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pdf
2页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教 材 分 析 1.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 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 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 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 : 有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 有个人与国家民 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 ; 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有梅兰芳蓄须罢 演的民族气节 ; 还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动力作用的延安精神 2.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一 要素是在三年级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本册教材在第四 单元安排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素,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学习如何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 - 课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先弄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 连起来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梅兰芳蓄须 一课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 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平台” 用对话交流的形式, 引导学生梳理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的不同方法 3.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 “学习写书信”,属于应用文方面的练习, 目的是让学生学 会用书信与别人互通消息、交流情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教材在此之 前有关于写留言条等方面的,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 教 学 目 标 1. 认识 30个生字 ; 读准 3 个多音字,会写 23 个字,会写 16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 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 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情怀 5. 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6. 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信,做到内容清楚,能正确书写信封 7. 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8. 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说词语形容的人物 9. 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10. 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 学 重 难 点 1.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古诗 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 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凉州词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 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 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 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 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一、二句“言理” ,从生为人杰、死作 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三、四 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全诗仅二十 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 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 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 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 兴中华而读书, 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梅兰芳蓄须 讲的是 梅兰芳先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 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 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 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 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 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 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 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写作手 法,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 时 安 排 21 古诗三首 2-3课时 22走月亮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课时 23 梅兰芳蓄须 1课时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1课时 习作 2 课时语文园地七 3课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