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地区农村小学教学方法现状个案调查.doc
6页1西北地区农村小学教学方法现状个案调 查摘要: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多层次、多角度对西北地区农村小学教学方法现状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一线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自主、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在认识上存在排斥、模式化、怀疑、内化等几个层次和阶段,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困难集中在课堂管理、时间控制、教师负担等几个方面关键词:西北地区;农村小学;教学方法;个案调查Abstract: The analysis on the multi-level and multi-angl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urrent teaching method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northwestern China from schools,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suggests that classroom teachers have several problems with the methods proposed by the new curriculum such as excluding, modeling, doubting and being internalize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which include participation, learning-autonomy, inquiry and cooperation. The main problems of teachers in classroom teaching are classroom management, time controlling and teachers' workload. Key words: northwestern region;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method; specific investigation 一、研究背景教学方法指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1]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师生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是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但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人们将教学方法看作是教师一方的职责,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与合作,端坐与静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方法,使得学生被动接受,并进一步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课堂教学质量不高[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2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理念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角度对西北地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关注,真实地、动态地了解西北地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现状,特别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自主、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的使用现状,旨在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推广提供参考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样本本调查以质性研究为主,主要运用课堂观察、开放式访谈与深度访谈、实物收集、社区穿行、问卷调查等方法主要的研究工具有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课堂观察记录表等。
调查的个案是刘木小学,该学校是研究者随机从甘肃省省级新课程实验区中选取的一所五年制中心小学学校辖区现有学龄儿童 309 名,其中女生 150 名;实际入学儿童 298 名,其中女性 143 名学校现有 11 个教学班,教职工 22 人,其中女教师 12 人;从任职情况看,公派教师 18 人;从教师学历看,中专学历 16 人,高中学历 2 人,学历合格率 100%刘木学校于 2000 年 9 月被纳入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县①2003 年学校所在的地区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三、研究结果通过对调查问卷、教师、校长、家长和教育局长访谈以及课堂观察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勾画出西北农村小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用的现状一)教师3在此项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的调查中,研究者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观察上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该校乃至该地区的教学现状,研究者在被观察教师的选择上,对教师的性别、民族、接受培训的状况、所教年级、所教科目、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数等多种因素都给予了一定考虑,下表是被观课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关信息表 1 课堂信息一览表注:互动情况的多少根据互动时间占一节课时的比例而定,多于 50%的视为互动多,反之为少。
下面是上述教师中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及其教学方法使用情况的分析1.教师 P,女,东乡族,1980 年出生,2000 年毕业于某师范学校,2000 年 8 月作为公派教师到刘木学校任教,目前带的是一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另外带一年级两个班的音乐课曾经参加过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教育公平与社会”“补充读物”等课程培训据这位教师讲,刚参加工作时,她根据以前受教育的模式来教育学生,对学生严厉、冷淡接受培训之后,对学生讲话的语气变了,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谈到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这个问题时,这位教师认为“上课时学生反应积极,气氛好,能跟着我把课进行下去,我认为课就成功了……我理解的‘参与’不一定要拉桌子,不一定要用大白纸,只要根据学校、学生、自然条件,根据自身条件,能把学生参与进来就可以以前上课时,脑子里也有灵感,但懒得用,现在,积极寻找,即兴的也多……逼着我多准备,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方式教育学生……”②教师 P 的班里共有 42 人,六列八排,男女生混合坐, “一年级,不会讨论,学生年龄太小了,而且人多桌子没法挪”但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这位教师不断地在尝试,在探索。
