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ppt
43页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社会心理学(12) 陈舜文 清华大学通识教育n生活中什么事情最会使你感到快乐? 赚大钱 身体健康 实现自我潜能 良好的人际关系 ……n许多研究发现:有亲密社会连结网(包括朋友、 情侣、同事、家人等)的人,比孤立的人更快乐 满足、身体健康且寿命较长n什么因素使两人互相喜欢(人际吸引),进而发 展成长期关系(友谊或爱情关系)?n亲密关系有哪些形式?人们又是如何维持这些关 系?要点n了解影响人际吸引与第一印象的各项因素n亲密关系与爱情的类型和成分n探讨亲密关系之发展的各项论点l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n时空接近性(proximity)或熟悉性(familiarity) 我们愈常见到或互动频繁者,愈容易成为朋友•宿舍安排研究(Festinger et al, 1950)(p.411) 随机分配MIT学生住进十七栋公寓,每栋十户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n时空接近性(proximity)或熟悉性(familiarity)•宿舍安排研究经过一阵子,要求每户列出最要好的三位朋友60%住户提到的是住在同一栋的人41%提到隔壁邻居22%提到同一层隔两、三家的邻居10%是住在两端的住户住在楼梯口与邮筒附近的住户,比同层其他住户 ,拥有更多其他楼层的朋友。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n时空接近性(proximity)或熟悉性(familiarity) 近水楼台、见面三分情 从宿舍安排研究可知,接近效果不单取决于物理 距离,心理距离或功能距离更为重要•单纯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 一再接触或见到某对象,便会对该对象产生好感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n时空接近性(proximity)或熟悉性(familiarity)•单纯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 上课出席实验(Moreland Feingold, 1992; Langlois et al., 2000)长期而言,外貌与婚姻或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很小 (Berscheid, 197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n外表吸引力•「美就是好」的文化差异 个人主义文化vs集体主义文化 不同文化中对于正面特质的判准不完全相同, 因此外表会连结至不同特质 美国与加拿大:外表好看者被认为较坚强、强 势、有主见 韩国:外表好看者被认为较会关怀他人、大方 、正直、敏感Wheeler & Kim, 199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n综合上述各项人际吸引因素,根据人们经验回 忆报告(Aron et al, 1989):在爱情关系中,回报式喜欢和吸引力(包括外 表和人格特质)较重要,相似性与接近性则次 之。
在友谊关系中,相似性、接近性、回报式喜欢 和吸引力都一样重要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l亲密关系 长期或亲密关系较难从事科学方法研究,因为无 法采用实验法,不能随机分配参与者,亲密感觉 也很难测量n爱情的成分与类型 爱情能定义吗? 