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实施中的教学与评价.ppt
49页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与评价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王文静王文静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改革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改革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观念的更新知识观、学习观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儿童观、评价观、环境观教师观、儿童观、评价观、环境观 知识观的更新知识观的更新 知识的建构性(个体层面)知识的建构性(个体层面)知识的社会性(社会建构主义)知识的社会性(社会建构主义)知识的情境性(情境性理论观)知识的情境性(情境性理论观)知识的复杂性(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复杂性(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默会性(知识的默会性(“stolen ”)) 知识的建构性 鱼鸟 鱼牛 鱼与人 关于关于 “鱼就是鱼鱼就是鱼”的类的类比比 •儿童的自我建构儿童的自我建构•儿童主动发展儿童主动发展•关注儿童的文化关注儿童的文化学习观念的更新学习观念的更新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是一种实践学习是一种实践学习是一种研究学习是一种研究 学习是一种参与学习是一种参与 学习是一种反思学习是一种反思条件1:与太阳放在一起的图片是什么?条件2:当太阳升起时,雪人会化掉。
条件3:太阳与雪人的关系是什么?考查儿童的问题:太阳左边的图片是什么? 教师观教师观((指导者、促进者、指导者、促进者、 研究者、自我成长者)研究者、自我成长者) 学生观学生观((尊重儿童的经验、关注儿童的文化)尊重儿童的经验、关注儿童的文化) 评价观评价观((评价的发展性、过程性及个体差异)评价的发展性、过程性及个体差异) 环境观环境观((创建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创建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创建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创建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儿童处于意义形成的核心地位儿童处于意义形成的核心地位 真实、丰富的情境支撑真实、丰富的情境支撑 生成性、与学习内容跟进的动态环境生成性、与学习内容跟进的动态环境 多种意义的社会协商多种意义的社会协商 实践共同体的创建实践共同体的创建 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新课程实施中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改革2002年12月27日,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指导性文件 。
1. 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2. 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3. 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4. 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5. 深化高考改革6. 组织实施《通知》的主要内容《通知》的主要内容教育评价的主要环节:•明确评价标准确定恰当的评价内容•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法•选取恰当的评价结果呈现与反馈方式•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评价结果的使用——制定,改进与实施行动计划•对评价结果使用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消极效果的消除一、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一、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学生日常评价改革与期末评价改革学生日常评价改革与期末评价改革 中考改革中考改革二、教师评价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二、教师评价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一、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一、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学生日常评价改革与期末评价改革学生日常评价改革与期末评价改革 中考改革中考改革学生日常评价改革学生日常评价改革•关注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淡化分数与评比•倡导多主体参与的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方法(成长记录成长记录的运用的运用) 学生对评价的经历与感受学生对评价的经历与感受有关评价经历与感受的陈述有关评价经历与感受的陈述学生选择的百分比学生选择的百分比 是这样不是这样老师常耐心地告诉我怎样才能改进学习。
62.7%7.2%老师经常给我解释不明白的地方 67.2%6.8%当我没答对问题时,老师仍然鼓励我 70.2%5.6%老师很关心我 75.5%5.6%老师能看到我的进步 77.5%3.0%我喜欢老师 81%4.3%我喜欢上学 84.3%3.1%问题与反思问题与反思1. 不恰当地使用评价的激励策略不恰当地使用评价的激励策略2. 学生评价的诊断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诊断功能没有充分发挥3.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反思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反思4. 多主体评价的误区多主体评价的误区1. 不恰当地使用评价的激励策略不恰当地使用评价的激励策略•过多的表扬•泛化的表扬•无原则的激励2. 学生评价的诊断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诊断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医学诊断与教育诊断医学诊断与教育诊断(“望、闻、问、切”;病人身体检查的结果并不公布于社会,而是给病人自己,诊断的目的是作为补救和改进的依据 )•忽视教学前的诊断忽视教学前的诊断(教学完成的是教师和父母的任务与目标)3.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反思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反思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量化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量化 (“绿色小学”的启示)•没有在真实的任务和活动中进行评价没有在真实的任务和活动中进行评价4. 