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相关调查.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33054359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0.34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项目编号云南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中期检查项目名称云南省大理州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申 请 者 * * 所在院(系) *****学院指导教师 * * * 联系 ***********电子信箱 *****申 请日期 20**年**月**日一.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二. 研究的方法三. 现阶段的成果1. 文献综述1.1传统农民的角色定位1.2农村人力资源涵义、开发及现状1.3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的涵义及其特点2. 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框架体系的确立2.1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概念的界定2.2国内关于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研究的背景2.3国外关于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研究的背景2.4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对比3. 问卷的设计四. 下一阶段1. 将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研究与社会发展相结合1.1我国“三农”新形势的特征和要求1.2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背景和使命2问卷发放调查以及数据统计分析3.进行现状分析3.1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研究3.2相关政策与青年劳动力本身比较分析4提出对策(针对政府、社会、农村及农村青年劳动力本身)、研究的背景1、国内关于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研究背景农村青年决定着农村的未来,青年人力资源是农村发展的中坚力 量,在我国农村从业人员中,18-35岁的青年人口占有很大的比重,尤 o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或者人口较多的地区.同时,作为农村新生代力 量的青年人群,他们有着更强的求知欲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且,作 为农村发展中最灵活的因素,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 活力.据调查表明,农村外出劳力的平均年龄为29.5岁,即在全国的 外出流动人口中,以18-35岁之间的农村青年为主。

      如表1-1我国外出流动人口年龄分布饼状图□ 25-30■ 35-55□ 55-80□ 15-18■ 18-25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提高,农村中出现越来 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而作为农村劳动力主体和骨干力量的农村青年劳 动力资源更是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大降 低,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特别严重在农村,虽然有很多青年人选择 进城务工,但现在基于对城市就业压力,城市住房紧张,子女教育问 题,家有“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等诸多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 的农村青年都选择最终回到农村虽然从我国的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具备 很多有利条件,但是农村建设发展还面临很多的问题和矛盾:一是农 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突出我国人均资源较少,而且在 相当长的时期内耕地缩减,淡水短缺,人口增加的矛盾无法解决,一 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还在继续,持续提高农业产出的水平确保粮食安 全和生态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布不高农 业的现代化水平低,物质技术装备差,在很大程度上仍在靠天吃饭 三是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目前农村社会发展与城市差距很大,上学难, 看病难,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设施薄弱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农民盛 会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农村虽然有了很快发展,但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五是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 碍突出重城市,请农村,城乡区别发展形成的二元结构还未根除 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的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改革攻坚 的任务十分艰巨种种不利因素告诉了我们新农村建设困难重重,但与困难同时 出现的是机遇和挑战,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党政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 动性,制订科学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投入更大精 力建设新农村而作为农村劳动主力军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则肩负了沉重的使命,作为农村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促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早日实现贡献自 己的力量2、国外关于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研究的背景关于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研究,最早的当数美国学者沃尔什 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其后便是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 者西奥多w舒尔茨,其代表作《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 用》,《人力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里S贝 克尔,其代表作《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分析》,20世纪后期以来,关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类型,特点,作用, 对象和范围等等,国外已有众多专家学者涉足并有较为系统的理论, 国外代表人物有 Rothwell ,Jerry w Gilley , Leanard Nadier 等等。

      而关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的研究,无论是在经济学界、社会 学界、还是人口学界,均已有较多的研究学者和研究成果国际上关于青年工作既有国际间或区域间管理机构或研究组织, 又有适用于全球或一定区域范围内青年发展的行动纲领或措施虽然 尚未有专门研究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机构和组织,但这些青年组织或活动把农村青年人力自由的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予以重视,经我们总结归纳得出影响较大的几个案例:(1) 1985年联合国大会的“国际青年年”本次大会首次给青 年下了定义,将15至23岁之间的人定义为青年2) 联合国大会在1995年12月14日14时50/81号决议中通 过《到2000年及以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时,重申了联合国将青年定 义为15到24年龄阶段的人然后它进一步表明:除上面提到的青年 统计上的定义外,青年的含义在全世界各地的不同社会中千差万别, 而且青年的定义也随着波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环境而不断变 化1985年以来;联合国系统内的统计部门都采用15到24岁的年 龄段来收集全世界统计数据1973年以来,联合国已就世界青年现 状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并发表了全球《青年现状统计图与指标 »3) 1988年,联合国185个成员国中已有153个制定了跨部门 的国家青年政策,这就意味着83%的成员国如今都有了国家青年政策; 已有167个国家建立了青年协调机构;已有约114个国家实施了全国 青年行动纲领。