许多心理学家尝试用不同方式分析爱情的类型或 成分,并建立各种爱情类型量表亲密关系的性质n两类爱情类型(Hatfield, 1988)•狂热式爱情(passionate love) 强烈渴望伴随生理或情绪激动当对方有所回报 ,会感到满足与狂喜,若对方无回报或拒绝,则 感到悲伤难过较常出现于爱情关系初期亲密关系的性质n两类爱情类型(Hatfield, 1988)•友谊式爱情(companionate love) 具有安全信任与深切关怀的稳定情谊,自我揭露 程度较深且广,但不必然带有激动或狂热的感受 较常出现于爱情关系后期狂热式爱情量表(p.429)亲密关系的性质n爱情三元论(triangle theory of love)(Sternberg, 1986) 此理论认为爱情具有三项基本成分或元素,这些 成分可互相组合,形成不同类型的爱情•爱情的三项基本成分: 亲密(intimacy):温暖的情绪、亲密感、分享感受 激情(passion):生理或性的吸引力 承诺(commitment):对关系的理解与维持亲密关系的性质l爱情三元论亲密喜欢浪漫爱迷恋 激情 虚幻之爱空洞之爱 承诺友谊爱圆熟之爱亲密关系的性质n爱情的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中,人们所重视的爱情类型或成分,是 否有所不同?•美国情侣较重视狂热式爱情,华人较重视友谊式 爱情(Gao, 1993)。
•华人所谓的「恩爱」,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所重 视的「浪漫爱」意义相同吗?•日本文化中的amae(撒娇),表示一种正向情绪 状态,是指成为被动的爱的对象,被对方纵容、 照顾,像是母亲与婴儿间的关系 英文中最接近的概念是dependency(依赖),但在 西方文化中,成人的依赖通常被认为是心理或行 为不适应的现象亲密关系的性质n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为何 如果你并不爱某个男性(或女性),但对方具备 所有其他理想特质,你会愿意与这个人结婚吗?•询问美国学生,1967年时,35%男性与76%女性 回答愿意1986年时,14%男性与20%女性回答 愿意Simpson et al., 1986)•当代跨文化比较显示,只有4%美国人、5%澳洲 人、8%英国人答愿意,表示他们普遍认为爱情在 婚姻关系中相当重要;而有49%印度人与51%巴 基斯坦人,愿意在上述没有爱情的情况下结婚 (Levine, 1995)亲密关系的性质n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为何•个人主义文化(如美国社会)强调浪漫爱,爱情 是个人的强烈情绪经验,婚姻是当事双方自行决 定的事•集体主义文化中(如东亚社会),恋爱双方常必 须考虑彼此家族的期望与看法,婚姻是两个家族 的事,甚至常是由双方家庭所安排。
你觉得我们社会中对于爱情的观念或价值是否在 改变?当决定是否结婚时,你会考虑什么条件?n无论如何,爱情或许具有某些全人类共通的特性 ,但这样的状态如何被体验、表达、记忆与受重 视的程度,则受文化价值或社会规范所影响亲密关系的性质l亲密关系的发展n演化心理学对爱情的观点•生物的fitness是以「生殖成就」作为判断标准,亦即将基 因传递至下一代的能力•对雌性而言,繁殖需要付出许多时间精力,为了达到最佳 生殖成就,她们必须仔细盘算何时及与谁繁衍后代但对 雄性而言,繁殖付出成本较低,因此会尽力频繁与许多雌 性配对•依此观点解释人类在择偶时采用的不同策略:女性会寻求 能够供给后代所需资源与支持的男性,因此较看重男性的 经济与事业成就男性则会寻求最能成功繁衍后代的女性 ,因此较看重年龄、健康与外貌•「爱情」则是有助双方繁衍与照顾后代的副产品 你同意上述解释吗?为什么?(pp.435-437)亲密关系的发展n依附型态理论(Attachment style theory) (Ainsworth et al, 1978) 此理论原本是探讨儿童对于主要照顾者的行动方 式,并予以分类,后来引申作为分析成人在亲密 关系中的感受与行动方式。
•依附型态理论默认:我们在婴幼儿时期所学习到 的依附型态,将伴随我们至成年,扩展至其他亲 密关系之中•三类依附型态:安全型、逃避型与焦虑矛盾型亲密关系的发展以下哪个描述最能描述你的感觉?21%19%焦虑矛盾型依附(anxiety/ambivalent style) 我常担心我的男(女)朋友不是真的爱我,或 不是真的想跟我在一起我很想跟人完全融成 一片,这想法却常把对方吓跑23%25%逃避型依附(avoidant style) 我有时候觉得跟别人亲近不太舒服,我觉得很 难完全信任他们,我也很难依赖他们当别人 跟我亲近时,我会感到紧张,而且我的男(女 )朋友常会要求亲密到使我感到不舒服56%56%安全型依附(secure style) 我觉得跟人亲近很容易,我容易依靠别人,也 容易让别人依靠我我不担心被抛弃或跟别人 走得太近大学生报章读者亲密关系的发展•安全型依附(secure style) 儿童:陌生环境中,父母在场时会探索环境,父母离开时 会焦急,父母回来则高兴Ø成人:可以与他人亲近且舒适地交往,不会忧虑遭抛弃或 害怕关系亲密此类型者最能维持长久稳定的爱情关系•逃避型依附(avoidant style) 儿童:父母在场时不理会父母,父母离开时不会难过,父 母回来时也不在意。
