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办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就业.docx
2页民办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就业一、民办高校农村籍就业情况分析1.农村籍大学生中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例较高,这一局部群体应该是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农村籍大学生中家庭贫困的占66.5%,这一局部大学生本身即肩负着改变自己命运的重担也肩负着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重担,因此农村籍毕业生在就业时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地寻找就业时机2.农村籍学生就业率比公办院校的就业率高80.3%农村籍学生在中小企业就业,73.4%的农村籍学生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就业时机并成功就业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一直把学生就业当成学校生存开展的生命线,调动学校的全体员工为学生寻找就业时机,多方走访企业,带着学生参加招聘会,员送学生去就业单位,只要能解决一个学生的就业,就业指导中心也积极引进到学校里3.农村籍大学生离开本省,到南方兴旺地区的人数较多,43%的农村籍学生到效劳类行业就业,这也是农村的学生踏实肯干,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决定的南方近几年开展起来一些经济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这些企业大多工作强度较大,很多城市来的学生不能适应这样的劳动强度,民办高校的农村籍学生正好成了这些高新企业的首选人才二、民办高校提高农村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1.加大对农村籍贫困学生的就业意识引导,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首先坚持就业意识的启蒙教育,关键是让民办高校的三表的学生认识到要就业,就要先确立自己能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到工厂的第一线工作,立志做一名蓝领工人,做一名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技术性人才其次是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例如外语专业的学生要进行“外语+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考取计算机,会计,导游等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和各种世界百强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实习期就进入企业学习,接受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2.教育学生对国家基层工程的重视,让学生乘坐国家大政策的春风,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国家基层工程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型:针对大学生开展的西部方案基层工程,三支一扶方案;大学生到农村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国家给予社保和资金补贴;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国家为大学生提供入伍政策;选调生方案,国家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岗位,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公务员队伍;此外政府还通过开展农村教师特设岗位方案,学生村干部方案,大学生失业登记享受失业待遇等购置政策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以享受小额贷款,创业指导效劳,免除工商等登记费用和税费减免。
并且各民办高校还科研通过创业教育、SIYB培训、创业巡回报告等方式来鼓励和刺激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最终到达就业的倍增效应民办高校鼓励农村籍毕业生自主创业,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鼓励创业成功的应届毕业生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村籍毕业生,在没有宽广的人脉关系,没有雄厚的经济支持的情况下,这些基层国家工程已经解决了很多农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3.提高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首先是加强就业指导,明确学业规划其次是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再次是加强社会实践,完善校企合作现在很多民办高校有一种企业进驻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让企业把办公地点放在教学楼里,让学生在可以时间就可以近距离的了解企业的运行,明白职业开展的素质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些企业还在民办高校进行订单式培养模式,让企业的培训师走进高校讲堂,提前进行职业素质教育4.提高农村籍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农村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差,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只按照自己需要的标准去挑选,无形中对他们的表现不满意,由于接触社会时机少,对社会认识缺乏,毕业生由“学校人〞变成“职业人〞时不能正确定位,觉得自己作为大学生学了很多知识,知识分子清高的心理更严重,出现自负心理。
因此,针对农村籍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各种心理,民办高校要指导心理咨询中心和员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让农村籍毕业生能正视自己的优缺点,阳光面对各种挫折和考验综上所述,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还需要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加大新农村优惠政策的宣传,鼓励基层就业创业,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农村籍大学生怀感恩之心,返乡就业,参加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支持,营造良好的基层就业气氛和农村大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四方面共同努力,共同解决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作者:郑志慧毕磊蔡应心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