      这些表明了联合国成员国在制定和实施全国青年政策 与方案中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1998年只有35%的成员国表示他们 实施了全国青年行动方案,但2008年该比例跃至78%如下表1-2 所示(2)表1-2各国政府实施《到2000年以及以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的总结列表:类别数目百分比已制定全国青年政策的国家17885已成立全国青年协调机构(如部门、理事会或委员会)的国家18893已实施全国青年行动方案的国家11360已米取以上三种行动来实施纲领的国家9045(4) «到2000年及其以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为改善青年人状况的 国家行动纲领和国际支持提供了政策框架和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 行动纲领》特别注意各种措施,以便加强国家在青年领域内的能力, 并提高青年人充分、切实和富有建设性地参加社会的机会数量和质 量《行动纲领》提出要处理影响所有青年的十个核心问题:教育、就 业、贫穷与饥饿、健康、环境吸毒、青少年犯罪、闲暇活动、女孩与 女青年,以及青年对社会生活和决策的全程有效参与5) 2008年10月26日,亚太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通过《亚太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北京宣言》该宣言《到2000年及其 以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的指导下,提出采取一些切实可行措施重视 青年问题,提高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

      回顾全球范围内青年发 展的优先领域,我们特意把亚太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划分为四个区域: 教育、健康、就业、参与本次会议就这四个领域提出了一些建议, 每个建议都着眼于加强亚太地区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地区合作6) 2007年8月第五次联合国系统世界青年论坛举行,会议通过《 青年行动计划》,该计划制定作为青年非政府组织、联合国系统和其 他政府间组织对青年参与人来发展做出的一项共同承诺,旨在推动 “青年参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深信青年的参与式全人类发展的一个 先决条件7) 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均在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 青年发展方面,在援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贫困地区农村青年入学 和接受教育培训方面,开展了一些列援助计划取得了不少成果8) 欧洲青年中心工作作为具备居住设施的国际培训和会议中心, 为组织各类欧洲非政府青年组织领导人的培训、论坛和其他活动提供 活动场地、设施和顾问支持;重点开展以人权、民主、法制等为核心 理念的培训以及跨文化的研讨交流中心有专业的咨询队伍,为筹备 和举办青年活动提供教育和技术帮助;每年为活跃于各种青年组织及 青年自发团体中的青年,组织一系列培训课程,课程着眼于欧洲青年 活动、国际合作、跨文化教育、工作方法等,特别是跨文化学习交流。

      二研究的意义在总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云南大理州,农村发展、农民收入偏低一 类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农民收入问题上,虽有鼓励农民进城务工一 类的方法,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却使得城乡二元分化更加严重,而 且城市人口负担增加,同时流动人口增加也对社会的治安形成了隐 患由于历史、政治、自身条件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一直是大 理州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软肋,在农业人口比重如此之重的云南来说, 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大理州社会发展的必须的一个历程农村虽然在社会发展上落后于城市,但也有一些城市不具备的条 件,如何挖掘开发利用好这些条件,就成了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而 今更是可以借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东风,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下 如何利用好自身资源条件,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尽快赶上发展 的步伐,就成为了一个关键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年劳动力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青年——农村人力资源的主力军1、传统农民的角色定位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peasantry) 主要追求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也是不同于充分 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的 所谓的职业农民(farmer)。

      3)邓津文:《从传统农业到职业农民》关 于传统农民的特点,马克思在谈到法国的小农经济时曾说过:“小农 人数众多,他们中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并没有发生各种多的关 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相互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 他们“没有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各种不同的才能,没有丰富的谁会 关系每一户差不多都是自己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 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自然交换,而不是靠社会交往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 可见,由于分工不发达,农民在实质上是同质的,这正是传统农民的 本质特征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民人口着很大的比例,如下表1-3表1-3全国农村人口增长比例图在我国,传统农民的特点有着丰富的内涵由于城乡二元化 结构将农民自然地定格于农村的事实,以及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传 统农民与其所在的村庄,农民角色本身与其相适应的社会地位是有机 地融为一体的尽管农民的具体角色取决于个人素质、家庭与社会环 境,但角色本身的选择并非个人能力所及,一切都是由血缘、地缘和 文化传统决定的结合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传统农民的角 色定位有以下几个特点:传统经验、尊崇习俗的经验型。

      从原始农 业到传统农业,我国农业历经数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 统农民的身份和角色定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一直到20世纪二三十 年代,在近代思想家的影响下,乡村教育被认为“立国根本之大计” 农民的身份和地位也随之终于有了历史性的转机但是,这些思想和 运动只是让农民有了一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的接受教育的待遇之一几 千年传统农业文化影响下的农民,他们的生产劳动、生活观念、消费 意识等依然依靠子承父业、亲子传承的思想继承和经验传递,依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