Ø成人:他人亲近时感到不舒适或紧张,难以信任他人•焦虑矛盾型依附(anxiety/ambivalent style) 儿童:父母在场时黏着父母,父母离开时大声哭泣,父母 回来时表现生气或轻视Ø成人:担心遭到伴侣抛弃,要求极度亲近,有时可能反而 吓到对方亲密关系的发展n探讨儿童期与成年依附型态关联之研究,大多采 用相关法或观察法,而且因为对于过去儿时事件 的回忆很容易有误,因此不能肯定儿时经验与成 人关系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n针对成年时期的依附型态:•安全型依附者的亲密关系维持最久,对关系满意 度也较高矛盾型依附者很快便进入浪漫关系, 但维持时间最短逃避型依附者最不可能形成浪 漫关系Campbell et al., 2005)•「焦虑矛盾型女性」与「逃避型男性」虽不十分 满意,却也可能维持关系Kirkpatrick & Davis, 1994) 因为符合性别刻板印象,所以可以互相容忍?亲密关系的发展•每个人的依附型态可能因关系进展以及社会经验 而改变人可以从经验中,习得如何运用较健康 的方式来建立关系•人们表现出的依附型态,主要是源自关系对象之 行为以及双方共同建立之关系类型换言之,个 人可能在某一段关系中表现出安全依附,却在另 一段关系中表现出焦虑矛盾依附。
Simpson et al., 2003)亲密关系的发展n社会交易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人际关系的经济学模型•效益主义的预设: 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基本动机是以最小「成本」 获得最大「酬赏」 成本和酬赏不一定是具体有价物,可包括任何导 致快乐或不快的事物,例如:赞美、爱情、劳务 、地位等•社会交易理论预期:人对于成本愈低且酬赏愈高 的关系,满意度愈高•可用于解释友谊或爱情关系的维持与改变亲密关系的发展影响特定关系之承诺的三项因素:•比较基准(comparison level) 个体预期在特定关系中,可能获得的得失结果Ø高比较基准者对关系的期望较高,希望获得的较多Ø低比较基准者对关系的期望较低,希望获得的较少•替代比较基准(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s) 个体预期在其他关系或生活方式中,可能获得的结果Ø若有更好的替代关系,则对当前关系的承诺较低Ø若其他替代关系不好或更差,则即使对当前关系不满意, 也较不会离开•投资(investment) 到目前为止对于关系已经付出且无法回收的成本亲密关系的发展•承诺的投资模式(investment model) 替代比较 基准投资承诺程度酬赏阿美和我都很 喜欢郊游登山成本虽然我们在政治意见上不太相同比较基准我仍觉得我们之间 比我预期要好!满意程度我对我们的关系感到满意最近我遇到一个 很棒的女生但想一想我和阿美 已经认识两年,她 这么了解我....我还是会继续 和她在一起亲密关系的发展•承诺投资模式的检验(Rusbult, 1983)(p.445) 针对大学生情侣,分别测量满意程度、替代比较基准和投 资程度,用这三个变项来预测数年后关系维持或结束。
满意程度替代比较基准投资亲密关系的发展人际关系中只追求最大效益,不讲「公平」吗?n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此理论认为,人们在「公平」的关系中,才会觉得最快乐 满意,关系也才会最稳定「不公平」时,关系双方都会 对此状态感到不舒服 「公平」是指:自己的酬赏和成本之比例和对方相同或差 不多•「受益过多者」会感觉依赖对方或罪恶感 「受益过少者」会感觉怨恨或被占便宜,通常也比「受益 过多者」更不满意•依据此理论,人会倾向选择与自己各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对 象做为婚姻对象,包括外表、能力、身家背景等 亲密关系的发展n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 根据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