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与商业银行战略选择.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luoxia****01822
  • 文档编号:48644651
  • 上传时间:2018-07-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1.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与商业银行战略选择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与商业银行战略选择城镇化[①]对扩大内需、缓解产能过剩和调和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城镇化 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新一届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未来 5~10 年,新型城镇化有望成为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这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应从全 局视野、战略高度做好统筹部署,顺势而为,把握机遇,规避风险一、我国城镇化空间依然较大改革开放 30 余年来,我国城镇化率由 1978 年的 17.92%,逐步提升到 2012 年的 52.57%[②],走完了英国 200 年、美国 100 年和日本 50 年的道路然而,如果按照户籍人 口计算,当前我国城镇化率仅为 35%左右,与发达国家平均 80%的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见图 1)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人口城镇化不彻底、土地城镇 化高于人口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可见,我国城镇化无 论是“量”上还是“质”上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图 1:中外城镇化率比较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其中,我国数据为 2012 年数, 别国或地区为 2010 年数。

      二、新型城镇化特点鲜明近年来,在交通拥挤、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城市病”日益显现的情况下,河南、 四川、湖南、江苏等省纷纷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并相继进行了先期实践党的十八大 把城镇化战略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并赋予了城镇化新的内涵1.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民工群体无法享受到与 城市居民等同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保障服务传统的城镇化片面注重城镇数量和规 模扩张,忽视“城市最终要服务于人”的城市本质新型城镇化则要求从“人的需要”出 发,着力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镇的文化品质,特别是要实现“农民工市民 化”2.新型城镇化是“四化并举”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本质上是服务于工业化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则超越了城镇化本身,强调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 走城镇化引领、工业化主导、农业现代化筑基、信息化深度渗透的“产城融合”之路3.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互动”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过分强调中心城市发展而忽略县 域、中心镇和农村的发展状况新型城镇化则通过实施城市群战略,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 比较优势、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走城市群、中小城市、城镇和乡村的协调发展之 路。

      4.新型城镇化是“绿色低碳”的城镇化传统的城镇化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高消 耗、高污染,模式粗放,客观上不具有可持续性新型城镇化则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坚定 不移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道路三、新型城镇化推进趋势日渐明朗未来新型城镇化有望在国家的整体部署下,以农民市民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 态,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稳妥推进1.统筹制度安排,改革先行廉价的劳动力供给,低成本的土地征用,低水平、欠公 平的公共服务以及巨大的生态透支是推动传统城镇化的重要代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 势的不断提速,土地征用价格的大幅提高、公共服务缺口的不断扩大以及生态环境的不堪 重负,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必须从制度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改革先行,努力破除劳动 力、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长期供给瓶颈,释放“改革红利”当前最紧要、最 核心的就是对户籍及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及财税制度、投融资制度等进行改革一是户籍制度及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转非”表面上是户 籍问题,本质上还是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各项社会保障问题,因此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 让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

      从近期看,推动户籍制度相关改革,可以 建立一种类似泰国曼谷的选择权过渡制度,也可以把当前举家外出的 3279 万农民工作为先 期受众群体,推动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同时稳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另外,对暂未落户的农民工,要从制度上促进福利的全覆盖,努力解决他们在子女教育、 公共卫生、保障住房等方面的问题从长期看,改革的方向则是取消“农业户口”和“非 农业户口”之分,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管理制度和全覆盖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土地及相伴的财税制度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特别是征收制度,以及与之相伴的 “土地财政”制度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障碍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征地制度 改革,首要的就是对各类农村土地进行确权,进而实现流转,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 的分配比例与此同时,要尽快开征房产税、资源税、环境税、遗产税等,并把土地出让 收入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改土地财政为税收财政,实现财税制度改革三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未来新型城镇化资金需求巨大,单纯依赖土地财政下的地方融资平 台的投融资机制难以为继,必须走多元化融资道路鼓励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采取发行 城市建设债券、信托计划、上市融资等形式募集资金,并且尽快在公共服务等领域明确建 设标准、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2.实施“两横三纵”的城市群战略我国山地多、平原少,适宜城市建设地区的土地 开发面积仅有 180 万 km2,不到国土面积的 19%,如果扣掉必须保护的耕地(18 亿亩即 120.33 万 km2)和已有的建设空间,今后适宜城镇化和工业化开发的面积还有 27 万 km2, 不到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 3%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从全局和整体上进行统一规划 和部署,从根本上避免传统城镇化一市、一城、一镇粗放式发展模式国家正在编制《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拟从全局性视野对 城镇化建设进行规划和部署结合 2010 年国家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我们认为, 未来新型城镇化将沿着“两横三纵”[③]进行区位布局,实施城市群战略,重点推进京津 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 5 个国家级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山东半岛、哈长、 辽中南、中原、江淮、关中、北部湾、太原、滇中、黔中、呼包鄂榆、乌昌石、宁夏炎黄 等区域性城市群的城镇化建设(见图 2),带动 180 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 1 万多个城镇的发 展图 2:“两横三纵”的城市群战略布局3.遵循从存量城镇化到增量城镇化的渐进推进路径。

