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词义.docx
13页第五章 词义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第三节 词义的组合第四节 词汇与文化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它分为基本词汇 和一般词汇两种■ 1、基本词汇: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 全民常用性即基本词的使用十分普遍,而且不分地域,不分阶层、阶级、男女老幼,全民日 常普遍使用2) 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代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处 于相对稳定的状态3) 能产性基本词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它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 词义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因此这些词根很容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有的 词如“你、我、他、和、把、从、在、啊、吧、呢”等,构词能力不强,但使用频率非常高,各阶层使 用相当普遍,具有十分明显的全民性特点,因此也应归入基本词之列■2、一般词汇:是语言词汇中除基本词汇以外的那部分词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 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一般 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它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一般词汇包括新词(知识经济、电脑)、古词(兹、之) 外来词(肯德基、热狗)、行业用词(备课、板书)、科技术语(函数、微分) 方言俚语词(遛弯儿、弄堂、靓仔)等■二、词的词汇意义1、词汇意义(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它与语法意义相对,共同构成语言意义2、词义的类型:词义可分为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意义1) 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因而人们称这种词义为词的理性意义 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约定 反映语音 意义 现实现象丨 符号 I tI 代表 I(2) 附加色彩: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 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附加色彩词义的这类附加色彩不是因人而异的个人现象, 而是大家都这么使用的社会现象如“诞辰”、“磋商”、“会见”等带有庄严、庄重的色彩,“扒手”、“可恶”等带有使人厌恶的感情 色彩词义还可以带有褒贬色彩,如“爱护”、“成果”等是褒义词,“结果”、“保护”等是中性词,“庇护”、 “后果”等是贬义词。
■三、词义的概括性■概括性是词义最为突出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概括性:.1、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一般性词义是对现实现象的高度概括,是从千千万万的同类事物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舍弃 了个别事物的特点,而保留了所概括的对象的共同特征,所以词义反映的是事物的一般的、具有共性 的特征如“鞋”、“鲁迅”词义的概括可以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这在复合词所表示的意 义中看得更加清楚许多复合词可以对一个活动或一个场景做出概括如“挂失”■2、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模糊性所谓词义的模糊性是指,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 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产生模糊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主观 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在交际 中,语义表达需要既明确而又有弹性■3、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具有全民性社会中的人群由于阶层、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使语言社团产生不同的分支,这 就允许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词的词义有各自独特的理解然而词义里面往往保留全社团认可的普遍的东 西,而舍掉了某一社会分支或个人对词义的特殊的个别的看法。
词义是全民性的,没有阶级性■四、词义和语素义 ■语素义不能独立表示概念,词可以独立表示概念,所以语素只能构词,不能直接参与句子的构 成,而词可以构造句子,能独立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词义是在语素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词根和词缀两种语素可以构成词汇意义,词尾不能构词, 不能构成词汇意义,只能表示语法意义词义同语素义的联系有意义一致和意义不一致两种情 况在合成词中,词义是在语素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词义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语素 义的融合虽然在形成词义的过程中,参与构词的每个语素都贡献了意义,但在整个词义中, 语素义要么失去了独立性,要么已经相互融合淹没,看不出原貌来了如白菜”,并不能把两 个语素义相加来理解词义,换句话说相加所得到的意义并不是词义而像“轮船”、“忘记”、“国 家”、“作家”、“扒手”、“东床”、“而立”这些词中,有的是其中一个语素义弱化了,消失了,如“轮 船”中的“轮”;有的几个语素义都看不出来了,如“东床”、“而立”就是这样许多词的意义由于辗 转发展引申,离原来的意义越来越远,语素义与词义的联系就越来越远了■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1. 如果一个词只包含一个语素义,那么词义就等于这个语素的意义。