“我让他们自己当老师 ”那么如何在课堂提问时照4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呢?她认为:“一般多提问学习差的,以前教学中老用‘你笨’等来批评学生,现在不了,学生不会的话,让同桌帮助以前让学生选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都选学习好的,现在他们也知道老师也在关注差生,所以再让选同学回答问题时,也知道(选学习差的同学)了 ”课堂上该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有所表现,并及时给予学生积极反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另外,普通话较为规范,语言生动、流利、准确,课堂设计面向全体,关注到了后进生,教学方法灵活,板书设计合理访谈中该教师还表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在师范学校上学时没有学过,一直是在教学实际中自己逐步摸索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前些日子,在学区教学评估上这位教师上的公开课得到了一致好评但是,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实际问题让这位教师觉得有些困难, “……在学生不配合的时候,自己不会引导,另外在点评时抓不住重点”2.教师 Q,女,汉族,2002 年 7 月毕业于师范学校,2002 年 11 月任教,任职以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目前带四年级语文,学生在册 51 人,听课时实到 49 人,这节课讲的是《狼牙山五壮士》,课堂上这位教师用的是普通话,不太标准,课题中“壮士”的“士”被误读为二声。
师生课堂互动如下表:表 2 课堂互动表从师生互动表中可以粗略看出教师主要通过学生对课文熟读程度的检查来展开教学,从 10:05 分到 10:35 分一直是让学生读课文,40 分钟的课堂,30 分钟来做同一件事情,未免显得有些单调,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虽然对一些错误读音作了订正,但这仅仅是局限于少数学生,并且整节课显得有些仓促,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催促着学生做这做那,课堂最后教师要求前后桌同学互相讨论,但学生还没坐好就已经下课,看得出这种互相讨论很是刻意,学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无法实现5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教师也无法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并给予适当评价,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改进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并且也在积极地尝试,但在课堂设计和课堂时间控制上显得力不从心,结果反倒使得学生无所适从 3.教师 N 是学校中年龄最小的教师,1983 年出生,男,汉族,于 2001 年毕业于师范学校,2001 年 8月任教,目前教五年级数学,曾于 2002 年参加过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的“课堂管理”“教育公平与社会”“补充读物”等课程培训教室里的桌椅分六个讨论小组摆放,上课时大家分组围坐在四周这节课是有关四则运算的,课堂里教师让一位学生扮演小老师给大家出题,带领大家解题、评课,教师在一旁给予指导,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反馈。
期间,该教师选取本校教师作为主人公结合教学需要出了一道应用题,让同学们先在小组内积极讨论之后,每组选一名代表给大家演示本组讨论成果,整节课忙而不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教学时间不够用,六个小组中仅对两组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评判,随后下课时间就到了但就学生参与程度而言,应该说这节课是成功的,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答都是通过小组讨论自行展开,并且教师有时间对部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论,基本实现了通过活动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当然教师没有机会给出各组学生的评价,这也正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大班额现状在教学方法改进过程中的一种消极表现这位教师的课堂为何活而不乱,使学生真正能在一种宽松的氛围内既开拓了思维又掌握了知识,从随后对这位教师的访谈中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见表 3)表 3 教师 N 访谈分析表(二)学生在进行调研的同时,研究者也收集了一些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记忆中的一6节课”,从对学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一线教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正在作一些可喜的改变,这种改变更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上, “这节课上,老师叫我们先讨论了几个问题,我记得以前上课老师都是先读课文的……”学生们对这些点滴的改变都有自己深切的体会,并且在字里行间显示出对这些变化的认可和接受:“记得以前,老师给我们教语文的时候总是让我们背,老师把许多重要题的答案给我们抄下来,让我们去背,可从来不让我们独立思考。
这样,我们背起来很难,有的甚至背不会,有的背会了,过一段时间也就忘记了,所以每次语文考试我们都考不好……可是,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出乎意料的事……老师说:‘现在是独立思考的时候,请大家想想,古诗是什么意思 ’于是大家都按自己的意思写好了,老师提问后纠正了大家的看法,然后让大家去背,结果都背会了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人只有独立发挥大脑的思想才能学好,而不是盲目地去背 ”学生们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与取舍使我们有更多的思考:“我最喜欢语文课……因为在语文课上,我们大家各有各的意见,各有各的主意,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意见说给别人听在数学课上,老师就不让我们自己讨论做题,他偏偏就要说给我们大家,这显得没有意思……”③(三)家长、校长与教育局长访谈过程中,有这样一位家长,高中毕业后自修中专会计,原来是供销社会计,三个孩子,男孩子在县城上学,大女儿在老家上初二,二女儿在刘木上五年级,这位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原本二女儿在老家上学,后来听说刘木学校教学质量好,特意把女儿转到这里 “外面(指别的学校)教的死板,按书读,然后就是做作业;这里,加的有游戏,学生们排成组,这样好,上课时讲的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讲课用普通话,别的地方都是‘唱书’(指读书的声调)。
”7刘木小学是本学区的中心小学,校长 1965 年出生,男,土族,是一名正式教师1985 年从事教育工作,民办教师干起,1994 年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又读中央电大的小学师范专业,大专文凭,目前还打算上函授本科,他觉得“学生比以前活泼了,表现出一种调皮,好动,但这是一种好现象,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五一班,四年级时是一个实验班,这个班的学生特别好动,在第十周搞了个歌咏比赛,整体上都能表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