      未来存量城镇化[④]的推进,很 有可能首先立足大城市的定位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加强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以大城 市带动大郊区,推进存量城镇化这是因为:一方面,受制于制度改革特别是土地财税改 革的艰难,新型城镇化将优先推进阻力相对较小的存量城镇化,即首先完成大城市的农民 工市民化过程另一方面,按照国际城市发展规律,随着我国政府城市管理能力的不断提 高,我国大城市承载能力仍可进一步提高,具备大城市群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 100 万以 上人口的大城市人口占全国所有城市人口的比重为 47%,远低于全球 72%的平均水平周其 仁教授研究表明,相比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北上广”等大城市群人口密集程度还 远远不算高另外,比较中外大都市 GDP 占全国 GDP 的比重,日本大东京地区仅占日本国 土面积的 4%,却集中了近 40%的 GDP面积 780 km2 的纽约在美国国土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却创造了全美 10%的 GDP而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四城市的 GDP 之和尚不到全国 的 10%随着以后时机的不断成熟,城镇化的重点将逐步过渡到中小城镇和新农村,其核心则 是开发区和农村新社区的建设,最终实现增量城镇化,并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四、新型城镇化可能面临系列走偏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市民化,让农民进城后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然而各 级政府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可能会存在错位偏差,特别是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不断增加的 情况下,新型城镇化存在走偏的风险,需加强引导与防范1.过度“房地产化”的问题近十几年来,城镇化是伴随着“圈地造城”的高速房地 产化而推进的,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带来不小问题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人的城镇 化,力求避免重复过去重物轻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然而,在相关制度改革滞后的情况下, 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各级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财政,以及地方 政府政绩考核过分注重 GDP 增速指标等,都将会迫使地方政府继续推行摊大饼式的城镇化 建设,大量征收农民土地,大搞新城区、开发区建设,变城镇化为房地产化,从而带来更 多的经济社会问题2.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城镇化推进必须与产业发展相协调,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发展 的支撑,城镇化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然而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盲目 追求人口快速城镇化和土地高速非农化现象,导致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严重脱节,出现了 “鬼城”及贫民窟,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

      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城镇化率每年提 高 1 个百分点,各地相继提出了更高的城镇化率目标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城镇化率目标, 可能会出现不顾及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而采用行政手段征用农地,使得人口快速城镇化, 产业发展却严重滞后,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问题可能会更为严重3.粮食安全问题解决粮食问题,根本上要靠科技和农业现代化然而,在当前我国 农业科技水平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的情况下,保持一定数量的农业劳动力仍将至关重 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部分农村地区可能会出现农业劳动 力不足的问题,这将影响到我国粮食产出的稳定增长同时,近几年国家推行的耕地占补 平衡政策虽然在数量上保障了 18 亿亩耕地红线,但在城镇化实践中也出现不少占优补劣、 占近补远、先占后补、占多补少、甚至占了不补等问题,客观上影响了我国耕地的数量和 质量,威胁到粮食安全4.环境问题城镇化伴随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固然可以缓解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 过剩矛盾,但在当前我国环境门槛依然较低的现实背景下,未来城镇化亦可能加剧我国的 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被转移的产业大多属于中低端、劳动密集型 产业,甚至环境高危产业,如服装、陶瓷、水泥、五金、电子、塑料制品、油漆涂料等, 我国的生态环境很有可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

      五、新型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银行机遇新型城镇化是未来 10 年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其基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 撑、住房、社保、消费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内容将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给商业银行多 种业务创造发展机遇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机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路网、城市绿地、供排水、垃 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仍显薄弱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全国 20 个左右城市 群、180 多个地级以上城市、1 万多个城镇和数十万个行政村,涵盖路网(铁路、公路、轨 道交通等)、电网、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网络通讯、园林绿化、应急减灾等多个 系统,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将会给商业银行信贷、投行等业务带来巨大发展机遇(见表 1)表 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银行机遇估算其中的资金需求,2011 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 2.66 亿人,以目前的农业劳动 生产率水平,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近 1.8 亿人,可向城镇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约 8600 万人 按照每转移一个农村人口需要固定资产投资 10 万元人民币计算,未来 10 年仅新转移人口 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就超过 8.6 万亿元,如果考虑到现有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的现实, 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需求将会更大。

      2.产业支撑方面的机遇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必然与东部地区 的产业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融合承接相辅相成,这一过程将催生巨大的金融需求一是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将给商业银行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广东、 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使传统产业通过集群发展、 品牌提升、产业转移等手段获得加速升级,产业高端化趋势凸现这一过程中伴随的先进 制造业投资、高端服务业培育、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发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