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典经济学演变.ppt

51页
  • 卖家[上传人]:xiao****1972
  • 文档编号:73055774
  • 上传时间:2019-01-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7M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章 古典经济学的演变,一、对价值的分析,1、价值的庸俗化 用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论、供求论来代替劳动价值论 抛弃掉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包含的科学因素,而只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外部的、表面的现象的经济学体系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开始尖锐化,这就促使一些经济学家逐步把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庸俗化以适应新的阶级斗争的需要2、人物,从18世纪末到1830年这一段期间,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J.-B.萨伊,英国的T.R.马尔萨斯、J.穆勒和J.R.麦克库洛赫等他们分别以“注释”或“通俗化”A.斯密、D.李嘉图著作的形式,把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理论庸俗化2、人物,1830年之后,法国和英国资产阶级夺得了政权在这个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N.W.西尼尔(1790~1864)、J.S.穆勒,法国的F.巴师夏等他们直接采用“修正”或“补充”古典政治经济学某一理论观点的形式而使其进一步庸俗化他们仍然自称是斯密、李嘉图的继承者,但对古典经济学进行根本性的修正2、人物,J.S.穆勒的理论体系却是19世纪上半叶各派庸俗经济学的大调和大综合。

      他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若干应用》一书,是19世纪中叶以后的几十年间西方最流行、最有权威的经济学教科书他的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是宣告古典学派时代的终结二、萨伊,萨伊,J.-B. Jean-Baptiste Say (1767~1832) 法国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萨伊的经济理论对以后的有很大影响1、生平和著作,萨伊生于法国里昂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商业随后往英国伦敦附近一商业学校求学,得以目睹英国产业革命的情况,并接触到A.斯密的经济学说1、生平和著作,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时,他正在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任职,拥护当时大资产阶级的执政,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并一度从军雅各宾派上台后,他感到不满转而反对革命 1794~1799年,萨伊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的主编,于该刊发表经济文章,批评国民大会活动,得到拿破仑(1769~1821)的常识,被委任为法官,又临时派往财政委员会工作1、生平和著作,1803年,他出版《论政治经济学,或略论财富是怎样产生、分配和消费的》(简称《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宣扬斯密的贸易自由放任思想,由于拒绝拿破仑要他彻底修改全书的要求而被降职,最后被迫辞去公职。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他又受到重视,被派往英国考察工业1816年起先后在法国阿森尼大学和工艺学院讲授政治经济学,他把讲稿整理为《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共 6卷)在1828~1829年间出版1830年萨伊还担任过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1832年11月15日逝于巴黎1、生平和著作,他的主要著作除上述二书外,尚有《政治经济学入门》(1815)、《关于政治经济学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商业普遍萧条的原因给马尔萨斯先生的信》(1820)、《政治经济学杂录和通讯》(1833)2、“三分法”,萨伊将政治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财富的消费,这就是著名的政治经济学“三分法” 他把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叫做“效用” ,认为生产不创造物质,只是创造效用物品的效用是物品价值的基础3、三要素论,萨伊认为生产是由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共同协力进行的,价值不全由劳动决定生产三要素分别提供“生产服务”,从而创造了效用,创造了价值这就是以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的庸俗效用价值论3、三要素论,对这三种生产要素的使用,要支付代价,也就是对它们各自提供的生产服务要给予报酬,劳动得工资、资本得利润、土地得地租。

      它们组成商品的生产费用,然后,用生产费用来决定价值 他还把生产费用和供求论结合起来,借助于供求关系,以随供给和需求的变动而变动的价格作为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4、分配“三位一体”公式,萨伊利用他的生产三要素论来说明工资、利润(利息)、地租的来源 他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各自提供“生产服务”,创造效用、创造价值,因而也创造了自己的收入,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土地—地租,这就是“三位一体”公式5、销售论-萨伊定律,萨伊认为购买效用或价值的手段也同样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所创造的其他产品所组成的,于是,生产就给产品创造需求 他认为货币并非一切交易的目的,只不过是媒介而已,在交换中,它只起“一瞬间”的作用如果一种产品难于脱售而产生过剩,并非由于缺乏货币,而是由于某些产品生产过少所致5、销售论-萨伊定律,他由此得出几个结论:生产愈多,销路会愈广;一企业的成功,有助于其他企业,全体利害与共;进口会给本国产品开辟销路;鼓励消费无益,重要在于激励生产 萨伊这一理论被称为“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需求”的市场法则,它被用来论证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存在的,否认资本主义存在供求脱节和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

      6、高级工资论,萨伊把利润即资本收入划分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利息和企业主收入认为利息是对资本的效用或使用所支付的租金,企业主的收入则是他从事冒险、监督和管理企业的“智能和才能”的报酬,归结为企业主高度熟练劳动的报酬即高级工资 他甚至认为工人的技能也是一种“资本积累”,也会获得象企业家那样的报酬,他称其为“劳动利润”三、马尔萨斯,马尔萨斯,T.R. 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1834) 马尔萨斯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土地贵族家庭1784年进入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大学毕业后,一度在家闲居,继又到剑桥大学继续研究1798年加入英国教会的僧籍,在英国萨里郡的奥尔伯里教区任牧师1、生平和著作,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社会变革的年代产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人口也迅速增加,但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发展,又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恶化,失业和贫困成为英国严重的社会问题1789年发生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英国劳动群众反对失业和贫困的斗争日趋高涨在英国出现了W.葛德文(1756~1836)等人主张社会改革的著作他们的社会改革思想十分吸引人心1、生平和著作,1798年,马尔萨斯因同他的父亲对葛德文著作的评价不一,匿名发表发表了《论影响社会改良前途的人口原理,以及对葛德文先生、孔多塞先生和其他作家推测的评论》即《人口原理》,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阐述自己反对社会改革的理由。

