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英语教材语法编写方式的比较研究.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6849307
  • 上传时间:2018-04-0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06.5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罗 r 小 学 英 语 卞 . -. 蓑语 崧 s 研竞 小学英语教材语法编写方式的比较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编辑室周 佳 全国小学英语教材经教材审定委员会通 过的已达到了三十多种由于各出版社和编 写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对新课标的把握程度 不同, 这些教材在难度把握、 内容编排上表现 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目前 , 全国各地在教材选 用上多以教材销售方和专家的意见 为参考依 据 , 而较少对校方、 教师、 学生的实际使用进行 深入调查, 尤其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撑本文试 图通过实地调查 , 结合文本对 比分析 , 对新课 改后的几种小学英语教材的语法编写方式进 行比较分析本文的研究 旨在为教材编写者 提供参考数据, 协助他们优化现有教材 , 同时 为学校选用教材提供一些依据 一 、研究问题的界定 语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如语法与 意义功能间的关系、 具体的语法规则、 口语语法 和书面语法的差异、 语法的历时研究等等本 研究选择的视角则是语法出现的顺序和分布 2 0世纪 7 O年代 的“ 学 习 自然顺 序说” ( n a t u r a l o r d e r h y p o t h e s i s ) 表明, 儿童学习语言 时有一种可推断的顺序。

      在第二语言和外语 的学习中, 语法规律的学习也有一 个 自然顺 序, 但这与学习母语时的顺序有所不同关于 语法习得次序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结论 : 第一 , 实验表明, 学 习者在学习语法的各 个方面时会遵循特定 的顺序以词素为例 D u h y 和 B u t t ( 1 9 7 4 ) 研究发现 , 学生先学会的 是名词复数和动词的. i n g形式 , 所有格则很晚 才能掌握又如林汝昌( 1 9 9 5 ) 在对中国学生 非谓语动词习得的研究中发现, 学生最先学会 的是不定式 , 而过去式往往是最后阶段才能掌 握的词素除词素外的其他研究也表明, 语法 学习会遵循一定的顺序, 如否定句的习得顺序 ( wo d e , 1 9 8 1 ; M i l o n , 1 9 7 4 ; C a n c m o e t a l , 1 9 7 8 ; C o l l i n&H o l e e , 1 9 8 5 ) 、 否定句中的动词习得顺 2 0 0 9 . 9 .总2 3 3 序 ( Wo d e , 1 9 8 1 ;Mi l o n , 1 9 7 4 ; C a n c mo e t a l , 1 9 7 8 ; C o l l i n&H o l e c , 1 9 8 5 ) 、 疑 问句的习得顺 序( 余飞, 1 9 9 7 ) 。

      第二, 教学不能改变习得次序, 但可以影 响语 言 习得 的 速度 ( F e l i x , 1 9 8 1 ; L i g h t b o ~ , 1 9 8 3 ; E l l i s , 1 9 8 4 ; L o n g , 1 9 8 5 ) 当学 习者心理 和语言承受能力能承受语法教学的内容时, 习 得就会发生( P i e n e m a n n , 1 9 8 4) 通过合理的 安排设计, 教学可以借助语法的自 然习得顺序 加速语言规则的学习这 在 1 9 9 1年 L a l 's e n - F r e e m a n和 L o n g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基于上述两个结论 , 笔者将研究问题分解 成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侧重文本对 比分析, 重点分析教材语法编排顺序上 的差异第二 个层面围绕教师对这些差异的反馈、 学生语法 学习的情况以及学生对语法教学的反馈展开 实证研究最终 , 本文尝试从 “ 可教性” 的角 度, 对如何改进教材编写提出一些建议 二、 文本对比分析 “ 学习 自然顺序说” 影响着语言教学和语 言教材的编写教师和编者需考虑按照怎样 的顺序安排某个语法现象才具有可学性 ( 1 e a ma b i l i t y ) 和可 教性 ( t e a c h a b i l i t y )( T h o m- b u r y , 2 0 0 3 ) 。

      课改至今 , 小学英语教材究竟是 怎样处理语法顺序的呢?作者选用了目 前使 用范围广泛的三套教材进行 了文本对 比分析 , 并将教材中语法出现的先后顺序与国内外研 究结果进行了对比整理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l 教材词素编排顺序与国外研究结果对照表 名词复数“ 8 ” 一 系动词 b e 一 第三人称单数 一 教材A 逝有格“ s ” = . = 助动诃b e 一 进行时· i n g 一助动 词do e a 一 规则过去式一 不规则过去式 系动词 b c 一 名词复数“ 8 ” 一 所有格“ s ” 一 助 教材 B 动词 b e 一 进行时- i n g 一 第三人称单数 一 助 动词 d o e s 一 规则过去式 一 不规则过去式 ·5 0 · 幸. . . - 曩谨 5 研竞 名词 复数 “ s ”一 所有格“ 8 ”一 系动词 b e 一 不 教材 C 规则过去式 一 第三人称单数 一 助动词 d o e s 一助动词 b e 一 进行时一 i n g 一 规则过去式 国 外研 名词复 数“ s ” 一 进行时· in g 一 系动词. 如一 助 究结果 动词b e 一 冠词一 不规则过去式一 第三人称 单数 一 所有格“ s ” 从表 1中不难看出国内教材语法顺序与 国外研究结果的区别 : 第三人称单数在国内教 材中被安排在中部靠前的位置 , 国外则排在倒 数第二位; 进行 时一 i n g形式 在 国外 排在第二 位 , 国内则排在中部靠后的位置; 所有格在 国 内教材中位置靠前, 而国外的研究 中被排在了 最后。

