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其翻译.doc
10页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其翻译 摘要 语言与文化亲密相关,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不同语言中的比喻不同的文化内 涵因此在学习英语比喻的过程中,比喻的文化差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 过举例从词汇多方面分析比拟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进而总结英汉互译的方法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英汉比喻;文化差异;翻译 abstrat languageandulturearelselyrelated.differenesinulturealaysinfluene thefeaturesflanguage.assignifiantpartsflanguage,figuresfspeehhave differentnntatinsunderdifferentulturalbakgrund.hene,hilelearning figuresfspeehinenglish,eustpayhighlyattentinttheultural differenes.thisartileisabutntrastntheulturaldifferenesffiguresf speehbeteenenglishandhinesebyexeplifiatin,thenseethdsf translatinnerningfiguresfspeeh. keyrds:languageandulture;figuresfspeeh;ulturaldifferenes;translatin 引言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由于英汉民族文化上的差异,造成比喻中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即使是同一喻体,也不能唤起相似的情感,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在学习和运用英语时要留意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异同,应该比照喻这一语言现象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展深化剖析,深化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传递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一.文化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汉语中的“文化〞最初见与?易经?的“人文化成〞,“观夫天文,以察时变,观夫人文,以化天下〞[1]在此文化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而英语中的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ultura意思是“种植〞“耕作〞和“养殖〞,后来逐渐引申为“文明〞“教养〞及对人类心灵,情操的陶冶育化之意历史的开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文化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获得了新的深度和广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1.人类社会历史开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的用语,指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的是同一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才能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程度[2]英文的?梅里特学生百科全书?〔eritstudentenylpedia〕将ulture定义为:thepatternfbehaviraquiredbyanthrughsiallearning.theulturefagrupfpepleisitsentireayflife.ultureinludeseni,tehnlgial,andsientifiethdsfdealingiththephysialenvirnent;rulesfrregulatingplitialandaesthetiandreligiusbeliefsandpraties.(thisbraddefinitindiffersfrtheppularneptinfultureaspetrypainting,usi,rtheraesthetiativities)。
[3]美国翻译家奈达〔e.a.nida〕认为文化可以简明的定义为:“thettalityfbeliefsandpratiesfasiety〞,钱穆先生在?文化学大义?中指出;“文化是指人类生活的总和,而人类生活那么是多方面各种局部之配合〞[4]可见文化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总和,语言当然也属于文化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语言也有所进步语言与人类的社会理论活动息息相关,语言的产生和开展成了文化产生和开展的关键,没有语言,文化的获娶传播、继承和开展就成为不可能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恩格斯就指出;“语言是从文化中并和文化一起产生出来的,……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他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变成了人的脑髓〞比喻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也随着社会的开展而开展,但是由于中西价值观念、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差异,使之在语言运用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古往今来的文人哲士都强调比喻的重要性,英国现代辞学家理查德曾指出:“比喻是无所不在的语言本质〞,“没有比喻我们就不能流利地说上普普统统的三句话〞[5]法国的史学家朗松〔.lansn〕也说过:“假设没有比喻,讲话和写作会成为不可能,它是人类语言最丰富的表现手段〞;陈马骙的?文那么?那么称:“易之有象,以尽其意,以达其情。