多主体评价的误区多主体评价的误区•多主体只是形式上的参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过分注重等级和结论,强调竞赛与评比•学生未能真正地对他人行为进行反思和思考,进而促进自己的学习小学六年级语文拓展训练课:《编写童话》《编写童话》童话故事作品交流会(没有竞赛)(没有竞赛)“童话大师” “语言之星” “想象天才”(标准多元)(标准多元)建立小组评价的规则(互评的标准)(互评的标准)面带微笑接受同伴的批评(同伴评价的文化)(同伴评价的文化)平时不爱发言,今天表现很好,可以奖给他“童话大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案例一:案例一:学习、学习、教学与评价教学与评价小学低年级期末评价改革小学低年级期末评价改革 —— ——国家级实验区国家级实验区 卡通、游戏、情境试卷(卡通、游戏、情境试卷(湖北武昌湖北武昌)) 多学科整合试卷(多学科整合试卷(山东青岛市南区山东青岛市南区))考试改革考试改革 开放性考试(开放性考试(广西玉林实验区广西玉林实验区)) 试卷试卷“加油站加油站”错题诊所(错题诊所(大庆实验区大庆实验区))案例:案例:对学生日常评价与期末评价改革的反思对学生日常评价与期末评价改革的反思1. 学生的日常评价改革成为一种形式学生的日常评价改革成为一种形式2. 日常评价不能反映在学生的期末评价中日常评价不能反映在学生的期末评价中3. 日常评价不能与高利害的评价(中考)相结合日常评价不能与高利害的评价(中考)相结合4. 中考改革成为制约教育评价改革的瓶颈中考改革成为制约教育评价改革的瓶颈1 1、教育部成立、教育部成立3 3个小组,对中考问题进行专门研究个小组,对中考问题进行专门研究 “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项目组项目组 “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项目组项目组 “ “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项目组项目组 2 2、在前期研究、调研的基础上,即将出台《关于积、在前期研究、调研的基础上,即将出台《关于积 极推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与极推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与 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性文件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性文件中考改革中考改革《中考指导意见(讨论稿)》的指导思想《中考指导意见(讨论稿)》的指导思想 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录取标准的做法; 实行单列计划、单独命题、单独招生的方式实行单列计划、单独命题、单独招生的方式《中考指导意见(讨论稿)》的主要内容《中考指导意见(讨论稿)》的主要内容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 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组织保障组织保障对对 “综合素质评定综合素质评定”的说明的说明1、评什么?、评什么? 综合素质评定内容的确定应以《通知》中的基础综合素质评定内容的确定应以《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在保证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前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在保证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前提下,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提下,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内容主要包括: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力(说明说明)、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审美与表现”” 对对“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评定的评定 学习兴趣学习兴趣 有好奇心有好奇心 有求知欲有求知欲 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计划与反思计划与反思 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 听取他人建议不断改进听取他人建议不断改进独立探究独立探究 能够独立思考能够独立思考 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掌握探究的策略与方法掌握探究的策略与方法谁来评?谁来评?评定小组应参考成长纪录以及学生评定小组应参考成长纪录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和和同伴评价同伴评价的结果以及对学生日常表现的了解,经集体的结果以及对学生日常表现的了解,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以客观、公正的评定。
评定时应注重讨论,给予学生以客观、公正的评定评定时应注重对原始对原始资料的分析资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 怎样评?怎样评?实实验验区区应应成成立立初初中中毕毕业业生生综综合合素素质质评评定定工工作作领领导导小小组组;;学学校校应成立应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 综合素质评定以综合素质评定以班级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经学校评定工作为单位开展工作经学校评定工作委员会提名并公示后成立班级评定小组评定小组成员不得委员会提名并公示后成立班级评定小组评定小组成员不得少于少于5 5人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对评定者进行培训以保证评定人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对评定者进行培训以保证评定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包括两部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包括两部分: ((1 1)综合性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尤)综合性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 ((2 2)等级建议采用)等级。