      国内教材之间也有差异 : 关于进行时、 一般现在时和过去时出现的顺序 , 三套教材有 不同的处理方式( 如表 2 ) 表 2 三套教材 时态编 排顺序 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现在进行时 一般将来时 三上 ( 三单 教材 A 现 出现于三 六下 五下 六上 下 ) 三上 ( 三 单 教材 B 现出现 于四 六上 四上 四上 下 ) 三上 ( 三 单 教材C 现出现于三 四下 四上 四下 下) 三套教材不同之处集中体现在学习时态 的时间: 教材 C将一般过去时安排在四年级, 其他两套教材 均到六 年级才 开始学习; 教材 B、 C将现在进行时安排在 四年级上 , 教材 A 安排在五年级下; 教材 B、 C把将来时安排到 四年级学习, 而教材 A安排在六年级 在对比语法出现的顺序时, 作者还发现教 材各册间语法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有的教材 非常明显, 如图表 1 : 图表 1 教材 A三至六年级教材 语法点数 量分布对照表 图表 1 反映出该套教材各册语法点总量 变化幅度大、 数量分布不均衡特点为上册学 习的语法数量少, 下册多; 六年级上册语法数 小学英语 量达到峰值 。

      综上所述 , 通过文本对 比分析得出以下结 果: 第一, 教材在语法编排顺序上有差异: 不同 于国外最后学习第三人称单数和所有格的做 法, 国内教材将其放在中部靠前 的阶段学习; 国内教材安排过去时学习的阶段不同, 有的教 材安排在低年级 , 有的则安排在高年级 ; 国外 进行时. h a g形式排 位靠前 , 国内则 靠后第 二 , 各册语法数量分布不均衡 三、 实证研究结果 1 .师生对教材语法编排顺序的反馈 通过回收西北、 华中、 华东、 华北的 2 9所 学校共记 9 0 0份的有效问卷 , 以及对超过 5 0 0 名师生的访谈, 作者将师生反馈梳理如下 1 ) 关于第三人称单数和所有格的安排 作者在学生访谈中观察到, 三、 四年级的 学生可以理解名词复数通过词尾加“ s ” 表示 “ 不止一个” 但 是在理 解有 的动词词尾加 “s ” 以及有的词末尾加“ e s ” 时 , 就会“ 有点混 乱” ( V O I C E 0 l 0 2 — O 0 0 ①) 这说 明, 三、 四年级 的学生受名词复数变化规则的“ 前摄抑制” 影 响, 反而不容易理解第三人称单数。

      在对 “ H e i s⋯ 、 H e l i k e s⋯ 、 H e h a s ⋯” 的翻译测试中, 学生解释 自己不能同时区 分这三个句子意思的原 因是 : “ 有些单词一模 一样 , 分不清楚 ” “ 特别是那个末尾如果你 读得非常非常熟 , 能背下来 , 能倒着背的话那 就不容 易弄混 了 ” “ 就是要 多读, 读 熟 ( V O I C E 1 1 2 5 _ 0 0 1 ) ” 测试一方面表明, 三 、 四年 级的学生不容易区分词尾类似的 b e 动词和动 词第三人称单数 , 另一方面说明, 学生此时对 语法的学习方法还只是停 留在“ 死记硬背” 的 基础上, 不具备抽象分析的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解释动词词尾的变化, 但 自己使用时往往会忽略该规则被试中的 五年级学生先观察两种词尾变化的单词卡片, 然后念 出单词并 描述 自己对这些 单词词尾 “s ” 的理解学生能够念 出单词, 说明名词复 ① 本 文引用的录 音文件均以V O I C E 加代码编号的 方式注明出处全文录音包含三至六年级的 学生诸谈内 容 ‘5 1‘ 2 0 O 9 . 9 .总 2 3 3 小学英语 哼 .. . · 曩谈 s 研竞 数意义和动词词尾变化的意义 , 但个别被试无 法区分动词词尾变化和名词复数的词尾变化。

      ( V O l C ml O 4 _ O O O ) 作者在对四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英汉互 译测试 时发现 : 四年级 学 生对 于第 一人 称 “ 我” 和第三人称“ 他” 在汉英转换时沉默时间 长( V O I C E 0 1 0 2 _ 0 0 0 ) 五年级学生能够理解 并熟练进行人称转换但总是在动词曲折变化 上出现错误当作者提示其他被试学生关注 翻译表达中的错误时 , 他们关注的焦点在名词 的复数形式和冠词的使用上而非人称与谓语 动词的一致性上( V O I C E O 1 0 5 _ 0 0 0 ) 六年级 中仅有一人正确使用了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 曲折变化 ( V O I C E 0 1 0 4 _ 0 0 0) 这些现象综合 表明学生虽然可以理解人称和谓语动词的一 致性关系, 但达到动词曲折 变化 的 自动化使 用 , 尚需时间 由此可见 , 由于母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的 现象可借鉴, 加上复数、 第三人称单数以及 b e 动词的词尾常常有十分近似的发音 , 低年级学 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不适合过早安排第三人称 单数的学习 在问卷调查中, 仅有2 1 %的教师认为所 有格是学生的难点。

      2 ) 关 于过去 时的安排 小学生学习过去时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 问卷 中有 4 l %的教师认为 , 过去时是仅次于 第三人称单 数的难点 , 都接受放在高年级学 习教师在访谈中这样评价六年级学生的认 知能力 : ·主要是年纪还小中国人说话没有这 个现在时与过去时的区别由于小孩子的年 龄特征, 他没办法理解 ·特定年级的学生无法完全达到教材原 先设计的语言能力水平 V O I C E 0 1 0 3 _ 0 0 1 ) 虽然教师也表示随着他们接触这些语言 现象次数的增加, 以及教师有意提示的增加, 学生能逐渐区分过去时和现在时, 但需要一定 时间的保证他们一致认可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