文之作也,无可喻乎1[6]足见比喻的重要性 英语与汉语都广泛地使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在英汉常用的比喻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火上加油〞〔addfuelttheflaes〕,“空中楼阁〞〔astlesintheair〕,“滴水穿石〞〔nstantdrppingearsthestne〕都以“鹿〞比喻“温顺〞〔astiidandtaedasdeer〕;用“猴子〞比喻“淘气顽皮〞〔asnaughtyasnkey〕;以“蜗牛〞比喻“缓慢〞〔asslassnail〕 二.比喻文化内涵差异的比拟 英语中有许多的现成的成语比喻,例如,出自圣经中的有:“asldasethuselah〞(像玛士撒拉一样的老);“asiseassln〞(像所罗门一样的聪明);“asrihasje〞(像犹太人一样的富有)等等[7],在汉语中也有生动的比喻,例如火中取栗“pullhestnutsutffire〞;肉中刺、眼中钉“athrnintheflesh〞;铁证如山“unshakableasuntain〞等等[5]这些比喻涉及历史典故、宗教信仰、文化风俗、天文地理、动物和植物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社会文化的缩影。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而比喻那么是其中富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的代表,不同的文化社会就使其语言中的比喻有很大的差异下面主要从自然现象.颜色.动物和植物这四个方面来阐述社会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对自然现象表达的影响 在众多的喻体中,我们发现自然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共同认知对象这类现象对人类来说,无古今之别、疆域之分因此尽管不同的民族以自然现象作为喻体的语境不同,传达的情感有异,但基于共同的认知经历,人们对这种比喻的承受心理大体一样比方说英语比喻中的“athunderfapplause〞(雷鸣般掌声)、“atlightingspeed〞(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之势),在汉语比喻中,有些比喻的表达在英语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手法,如汉语成语杞人忧天“tentertaingrundlessfearsrunneessaryrries〞,英语中就有类似的比喻“berefrightenedthanhurt〞,水中捞月“taththenintheater,takeareipratialattept〞,英语中的类似比喻有“fishintheair;ryfrthen;aildgsehase〞。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类中西通用的事物在认识方向不会产生误解,但是这种中西方通用的事物一旦与民族的特定的心理因素、文化传统联络在一起的时候,在跨文化的语言交际中就会产生附在文字信息上的“超语言信息〞例如对于“西风〞和“estind〞的理解,中国人与英国人假如不互相理解各自的文化,就很有可能产生误解由于两国的地理位置不同,当大西洋上的西风刮起来的时候,在英国正是春天降临、万物复苏的季节,而在中国,那么正是深秋或隆冬,天气变冷,树木凋零因此,“estind〞对于英国人和“西风〞对于中国人所产生的联想必然是截然不同的英国大诗人雪莱〔byssheshelly〕在?西风颂?〔dettheestind〕中就对estind进展了高度的赞扬,把它比作希望和力量的象征[8]诗中的名句“ifinteres,anspringbefarbehind?〞〔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已广为流传然而,“西风〞这一英国人心目中的美妙形象在汉语中却成为了凄凉、萧条的代名词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白在?忆秦娥?中写道:“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在这些诗句中,“西风〞都被赋以悲凉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地理位置也会影响一个词的文化内涵,从而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于思维的影响 〔二〕文化差异对颜色比喻的影响 英语比喻中的“theleavesturnyellinautun〞(秋天叶子变黄了);“beredithanger〞(气得脸通红);“thehiteterrr〞(白色恐惧)可以看出颜色在本质上对各个民族是一致的,中西方人对颜色刺激的感受从理论上讲并无质的区别 然而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颜色词带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 “red〞〔红〕西方人从斗牛的传统文化中感受受到了“red〞有着危险的含义“red frdanger〞,而用来激怒牛的红布“redflag〞被喻为“令人恼怒的东西〞sarlet〞〔猩红〕作为最深沉的一种红色,在英语中有“淫荡〞的含义,比方说“asarletan〞是指一个淫妇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thesarlet〞?红字?即指红色的a字母,是美国早期移民通奸的记号在汉语中黄色是大自然的颜色,而土地对中华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土地之色被看作帝王的之色,倍受敬仰,其在古代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尊严,如“黄袍〞,“黄榜〞,而穿黄色的衣服也是帝王的特权。
中国人也自豪的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这是一种令人不快的、讨厌的颜色,含有胆孝卑劣等意,如“yellbelly〞(胆小鬼)、“yellstreak〞(生性软弱)、“yelldg〞(卑劣的人)、“yelllks〞(指阴沉多疑的性格)[9]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只有在理解原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的根底上,才能探究和把握颜色词语的真实含义,尤其的起微妙特点的象征意义 〔三〕文化差异对动物比喻的影响 不同的民族心理对不同的事物做出了迥异的价值取向,在英汉比喻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表达同一个含义的喻体的采用也是各不同的,而其中动物所引起的词义联想的差异及文化内涵是十清楚显的 中国人有被称为龙的传人,在中国龙享有崇高的地位,古代皇帝被叫做“真龙天子〞,更有“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之类的成语,然而在西方人看来“dragn〞〔龙〕是一种凶残肆虐的怪物,称为:“ythialnsterlikereptile〞(像爬行动物般的神秘巨兽),常用来比喻邪恶权力或恶人假如说“hertherisarealdragnther.〞其意思是说“她母亲待她像个恶魔〞[10]可见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使得人们对于龙的褒贬也是不一致的。
就“dg〞而言,英汉两国人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它在英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所反映的民族价值观念是不同的在英国,狗被看作是人类最忠诚可靠的朋友,对其有一种特殊的爱惜之情,甚至将它看作终生伴侣、生命的寄托,故在英语中关于赞扬狗的习语很多,如“lvee,lveydg〞(爱屋及乌)、“lukydg〞(幸运儿)、“tpdg〞(最重要的人物)等等也有少量含有贬义的词,如“thedirtydg〞(这个狗东西)、“yelld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