      1、生平和著作,随后,马尔萨斯到欧洲各地搜集资料,回国之后将原先的小册子加以改写,并于1803年出版了该书的第2版,原先只有5万多字的小册子被扩大为20万多字的一部著作,书名也改为《人口原理,或关于其过去及现在对人类幸福影响的见解;以及有关我们将来消除或减轻由此而引起的灾难前景的研究》(一译《人口原理》,又译《人口论》),并用真名发表1、生平和著作,马尔萨斯声称第2版大不同于初版,实际上基本观点并无变动,只是在抑制人口增长上加上了道德抑制,从原先通过增加死亡率改变为降低人口出生率来抑制人口增长这一著作在马尔萨斯生前出了6版,每版都有新变动,但基本观点没有变1、生平和著作,1805年马尔萨斯受聘任东印度公司创办的黑利伯里学院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1819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马尔萨斯的主要著作,还有《地租的性质和增长及其调节原则的研究》(1815)、《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实际应用》(1820)、《价值尺度,说明和例证》(1823)、《政治经济学定义》(1827)等2、人口思想,(1)人口抑制 马尔萨斯撇开社会制度,从两个抽象的所谓固定法则出发: ①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②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据此他作出论断,认为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限地较为巨大在无所妨碍时,人口每25年以几何级数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他说:“随便假定世界有多少人口,比方假定有10亿吧,人口将以1、2、4、8、16、32、64、128、256、 512那样的增加率增加,生活资料却将以1、2、3、4、5、6、7、8、9、 10那样的增加率增加,250年内,人口对生活资料即将成512对10之比”2、人口思想,马尔萨斯认为,由于人类不变的情欲而导致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但人口自然法则要求两者必须保持平衡因此,必然发生一种强大的妨碍,来阻止人口增加,这种妨碍就是贫穷与罪恶一切生物都有超越为它准备的养料和范围而不断增殖的经常趋势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均衡2、人口思想,除了饥馑、战争、疫病、贫困等所谓积极抑制以及一切性的罪恶及不正当行为的所谓预防抑制外,他对于人口增加的妨碍,除贫困与罪恶之外又举出了道德抑制,作为预防抑制的补充即无力赡养自己的子女者不要结婚或者晚婚,而在未婚前要保持贞洁2、人口思想,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抑制,罪恶和贫困。

      他认为所谓道德的预防抑制的有效作用值得怀疑,而人口的增加只能造成不断的苦难和罪恶2)引伸出以下几点结论,①失业和贫困并非社会制度造成,而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任何社会改革和农业条例,都不可能消除人口法则的压力废除财产私有制,实行婚姻自由,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势必刺激人口增加,但生活资料增长总是有限度的,即使建立起平等的社会制度也必然很快陷于瓦解 ②马尔萨斯极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反对社会改革他认为济贫法使无力维持家庭的人,也要结婚,生育子女,结果是使得贫民制造贫民2)引伸出以下几点结论,③财产私有制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因为财产私有制使人们不致因纵欲而生殖过多的子女它是发展人类的能力和智慧,培养和提高人类德性的最良好制度 ④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人的生活随工人人口的增减而进退3)理论的佐证,在《人口原理》第 2版后,他开始运用土地肥力递减规律作为人口理论的依据他认为当全部良田被占完后,食物的增加额必然依靠土地的改良但从一切土地性质来说,粮食不仅不会递增,而且必然会逐步递减3)理论的佐证,“不毛之地的改良,需要时间和劳动的工作,凡稍谙农事的人必然会明了耕作进展的比例而增加的年产量,和以前的平均增加额比较起来,必然是逐步地并不变的减少下去”。

      在他后来的著作中对这一规律论述逐渐加以完备,以此作为他的人口理论的基础3、地租思想,马尔萨斯认为,地租并非由于土地垄断,而是农产品价格经常超过其生产成本的结果其原因是由于土地生产的必需品多于农业生产者的需求量 由此他得出结论说:地租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高额地租意味着国家富足、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低额地租标志着相反的情况 马尔萨斯还认为,英国作为独立国家,应该使粮食自给自足,4、利润的来源,马尔萨斯是D.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反对者他认为商品的购得劳动量包括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加预付资本的利润,把利润直接包括在价值规定中,从而把利润看成是交换得来的让渡利润4、利润的来源,马尔萨斯看到劳动和资本交换是不等的,认为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等于它本身的价值加上利润马尔萨斯认为工人的劳动耗费已全部得到报酬,认为利润从交换中产生,但资本家之间的交换不可能产生利润资本家的利润只能依靠只买不卖的消费者付给,如地主、官吏、牧师等阶层的购买否则,就会出现需求不足,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5、价值论,马尔萨斯断言价值不是由生产上耗费的劳动来决定,而由购买到的劳动决定,购买到的劳动包含了实际耗费的积累劳动和直接劳动再加上以劳动表示的全部预付资本的利润额,这几个部分构成生产费用。

      他与萨伊一样把供求论引进来,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生产费用,从而决定价值的大小四、穆勒父子,1、穆勒,(1)生平 J. James Mill (1773~18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