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游子吟,孟郊,诗歌鉴赏.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36790812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7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游子吟,孟郊,诗歌鉴赏篇一:孟郊《游子吟》赏析 游子吟 作者: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2、意恐:担心 3、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5、归:回来,回家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一走很晚才会回来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生活贫困,曾漫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屡试不第46岁始登进士第,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阳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4岁时贫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于流俗他在《赠郑大了鲂》中写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现出他的创作思想他的诗以五言古体见长,不蹈袭陈言,不滥用典故辞藻,擅长白描手法而又不显浅薄平庸,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

      其代表作如反映时代现实的《征妇怨》、《感怀》、《伤春》等;表现人民疾苦的《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表现人伦之情、骨肉之爱的《游子吟》、《杏殇》等;描绘自然景色的《与王十二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虽然角度不同,却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郊诗的特色历代诗坛对孟郊的作品褒贬不一孟诗多苦语,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因此后世论者把他们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孟郊诗为“元和体”一种,唐人李肇《唐国史补》有“学矫激于孟郊”说宋代江西诗派瘦硬生新的风格,也受其影响宋人宋敏求编录《孟东野诗集》,10卷,存诗511首,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篇二:《游子吟》解析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译: 慈母手中的针线,化作了游子身上征途的衣,临行前,您将针脚儿密密地缝,只担心,孩儿此去,久久不能归儿心如同那小小的草,怎抱得,慈母恩德,常与春阳同光辉 赏析: 用常得奇,是诗的上乘境界这诗读来极朴素极自然;然而细味,可见匠心诗人不直接抒写对家乡老母的思念,却从衣上线脚生发,极写老母恐儿迟归,以见游子思母之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结句也就水到渠成了大凡作诗,涵盖性的抽象较易,而细微入神的描摹最难。

      密密缝”、“迟迟归”是细推孟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孟诗“托兴深微,结体古奥”,本诗是一例;而“密密”、“迟迟”的叠词运用,是最显著可味的,请取《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与之对读,当有所解会篇三:古诗《游子吟》片断赏析-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15课古诗《游子吟》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学片断: [片断一]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寄宿生,老师想问问,星期六回家,妈妈会为你准备些什么?星期一返校时又会为你准备些什么? 生1:妈妈总要烧许多好菜给我吃,星期一返校时,妈妈要给我带许多水果生2:妈妈总是烧我喜欢吃的菜星期一,给我准备好换洗衣服,送我上车 生3:我妈妈要亲自到站点接我,帮我拿东西;星期一返校,妈妈又亲自送我上车,还叮嘱我好好学习,晚上要盖好被子,不与同学打架 ?? 师:是啊!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用爱心教会我们吃饭,走路,做人??,母亲的爱是伟大崇高的,朴实无私的,你们可知道唐朝诗人孟郊也有这样一位可敬的母亲吗?请看图片:(出示课件,配乐播放图片)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想一想,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会怎样为儿子准备行装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想像人物的语言、心理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生1:我仿佛看见在微弱的灯光下,孟郊的母亲一针一线地缝着,不时地用手理了理额前的白发,她想;这次郊儿出远门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要把衣服缝结实些 生2:母亲密密地缝着,也许是年纪大了,眼睛花了吧,只见她眯起眼睛看那针脚,她心里想:明天郊儿要出远门了,我要把衣服缝牢固些 生3:在微弱的烛光下,孟郊的母亲深情地缝着,也许她缝了很久,太累了,瞧,她不时地放下针线,揉揉眼睛,再用拳头捶捶自己的后背,她对身旁读书的孟郊说:“郊儿呀!出门在外,你要学会照顾自己 ?? 师:是啊!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深情,因为你们都感受到过这样的母爱,所以你们的想象真是太好了! [片断二] 师:那么你们能否想像一下母亲送孟郊时会说些什么? 生1:母亲将孟郊送到村口,对孟郊说:“在外面要学会自理,天冷了,要随时增添衣服,晚上要盖好被子,别舍不得用钱,苦了自己,要当心小偷 生2:母亲会说:“你出门是为求学读书,一定要刻苦学习,可不要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要多写信回家,让娘放心 生3:母亲会说:“郊儿,有句话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希望你在外能自觉学习,争取考个状元回家,为咱穷苦人扬眉吐气。

      生4:母亲会说:“郊儿,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娘相信你这次入京赶考定会榜上有名;即使榜上无名,你也不要灰心,早点回家,娘等着你 ?? 师:听着母亲的“唠叨”,每一个人都会感到母爱的细腻、深情,感到母爱的温暖幸福,你们为孟郊有这样一位好母亲而骄傲高兴吗? [片断三] 师:早晨,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显得勃勃有生机,孟郊看到此情此景,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1:太阳出来了,孟郊抚摸着昨夜母亲为他缝制的衣服,注视看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太阳的光辉吗? 生2: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显得勃勃有生机,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路边生机勃勃的小草,心里感慨万千,他想: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我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生3:孟郊牵着母亲长满老茧的手,望着母亲饱经风霜的脸,感激的泪水不住地流淌?? 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儿子的爱心,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呢?让我们以祟敬饱满的感情地来朗诵这首母爱之诗吧! 生:齐读课文 [片断四] 师:母亲用爱心养育我们,用智慧启迪我们,用美德陶冶我们,用真情沐浴我们,她们是多么可亲可敬啊!谁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伟大无私的母爱? 生1:世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生2: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滋养,儿女的成长归功于父母的培育 生3:养儿方知父母恩 生4:母爱是春天温暖的阳光,母爱是夏天习习的凉风,母爱是秋天累累的果实,母爱是冬天熊熊的火焰 ?? 教学评析: 一、渲染情境,引导感悟体验 教师创设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利用寄宿学生回家返校这一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融入学习,为学习古诗领悟母爱作了较好的铺垫 2、借用课件图片,引导学生走进图文情境,引导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动作等,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领悟、体验、表达 二、注重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感悟、体验积累的过程,更是学生独特感受与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通过引导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不断为学生提供感悟、体验、表达的机会,从而不断加强语言积累,提升语文素养,展现个性该教学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一具体目标,使阅读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游子吟,孟郊,诗歌鉴赏》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