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石家庄长安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10页河北省石家庄长安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估测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 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5dmC.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1.5m D.中学生在1s内心跳约为70次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海波 玻璃 B.沥青 蜂蜡 C.玻璃 松香 D.冰 海波3.如图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D.乙和丙声音的音色相同4.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但过一会儿又消失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按压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6.古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前一句的参照物和后一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分别是( )A.孤帆 青山 B.孤帆 孤帆 C.青山 孤帆 D.青山 青山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B.墙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8.发生下列现象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初春,河里的冰雪开始消融 ②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③深秋,地上出现白白的一层霜 ④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慢慢变干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9.《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镜做镜面,观察自己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镜里的像是实像 B.像的大小与铜镜的大小有关C.人远离铜镜,铜镜中的像变小 D.铜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10.下列实验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是( )A.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B.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摇晃C. 改变杯中水量,手指蘸水摩擦杯口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11.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A.造型美观 B.减少外界噪音干扰C.增大采光面积 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1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大,其速度越小B.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其速度越大C.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与运动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二、多选题1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B.用高压锅炖肉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水的沸点高C.通过撒盐的方法促使雪熔化,说明撒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糕会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1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2秒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在2秒时甲、乙两物体的路程相等三、填空题15.如图,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s,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16.小明感冒后不停地咳嗽,其咳嗽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其体温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C,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妈妈带小明去医院,医生通过听诊器给小明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小明发现很多如图乙所示的“静”字标志,是为了提醒大家控制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 减弱噪声17.很多冰箱冷藏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会变干,这是 现象;冷冻室内四周会有霜形成,这是 现象;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冰块会粘手,这是 现象以上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8.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其中“浓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而“楼台倒影入池塘”则是光的 形成的 像19.石家庄地铁2号线北起柳辛庄,南至嘉华路,于2020年8月26日正式通车2号线全程16km,列车运行时间为30min,则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当列车驶离站台时,若以列车为参照物,站台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号线与2号线路程之比为5:2,全程运行时间之比为2:1.则1号线与2号线全程平均速度之比为 四、作图题20.(1)如图,根据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度数 ;(2)如图,小帆在A点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B点的爸爸,请画出此现象的光路图 五、实验题21.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1)实验前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2)烧杯中的水面应 (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固体的上表面,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好处是 ;(3)此固体是 (选填“非晶体”或“晶体”),熔点是 ,在第10min时,此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拓展】实验结束后,取出试管,利用此装置继续加热研究水的沸腾特点,发现沸腾前,气泡体积自下而上越来越 ,沸腾时温度始终保持98℃,表明此时气压 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2.小琳和小华在照镜子时发现:她们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她俩按图摆放器材,进行实验1)用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便于 ;(2)实验中,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 (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数据如表中,分由数据可知 ;实验次数123A到玻璃板的距离/cm546B到玻璃板的距离/cm546【拓展】实验中,小琳发现,她通过平面镜看到小华时,小华也看到了她,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23.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和 ;(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数值为 cm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用刻度尺测路程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读数时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4)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拓展】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路程中点时的速度 时间中点时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六、计算题24.某同学翻越一座小山坡,从A点出发,到达另一侧的终点C处已知AB段路程等于BC段路程其中上坡的速度为4m/s,30s后抵达坡顶B点,下坡速度为6m/s1)坡长AB为多少?(2)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5.某同学乘坐着汽艇遥对一座山崖他向高崖鸣笛,历时听到汽笛的回声,声音的速度是340m/s,求:(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它离高崖多远?(2)若汽艇以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听到回声时汽艇离山崖多远?参考答案:1.C2.D3.B4.A5.A6.A7.C8.C9.D10.D11.D12.C13.BCD14.BC15. 1.90 337.5 −1316. 振动 37.3 热胀冷缩 信息 响度 声源处17. 汽化 凝华 凝固18. 直线传播 反射 虚19. 运动 20. 21. 自下而上 高于 固体受热均匀 晶体 48℃ 固液共存态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小 小于22. 确定像的位置 A 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光路是可逆的23. 停表 1 0.27 C 大 大于24.(1)120m;(2)25.(1)850m;(2)82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