御名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1958年,第11页)以上两说稍异,应以贵耳集之说为准按周宗实改名周惇颐,乃他生前自改,而周惇颐改名周敦颐,乃南宋人为避宋光宗赵惇名而改,元人修宋史显然沿用宋讳,而未加考订 宋英宗御讳“曙”字,于是官名部署和都部署就改称总管和都总管顾文荐说:“薯蓣,唐代宗讳豫,改名薯药本朝避英宗讳,遂名山药炊饼,本名蒸饼,避仁宗讳(祯),故改4(P327) 北京大名府成安县所属有洹水镇,到北宋亡国前,尽管宋钦宗即位十分匆遽,还是避“桓”的御讳,改名元水镇注:王存:元丰九域志卷1,中华书局标点本,1984年,第8页;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以后简称会编卷72,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7年,第544页。

      宋高宗上台后,为了避“构”的御讳,将官名管勾文字改为主管文字,勾当公事改为干办公事,管勾机宜文字改为主管机宜文字汉人姓氏中有勾姓,“高宗即位,避御名,更勾龙氏”5(P11717) 但这只是一种避讳方法,如勾涛是“仍其字而更其音者”,又有勾光祖,则是“加金字”,改姓钩6(P57) 宋宁宗庆元时,据洪迈说:“本朝尚文之习太盛,故礼官讲座每欲其多,庙讳遂有五十字者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7(P540) 士人在科举考试的各种文字中,若稍有不慎,触犯御讳,就有名落孙山之苦西夏皇帝的祖先最初是从汉俗,遵循宋朝官讳,如李彝兴“本名彝殷,避宋宣祖讳(宋太祖父弘殷),改殷为兴”其子李克睿,“初名光睿,避宋太宗讳,改光为克”但后来也为其最高统治者的汉名避讳,“宋改元明道,(李)元昊避父讳,称显道于国中”5(P13982、13983、13993)金朝特别注重避讳宋绍兴三年,即金天会十一年(1134),金使初次到南宋,宋高宗“诏北使经由州县,权避金国讳旻、晟二字”,8(P32616) 即为金太祖和金太宗的汉名避讳金海陵王发动政变,杀金熙宗后,宋高宗特命参知政事余尧弼出使祝贺因为后来称帝的金世宗,其父生前的汉名本为宗辅,金世宗认为,自己既当皇帝,父亲的名字不能用“辅”字,就追改为“宗尧”,于是,金朝国史中的余尧弼也就避讳而改名余唐弼。

      注:宋会要职官51之1718,第35443545页;金史卷60交聘表,卷129张仲轲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第1405,2780页 金海陵王立完颜光英(阿鲁补)为皇太子,“以英与鹰隼字声相近,改鹰坊为驯鸷坊国号有英国,又有应国,遂改英国为寿国,应国为杞国宋亦改光州为蒋州,光山县为期思县,光化军为通化军”9(P1853) 此类事实也是宋高宗屈辱外交的一个侧面金世宗刚即位,就“御前批送下”,将其父正妻钦慈皇后和自己生母贞懿皇后的名讳,列入官讳10(P684196) 他后来改汉名为雍,于是雍丘县就避御讳,改名杞县注:金史卷25地理志,第589页只说杞县为“宋雍丘县”,“正隆后更今名”,其实是因避金世宗新御讳之故私讳又称家讳北宋的律文规定:“诸府号、官称有犯祖、父名而冒荣居之者,徒一年1(P1783) 但南宋时改为“诸府号、官称犯父、祖嫌名及二名偏犯者,皆不避”诸命官,不得令人避家讳”11(P13) 如南宋初武将边顺“除授忠州防御使,内忠字犯曾祖讳,合行回避,诏改荣州防御使”大将张俊“除枢密使,以枢使称呼,俊自陈父名密,乞回避故也”12(P20602061) 当时还有各种避家讳的方式宋哲宗“绍圣间,安惇为从官,章惇为相,安见之,但称享而已”。

      但到北宋后期,“蔡京在相位日,权势甚盛,内外官司公移皆避其名,如京东、京西并改为畿左、畿右之类”有一个薛昂,虽然位至执政高官,却献媚蔡京,“举家为京讳”,甚至自己偶而念了“京”字,“即自批其口”另一蔡经国“闻京闽音称京为经,乃奏乞改名纯臣”注:齐东野语卷4避讳,第64页;宋史卷352薛昂传,第11122页 南宋秦桧权势更甚,趋火附势者为了避他的名讳,“谓脍为鱼生”,甚至还为他的岳父王仲山避讳,“易山为岩”13(P153) 此类则是官场中以避名讳为谄媚之道的实例更有甚者,如宋仁宗至和(10541056)时,田登任应天府知府,“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吏胥只能在榜文中写道:“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注:陆游:老学庵笔记卷5,中华书局标点本,1979年,第61页;庄绰:鸡肋编卷中,中华书局标点本,1983年,第72页 从此留下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笑话二、称谓中国古代的称谓变化很大,各朝各代或同或异,难以一概而论据蔡绦说:“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唐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嫔妃为娘子,至谓母后亦同臣庶家,曰娘娘这些是宫廷中的称谓如宋太祖在诏中说:“钱三贯与娘娘作剧钱。

