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剖析.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49186476
  • 上传时间:2024-0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剖析论文关键词:莎士比亚文艺复兴道德人文主义神论文摘要:从伦理道德角度对莎士比亚文学作品进行考察以文化为参照,以人为基点,以道德主题嬗变的整理讨论为指归透析文艺复兴“人〞的道德图式文艺复兴是神性回归并参与人性建设的时代,其成为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他完成了后期人文主义对“人〞的诠释:享受现世节制的自然之爱,同时以上帝之爱消弭邪恶莎士比亚文学作品道德主题表达为神性超拔人性、人文终极的图式一、引言瑞士著名史学家、文化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称文艺复兴为“人〞的发现时代之所以被定义为“人〞的发现,是因为相对于中世纪人是神的奴仆而言,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升人的价值不仅在于服从上帝、信仰此岸世界的安宁幸福,而且在于人本身是世间的上帝,勇于追求此岸世界的美好和谐人文主义(也叫人本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崇高地位,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以此来反对罗马教会所代表的神权的绝对统治针对教会认为人生是苦难和罪恶的邪说,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肯定现世生活,歌颂爱情和个性解放;针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人文主义提倡理性,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因而有权追求知识,探索未知,了解自然和研究科学;针对封建压迫和封建等级制度,人文主义倡导仁慈、博爱,歌颂纯真的友谊和崇高品德,提倡平等和冒险精神。

      总之,人文主义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表达了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和乐观进取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莎士比亚便是该时期应运而生的巨人神性回归并参与人性建设,是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享受现世节制的自然之爱,同时以上帝之爱的合理性消弭利欲滋生的邪恶,他完成了后期人文主义对“人〞的诠释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集大成者,代表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最顶峰从来没有比他的剧本更加全面地表现了人的状态了〞莎士比亚的创作已经产生超出描述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意义和作用,其戏剧可以看成整个人类的缩影他所具有的包容性、前瞻性使其成为文艺复兴的总结性人物,至今为止无人可以比较基督式的上帝之爱守护古希腊式的自然之爱是莎士比亚不变的创作主题,虽然传承了世俗人本传统的文化内质,但是超世俗的理性指引着世俗的情感,这在他早期的诗歌和戏剧创作中表达得较为明显二、基督爱的力量莎士比亚早期的诗歌和喜剧多以爱情为描写对象他热情地讴歌爱情,肯定人自然欲望之合理性以“爱情是天经地义的〞来反对禁欲主义,这与前期人文主义相似不同的是,他笔下的爱情并非一味的放纵、疯狂、粗野,而是奔放又节制,激情又不失理智。

      莎士比亚指出,情欲是贪婪的——你容易变得嫉妒和专制他主张用人的理性来约束原始欲望不让泛滥的本能消灭自己文艺复兴时期人固然冲破了禁欲主义的压制,但是却又陷入自我情欲冲动的牢笼,这是他较早期人文主义先进成熟的地方这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也有表现,是他从始至终的思想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都描写了男女青年冲破封建伦理道德、传统偏见、宗教禁忌以及自私、欺骗等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运用个人的智慧、聪明和勇气,大胆地追求自由、纯洁的爱情这当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光芒的敢作敢为的文艺复兴新女性艺术形象她们年轻美丽、温柔多情、乐观,敢于而且善于为实现美好理想而斗争到底如?无事生非?中的贝特丽思漂亮、聪明、泼辣,好为人抱不平;?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有勇有谋;?辛白林?中的伊摩琴美丽善良、爱憎清楚,为了爱情不惜抛弃荣华富贵;?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为情人的死去而殉身等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封建制度开始瓦解,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上升当时中世纪以宗教神学为代表的蒙昧主义思想走向没落,资产阶级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世界观日益深人人心,人文主义在社会文化思潮中开始占据统治地位人们开始摆脱禁欲主义,追求自由和恋爱的权利。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执著、勇敢机智地与各种邪恶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反映出莎士比亚对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禁锢的批判,表现了人文主义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和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这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还有另外一个倾向,即鼓吹“人类之爱〞,认为爱情拥有融化仇恨的力量这是因为处于人问“伊甸园〞世界中的人们由于接受人性理智的指引而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并且做到以宽厚和仁爱去消解怨愤因此,美总能战胜邪恶是早期莎士比亚依据基督式仁慈的自信而产生的乐观爱〞是莎士比亚戏剧的出发点,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中心内容莎士比亚的喜剧直接歌颂爱,他的悲剧也以爱为出发点,几乎莎剧中一切难题都可以用爱去解释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虽对其爱的理想充满乐观情绪,但他并不回避现实社会中在爱和蔼的对立面还存在着一股邪恶势力,这股势力时时在破坏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莎士比亚的喜剧在歌颂爱的同时又揭露邪恶者无事生非?中的唐·约翰和波拉契奥,专事造谣生事,阴谋破坏;?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贪欲和嫉妒使他丧失人性,竞欲以屠刀置人于死地,并且毫无宽容怜悯之心,成为一个“恶魔〞。