如“笔”、“的”2. 如果一个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那么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比较复杂,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情况:(1) 词义内部的关系比较清楚,即词义可从语素义推导出来A■词义等于几个语素义的直接组合如“观赏、男生、立功、性急”B•词义等于相同和相近的几个语素义的并列组合如“洗涤、蹊径、怪诞”C. 词义中的语素义的组合虽不那么直接,但稍加联想意思还是清楚的如“轮椅、挂面、凉席”D. 词义只包含了一部分语素的意义,而有的语素的意义已经脱落了,但这种词义仍然还算是清楚的如“忘记、缓急、窗户、妻子、国家、人物”2) 词义内部的关系不很清楚,即从语素义不容易直接推出词义来A. 因为词中包含的语素义比较生僻如“乖戾、出类拔萃、振聋发聩、自怨自艾”B. 因为词义中包含了典故如“鱼肉、中肯、染指、左袒”C. 因为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比喻用法如“细软、私房、谈吐、裙钗”(借代);“城府、虎穴、鬼胎、死胡同”(比喻)D. 因为词语中的语素义比较模糊,甚至已完全失落了a语素义一下子看不出来,需要考证才能弄明白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如“姑娘、小时”b所有语素的意义都已脱落,无法从语素义看出词义,甚至可以说现在整个词差不多就相当于一个语素,或者说是一个单纯词。
如“麻利、大方、冬烘、二百五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一、单义和多义■1、单义词:是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像“桌子”、“羊”科学术语都是单义的,并且没 有各种附带色彩,如“辅音”、“氮”等一般新词也是单义词,如“光盘”、“互联网”等 ■2、多义词:与单义词相对,指的是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 的几类现实现象如“火”“跳”■多义词产生的原因:一个词在刚开始产生时大多是单义,在使用中,有关的意义也 逐渐用它来表达,它就变成了多义词让一个词兼表几个意义而不必另造新词,这 符合经济的原则词义的模糊性也可以满足语言的这个要求■多义词中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本义在本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 生意义多义词多项意义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的义项使用比较多,在一个词中占 中心地位,那么这项意义就是中心意义中心意义和本义在多数词中一致,如'日”; 也有不一致的,如“兵”本义是兵器,中心意义是兵士■词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分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1)隐喻反映的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隐喻产生的意 义,实际上是从一个词长期比喻用法获得的例如“入门、包袱”等2)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
这种相 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 去指称乙类现象例如“红领巾、青衣、茅台、白宫、方丈、而立、不 惑、米寿、泰山、东床、出恭、解手、铁窗、pen、china”等■3、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联系,而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同音词是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无关,而多义词是一个 词兼有几个相互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如:“一把刀”(量词)、 “把灯点上”(介词); “一匹白布”(形容词)、 “白吃白喝”(副词); “把花别上”(动词)、 “别说话”(副词)上面的“把”、 “白”、 “别”都是同音词■二、同义词和反义词■1、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同义词的意义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义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有轻重之别如“事情——事故”、“批评——批判”2)附加色彩意义不同有的感情色彩不同,有褒贬之分,如“团结——勾结”、“成果——后果”; 或者语体色彩不同,有书面语与口语的分别,如“父亲——爸爸”、“聊天——谈话”3)搭配功能不同:如“发扬”与“风格、作风”搭配,“发挥”与“作用、优势”搭配■产生同义词的原因:(1) 若干个同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现象虽然一致,或基本一致,但强调的重点和方面可以 有所不同,因而在理性意义上表现出细微的差别。
如“阡陌”、“饥馑”2) 由于词是被人们在交际中运用着的,所以往往渗透着人们对词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主观评 价,因此,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能不一样,有褒有贬如“儿化”一般带有喜爱的 色彩,如“小孩儿”就带有“亲切、喜爱”的色彩3) 不同的交际场合也要求使用具有不同色彩的词,或正式庄重,或通俗随便所以词在运用 的范围方面有些多用于书面语和庄严的场合,有些多用于口语如“父亲”“母亲”和“爸爸”“妈妈”,前者 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语这些都可以使同义词具有不同的附加色彩■关于同义词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1) 等义词是一种特殊的同义词它大多是借用方言或外语词的结果,如“知道-晓得”、“自行车-脚踏 车”、“公分-厘米”、“扩音器-麦克风”等再就是命名理据不同或词语简缩的结果,如“热水瓶-保温 瓶”、“计算机-电脑”、“机关枪-机枪”、“电风扇-电扇”等还有是由构词成分顺序颠倒造成的,如“演 讲-讲演”、“严谨-谨严”等等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只会徒增人们的记忆负担,在语言表达上也就没 有什么积极作用2) 需要把词义的“同义关系”与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或“包含关系”区别开来上下位关系”由指称大类事 物的词和指称大类事物中某一小类的词来反映,如"昆虫”和"螳螂”,fruit和apple。
"包含关系”由指称整 体的词和指称整体中的一部分的词来反映,如“桌子”和“抽屉”,上述成对的词都不是同义词3) 词的多义关系和同义关系之间有纠缠语言中多义词的各个意义差不多都可以和别的词的意义构成 同义关系如 "老”可以与"死”、"陈旧”、"(食物的)火候大”、"长久”、"经常”、"很”等构成同义词4) 同义词意义的细微差别,往往会影响到词的搭配习惯如"改善”、"改正”、"改进”、"改良”这一组同 义词,搭配的对象就各不相同:"改善”常与"关系”、"生活”、"条件”等搭配;"改正”常与"缺点”、"错误” 等搭配;"改进”常与"工作”、"方法”、"技术”等搭配;"改良”常与"品种”、"产品”、"土壤”等搭配5) 同义词是就特定语言或方言而言的,因而不同语言或方言中表示同一意义的词不能算是同义词如 汉语的"书”和英语的book,汉语普通话的"玉米”和成都话的"玉麦”,就不能算是同义词■2、反义词: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两种主要类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