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心理学(第3章).ppt
49页第3章,色彩的理解,色彩是看得见的能量.,鲁塞耳,,“色彩的层次与声音的层次一样,具有精致的特征,能在心灵里唤起言词不能表达的微妙感情 色彩是电视视觉语言的重要元素,具有独特的信息、情感、思想、心理表达功能 电视编导者往往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确定画面色彩基调,历史纪录片的画面色调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彩色,第二种是偏黄色调,第三种是黑白色调,和现实题材纪录片相比,后两种色调占较大比例,用于表现历史资料、历史过程和历史气氛目标,本章学习应掌握,色彩感觉的基本特性,色彩反应特征,色彩联想与色彩表现域,色彩思维特征,一、人眼的感色系统(一)椎状细胞-亮度和色彩-功能丧失日盲症(二)杆状细胞-弱亮度-功能丧失夜盲症二、色彩感觉的基本特征(一)明度-图像的明暗程度; (二)色调-反映色彩的类别(与波长有关);黄绿蓝光不随光强变化 1.黄572nm、绿503nm、蓝478nm色调不随光强变化 2.人对500nm(青-绿色)600nm(橙黄色)波长的变化敏感 第一节 人眼的色彩感知机理,,,(三)色饱和度,1.色饱和度:色彩的深浅—纯度(掺白量的多少); 2.红色、蓝色区域饱和度变化的分辨能力较高,能分辨26个等级; 3.黄色区域的分辨能力较弱,只能分辨出4级饱和度.,三、色彩的交互作用对色彩感知的影响(一)色彩对比效应-对立色彩转化F(书)(二)明度对比效应-对立方向转化( F(书) (三)相继对比效应 后效现象:在感受色彩时,先前色彩的映像对后来色彩(后像)的识别产生影响。
1.负后像:后像与原来的色彩相反的后像 F(书) 2.正后像:后像与原来的色彩相同的后像 F(书),第二节 色彩的理性认知 一、色彩的基本特征(同学读-色彩作用) 色度学:将色彩信息作为数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研究 (一)色彩的分离性与整合性 1.分离性质:从某色彩中分离出各自独立的单一色彩; 2.整合性质:几种色彩混合为一种新的色彩 ; 3.牛顿(实验)贡献—实验同学看书二)色彩的依存性 色彩总是连同与之相关的依存关系一起被观者接受,并产生综合性的认知. 1.色彩与其标准色之间的依存 色彩饱和度的高低依存于已有的色系参照,色彩的认知依存于其相关的标准色系. 2. 色彩之间的依存 色彩是以群集形式呈现时,表现出很强的排斥性或包容性 3.色彩与色彩载体之间的依存 色彩能够被人们认识,是因为它始终依附于某一特定的载体上.物质 、文化 、感觉。
三)色彩的动态性,1.观者反应角度 :色彩具有动态性 2.“调整色彩关系的推力与拉力就发生在观者身上,这些推力和拉力就是观者神经系统的场力,通过敏感的内心感受到.” 阿恩海姆,,,(四)色彩的可量度性 1.配色实验:在物理、心理、生理三位一体的色彩量化表达 2.配色实验原理图--3-1图--1. 3.色彩的图谱结构与数字系统—1,XYZ计色制色度图(不要求)配色实验原理图,,,,,,,,,,,,,,,,,,,待测色光,F,R,G,B,可调光源,视场,白板,,,,,,,观察者,配色实验,二、色彩视觉假说 (一)三色理论 1.三色理论是由英国的医学、物理学家杨(T.Young)与德国的生物、物理学赫姆霍尔兹先后共同建构的关于色彩视觉的假想 2.杨-赫姆霍尔兹:人眼视网膜存在三种基本色彩感受椎状细胞—红、绿、蓝颜色感觉纤维现代三种锥状细胞的视敏度曲线认为 , 人眼的锥状细胞是由红、绿、蓝三种感 光细胞组成的 , 它们有着各自独立的相对视敏函数曲线--1。