      娘娘”即是指其母宋昭宪杜太后宋哲宗未亲政时说:“娘娘已处分,俾臣道何语?”“娘娘”即是指其祖母宋宣仁高太后14(P3、5) 宋仁宗叫刘太后为“大娘娘”,杨太后为“小娘娘”15(P79) 宋高宗宠爱两个刘姓女子,“宫中号妃为大刘娘子,婕妤为小刘娘子”16(P42) 金海陵王“第二娘子大氏封贵妃,第三娘子萧氏封昭容”9(P1508) 看来金人的习俗还要排列第几官家”和“上”是对皇帝的第三人称,而“陛下”则是第二人称,第一人称是“朕”17(P17、32、33) 宫中女子或臣僚妻对皇帝则谦称“臣妾”注: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宪圣不妒忌之行,中华书局标点本,第60页;贵耳集卷下,第56页;彭乘:墨客挥犀卷8,笔记小说大观本宋宫中的许多称呼其实与民间相同皇太后自称“老身”(注:宋史卷471章惇传,第13713页;说郛卷29朝野遗记,509页和“老婆”南宋初苗刘之变时,宋昭慈孟太后只能以伯母之尊,暂时扶立宋高宗的幼子,说:“是他官家有太子,待老婆与他管事8(P325325) 南宋亡国前夕,“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5(P13726) 宋度宗的杨妃年龄不大,在国家危难之际,使用的是民间的女子谦称。

      宋哲宗称宋神宗为“爹爹”,而宋宣仁高太后称宋哲宗为“孙子”18(P3047) 宋高宗退位后,称宋孝宗为“大哥”,看了宋孝宗书写的千字文,说:“大哥近日笔力甚进称宋徽宗为“老爹”、“公公”19(P118、119、125) 宋钦宗称宋高宗为“九哥”4(P509) 宋宪圣吴太后在未当宋高宗的皇后前,称当俘虏的宋高宗母韦氏为“大姐姐”20)(P60) 宋孝宗和宋宁宗都称她为“大妈妈”,而宪圣吴太后也称宋孝宗为“大哥”,慈懿李太后称宋宁宗为“儿子”注:四朝闻见录甲集宪圣拥立,第12页;乙集吴云壑,皇甫真人,第52,56页 宗室亲王,如北宋末,人称康王(后来的宋高宗)为“大王”宋朝许多官名、官署都有简称、别名、通称等,例如宋代的宰相办公所在称政事堂或都堂,“唐之政令虽出于中书、门下,然宰相治事之地,别号曰政事堂,犹今之都堂也”22(卷上) 于是“坐政事堂”就成了当宰相的另一种说法14(P49) 副相参知政事可简称“参政”5(P3775) 枢密院与“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5(P3798) 所以位至执政以上就可以称二府或两府但从北宋后期开始,武官太尉算是与两府平列,往往不称太尉,而称两府大概因为宋时对武人的一般尊称是太尉,为免于混淆之故。

      例如话本碾玉观音称大将刘锜为“关西秦州雄武军刘两府”,这是避他的名讳注:类似称武官太尉为两府的实例又见会编卷17,第123页,卷205淮西从军记,第1480页此话本又称“殿前太尉是阳(杨)和王”,按大将杨存忠长期任殿前司主帅,死后追封和王可知确是反映了南宋民间对这两人的习惯称呼宋时的“相公”是对高官的尊称,不像后世,颇可滥用岳飞当低级武将时,给大将刘光世的公文中称对方为“安抚相公”23(P944) 他任高官后,百姓或可称他“相公”或“宣相”,23(P582) 即“宣抚(使)相公” 枢密院长官可尊称“枢相”24(P275) 岳飞后任枢密副使,也可称“岳枢相”25(P1577) 话本西湖三塔记就说:“有一人是岳相公麾下统制官,姓奚,人皆呼为奚统制后世演义戏曲中往往称岳飞为“岳元帅”,系讹传,岳飞从未当过元帅水浒传第三回有“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按种氏是北宋三代将门,如依小说所述的宋徽宗时推算,有种师道和种师中兄弟据宋史卷335种师道传和种师中传,北宋季年,种师道“天下称为老种”,他曾任知渭州,按照宋制,必兼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种师中曾任知庆阳府和秦州,按官制必兼环庆路和秦凤路经略安抚使。

      经略相公”确是保留宋人的称谓习惯第七十六回称童贯为“枢密相公”或“枢相”,这也同样是宋人的习惯官称宋时的官员简称较多地习惯于使用两个字以张孝祥的启为例,给“郑大资”者,是指资政殿大学士,“王提刑”是指提点刑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高中杜绝校园霸凌(欺凌)主题班会:不作揉纸团的人.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2课 生命的诞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课 奇妙的生命世界.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2课 珍爱生命.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8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pptx 多元性、歧视和骚扰集体谈判协议.docx 2024新版2025秋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教学设计.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4课 适应学校新生活.pptx 在公司班子成员2025年度“一岗双责”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docx 天然气站安全管理制度汇总.doc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 第11课 多彩的青春.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4课 青春期交往.pptx 建筑工程在建项目每周安全检查记录表.doc “厂中厂”租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0课 走进青春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7课 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pptx 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教学设计评价标准.docx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提优卷100题【含答案】.docx 辽宁省2026年高职单招语文复习资料.doc 初中生物模拟真题及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