建议采用 “ “优优””、、““良良””、、““合格合格””、、““不不合格合格””四档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定为四档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定为““不合格不合格””时应非时应非常慎重,尤其是对学生常慎重,尤其是对学生““道德品质道德品质””和和““公民素养公民素养””的评定 二、教师评价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二、教师评价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促进教师发展的新课程评价理念已被广泛接受,教师评价改革正逐步进入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轨道(一)实践探索(一)实践探索•将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作为评价教师的主将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内容要内容•关注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关注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促进教师发展的协商性评价逐步形成,重促进教师发展的协商性评价逐步形成,重视教师评价中多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视教师评价中多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突出了教师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主动发展)突出了教师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主动发展)(二)对教师评价的反思(二)对教师评价的反思•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奖惩还是发展(奖惩还是发展 ))•教师评价内容形式化,评价标准过于具体教师评价内容形式化,评价标准过于具体繁杂繁杂•教师应该知道什么,应该能做什么?(教师应该知道什么,应该能做什么?(美国美国国家专业教师标准委员会的国家专业教师标准委员会的“标准标准”))标准是什么?标准是什么?•教师应致力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关注个体差异、了解教师应致力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关注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怎样学习、公平地对待学生)学生的怎样学习、公平地对待学生)•教师精通所教学科,也懂得应如何教给学生(精通本学教师精通所教学科,也懂得应如何教给学生(精通本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发展获取知识的途径)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发展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师负有指导与监督学生学习的责任(多种教学策略、教师负有指导与监督学生学习的责任(多种教学策略、教师的角色定位、关注他们的主要目标)教师的角色定位、关注他们的主要目标)•教师能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从经验中学习(在教师能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从经验中学习(在动态教学中的判断与抉择、改进教学动态教学中的判断与抉择、改进教学))•教师是学习团体的成员(教师与专家、同伴、家长和社教师是学习团体的成员(教师与专家、同伴、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合作)区成员的合作)如何做?如何做? 1、、关注教师评价改革中的问题关注教师评价改革中的问题p如何在评价中珍视教师的情感和体验、保护教师如何在评价中珍视教师的情感和体验、保护教师的自尊和自信?的自尊和自信?p如何使评价更有力地伴随教师一起成长?如何使评价更有力地伴随教师一起成长?p如何使评价体现教师的自主性,焕发教师的主动如何使评价体现教师的自主性,焕发教师的主动性?性?p如何使评价适应教学的弹性和创造性?如何使评价适应教学的弹性和创造性?2、教师评价改革的主要举措、教师评价改革的主要举措转变评价目的,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改转变评价目的,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改变教师评价与奖惩联系紧密的状况变教师评价与奖惩联系紧密的状况Ø奖惩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发展,同时有许多消极影奖惩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发展,同时有许多消极影响,如造成教师的紧张、恐惧、抵触、应付以及教响,如造成教师的紧张、恐惧、抵触、应付以及教师和评价者之间关系劣化。
师和评价者之间关系劣化Ø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对教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对教师按照某个标准进行排队和评比是不合理的师按照某个标准进行排队和评比是不合理的Ø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将评价与奖惩相联系往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将评价与奖惩相联系往往使很多需要得到发展的教师丧失机会往使很多需要得到发展的教师丧失机会弱化教师评价的既定性和单向性,弱化教师评价的既定性和单向性,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Ø加强评价的情境性和真实性Ø加强质性评定,加强评价中的对话、交流和理解Ø允许教师自主选择和呈现能证明自己水平和思路的材料Ø教师评价要反映结果,更要反映过程example改进评价内容改进评价内容Ø改变评价内容中不合理的部分,力求符合新课程理念Ø加强评价内容对教师发展的指导作用,改变评价内容空洞的弊端Ø标准和导向明确的同时,给教师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权Ø在一堂课中对所有的内容进行评价可能是不恰当的Ø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评价情境,避免条块分割Example12 四川武侯实验区提出的“1+1”评课模式,“1个优点和突破加一个希望改进的建议” 武汉中学评课中的6个转变:“以检查为主变为研究为主,以仲裁为主变为探索为主,以指导为主变为讨论为主,以评判为主变为鼓励为主,以形成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变为鼓励教学创新为主。
北京实验二小的《建设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以校为本的教师评价改革”范例 案例案例1::案例案例2::案例案例3::“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实施策的实施策略略1.建立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氛围(与管理者建立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氛围(与管理者之间、与同事之间的互动)之间、与同事之间的互动) 2. 2.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 3. 3.立足实践的团队学习,构建学习网络立足实践的团队学习,构建学习网络 4. 4.构建发展性培训机制,鼓励自我超越构建发展性培训机制,鼓励自我超越 5. 5.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统一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统一 6. 6.转变管理者的角色与行为转变管理者的角色与行为 境界一:境界一:在光亮与黑暗处的发现在光亮与黑暗处的发现境界二:境界二:浅入浅出浅入浅出 浅入深出浅入深出 深入深出深入深出 深入浅出深入浅出 教育研究的境界教育研究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