例如,58Om黄光的波长就是处在红锥状细胞和绿锥状细胞两条视敏度曲线之下,也就是说,它同时刺激了红和绿两种感色细胞因而,当红光和绿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并作用于视网膜时,就可以与由黄单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完全相同 彩色电视正是利用这一现象进行颜色再现的在颜色再现过程中 , 并非一定要求再现原景物辐射光的光谱成分 , 而是选择了红绿蓝 三种基色 , 通过它们按比例的适当混配 , 就可以获得大自然众多的色彩二)四色理论 1.德-赫林的推论 四色理论是德国物理学家赫林1887 年根据色彩现象中发生的成对关系提出的,因此也称为对立颜色学说 2.四色理论认为:人的视网膜中存在着红一绿、黄一蓝和白-黑三对色素,而不是简单的红绿蓝三种独立的锥状细胞正是通过每一对色素的分解与合成,使人们产生各种色彩感觉3.赫林提出该学说的理论依据是,人们“找不到一种看起来是偏绿的红或者偏黄的蓝,而只有偏黄的红,即橙色,以及绿蓝色红和绿色以及黄和蓝色的混合得不出其他颜色,只能得到灰色或白色这就是说,绿剌激可以抵消红剌激的作用,黄剌激可以抵消蓝刺激的作用于是赫林提出红和绿感受器、黄和蓝感受器是两对起对立作用的器官,黑和白是第三对对立的感受器官。
从色彩混合的这一特征看,赫林认为人的视网膜存在红、绿、黄、蓝四种原色,而不是红、绿、蓝三种4.理论评价:三色学说虽然对颜色混合物理规律的论证及对色彩应用实践的指导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不能对异常色觉现象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这就在客观上为与之抗衡的四色学说留下了一席之地,并且使人们认为这两种在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对立的古老的颜色学说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而是应该在颜色视觉学说上统一起来 (三)感色纤维间联结的设想 三色原理的局限性-无法解释黄色感觉,刘御恩教授(中传)提出“感色纤维间联结” 设想1.刘御恩认为,在人眼的视网膜中作为感受器的感蓝纤维、感绿纤维和感红纤维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完善而发生了联结,并且因此在一种或几种感色纤维受到相应色光的刺激发生兴奋及相互之间的影响,造成了颜色信息传递的失真,形成了异常色觉现象 一种色觉的产生是靠感色纤维接受色光信息,经视神经传递,最后由大脑分辨、综合实现的三、色彩思维与联想 1.人对色彩的反应来自于物理、生理、心理三方面的结合 , 这种结合形成了认识 色彩的两条路径 : 一是通过正常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物质色彩的刺激而形成色彩感知 ; 二是利用认知经验中建立起来的思维结构与联想习惯 , 对感知到的色彩 进行深层理解 , 这种理解一般不再局限于色彩本身的认识 , 而是赋予了色彩某种 新的寓意和创造。
2.视网膜中所存在的红绿蓝三种感色 纤维具有这样的功能 , 一旦受到外界光的剌激便可产生兴奋 , 并通过视神经向大脑发出信息 , 使大脑形成相应的色彩知觉于是刘御恩设想 , 如果视网膜中的感色纤维之间由于生理上的不完善而产生了联结 , 那么只要其中有一种感色纤维接受色光刺激发生兴奋 ,这种兴奋就一定会影响到与之相联结的另一个感色纤维 , 并使之发生大体同等程度的兴奋 , 于是大脑收到的信息是两种感色纤发出的 , 最终形成了虚假的色觉判断 3.用感色纤维联结设想来解释全色盲现象 , 刘御恩提出 ,全色盲的产生不是因为视网膜中缺少红、绿、蓝感色纤维 , 而是由于三 , 种感色纤维间发生了联结 , 这样 , 在任何一种色光的刺激下都能使红绿蓝三种感 色纤维同时兴奋 , 产生消色感觉一)色彩反应 1.色彩反应的物理效应 (1)有机体的色彩反应试验 A.法国医生费里的实验:试验结果发现:患有歇斯底里症的患者的标准握力定为23,蓝色所导致的握力强度数值是24,比标准值稍高一些;绿色是28,黄色是30,橙黄色是35,红色最高为42。