      莎士比亚认为,对于邪恶不仁的现象,应用爱的力量去消弭他的喜剧证明,正义可以战胜邪恶,人类之爱一定能普遍实施,邪恶者在爱的感召下,有可能弃恶从善,重新做人皆大欢喜?中的弗莱德里克、奥列佛篡夺权位,残害手足但弗莱德里克在军队攻打隐居在森林里的公爵途中,经过一位修道士的开导,终于悔过,决定放弃非分之位,痛改前非而在奥列佛生命危急之时,他的弟弟奥兰多不念旧仇,舍身相救,致使奥列佛幡然悔悟,哥俩和好即使对于顽固作恶的,莎士比亚也不放弃爱的感化在莎士比亚看来,基督正是爱和蔼的化身因此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在扼杀人性的封建社会里发现了人性三、英明的理想君主——亨利五世在莎士比亚早期历史剧的典范?亨利四世?及?亨利五世?中,社会历史背景被设定为战乱频繁、动乱不安的时代,亨利四世首先凭借老练阴险的政治手腕实现了他勃勃的政治野心,登上了王位的宝座;然后利用他过人的政治才能平息了大贵族叛乱,使国家安定统一亨利四世为了到达治国安邦的目的而狡诈、冷酷、奸猾甚至于残暴,这在权力纷争时代为了国家利益是无可非议的,但却不是莎士比亚所肯定并寄予希望的理性君主亨利五世的人物形象为人们提供了答案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及?亨利五世?中精心塑造了亨利五世这个回头浪子式理想君主的形象。

      剧中的亨利五世要比历史上的亨利五世高大完美得多他出身皇室贵族,明事理,有胆略,有超人的军事才能,有非凡的政治胸怀,能文能武,是个了不起的帝王将才,作者几乎把能够给予一个理想君主的品德,统统集中在他身上但是,这样一位英明君主,在没登上王位之前,竟是一个“自贬身价,结交匪类〞“放浪形骸〞的浪子,只是在一个“荣耀的日子〞到来时,他才一反往常突变成非凡人物在即位后他立刻与过去一刀两断,忠心国事,取得对法战争的胜利,成为英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为什么莎士比亚要安排这样一个奇异的转变过程来表现理想中的君主形象?人物史专家和学者们是这样解答的:“作者寄托了一个开明君主、民族英雄的理想亨利五世改邪归正的转变过程反映出作者改造封建君主的思想〞.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63.【2】姜椿芳,梅益.中国大百科全书.夕国文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3】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九).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五).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357.【5】张薇.亨利五世形象新探.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38—40.【6】郭华敏.圣经背景中的亨利五世形象.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3—65.【7】续枫林.莎士比亚笔下的亨利五世.--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2):70—76.沈红.福斯塔夫的艺术魅力.浙江传媒学院学报1999(3):29—31.方放.病态社会中一个畸形的混世魔——莎剧中福斯塔夫的形象剖析.广西播送电视大学学报,1999(3)18—23.恩斯特·卡希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