这说明,当接受不同色彩刺激时,人的血液循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色彩是在一种扩大肌肉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刺激方式中影响人们对它的感知B.古尔德斯坦实验结论: 凡是波长较长的色彩,都能引起扩张性的反应;而波长较短的色彩,则会引起收缩性的反应在不同的色彩的刺激下,整个机体或是向外界扩张,或是向有机体的中心部位收缩 C.色彩的感知与表现作用呈现出很强的自发性(或称直接性),因此它不可能被简单地归结为是一种纯粹的联想结果,或只是与人的认知图式相关,至今无明确的理论来说明 实践表明,人们对色彩的理解,还与人的物理一生理反应链密不可分2)色彩偏爱性研究实验,英国心理学教授瓦伦丁婴儿对不同色彩的关注时间不相同:黄色是80%黑色是35%白色是74%蓝色是29%桃红色是72%绿色是28%红色是45%紫色是9%在婴儿的色彩反应中,最偏爱黄色、桃红色和白色与其它色彩相比这三种色彩都是属于亮度较高的明亮色彩说明最有吸引力的色彩是光谱上偏向暖色一极或者说是波长长端的色彩2.色彩反应的心理效应 人类对色彩的理解,是人类长期知觉经验的积累反应最本色的知觉经验常常源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本我”中的基本欲望与需求。
1.红色-生命活力、能量(温暖)、力量(光明);红色这一色彩是与生命、能量、力量联系在一起的 2.蓝色-平和、安静、沉稳;蓝色总是被人们与辽阔、浪漫、神秘、深奥与探索;电磁波的波长越短,能量越高(短波段波长的光是偏蓝色的),恰恰与传统的光色能量座次相左 色彩的感知经验随心理反应而变化,,,物理学家发现:,能量最高的成分是蓝色;,天文学家发现:,发出青白光芒的钻石生成时所需的压力最大时间最长.,地质学家发现:,最灼热的恒星往往年轻而光色白中透蓝;,科学上的发现改变了蓝色命运,19世纪末,蓝色占据了那一时期画作的中心地位,进入20世纪,画家们几乎到了用蓝色成癖的地步,20世纪60年代,画家凯利发表的作品《蓝、绿、黄、橙、红》,有意将光谱色彩排序颠倒丰富的生存经验积累为人类理解色彩,运用色彩提供了重要的、坚实的认知背景二)色彩联想与色彩表现域,色彩能够被人们认识,是因为它始终依附于某一特定的载体上,这种载体可以是某一种物质,某一种文化,甚至是某一种感觉 人们将色彩大体划分为暖色与冷色两个部分如果以可见光谱中心555nm处的黄绿光为分界点,趋向波长长端,即红色调一端的光视为热白光,比如,橙色;而趋向波长短端的蓝色调光,视为冷白光,如绿光、青光等。
人们通常习惯性认为,热白光区域的各波长光所对应的色调为暖色,冷白光区域所包含的色彩为冷色1. 色彩与时空距离 (影视艺术),1)暖色调 --红色、橙色、偏红黄等描述现在与过去时,使人产生拉近距离的感觉;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色彩则突出了喜庆、祥和、欢乐的现在时态,整个晚会采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暖色调红黄两色作为主色调,极力拉近表演者与观众的空间距离感,以营造出家的氛围整个场景以红、黄相间的色彩组合作为基调,再配置具有民族特点的建筑、茶馆标志、灯笼、对联等,充分展示了人们对故里、亲情的眷恋,以及新年的喜庆欢乐气氛歌舞节目《今宵久久》中,身着由红黄两色组合服装的舞蹈演员,手舞红黄两色组合的大鼓,簇拥着三位服饰色彩浅淡、鲜明的歌唱演员,在以橙色、黄色、草绿、紫色等色彩为主的场景中跳跃欢歌,整个场景动感强烈,如同一簇簇跳动的火焰,使人心绪激荡,将欢庆、祥和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2)冷色调 -蓝色、青色等 比喻未来时间与纵深的空间,与人之间的距离是拉开的 --<同一首歌> 2000《宋家皇朝》片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