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三维立体结构本体论.doc
4页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三维立体构造本体论 一、自然生态美思想自然 、“道法自然〞和“自然无为〞的生态美学原那么 ?老子·二十五章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正如王弼在?老子道德经注?中所注“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在老子看来,自然是道、天、地、人所遵循的根本法那么对于“道法自然’,,历来解释或谓“道〞以“自然〞为法那么,或谓“道〞取法效法“自然’,,但说的都是“道性自然〞、“道本自然〞的问题,没有大的歧义由于“道〞不可名,所以它只能通过“自然〞表达、表现河上公?老子注?说“道性自然,无所法也〞吴澄注亦谓“非道之外别有自然也〞可见,“道〞表现为“自然〞道〞与自然名殊质同此外,和“道〞一样,“自然〞也有着很强的抽象性老子的“自然〞有“自然而然〞、“本来如此〞的意思,鱼在水中游是“自然’,,鸟在天上飞是“自然〞,万物都有自然之理天、地、人、“道〞都遵照本身的自然规律开展变化天道〞、“地道〞“人道〞之本是“生态〞之道,“道〞遵照的是“自然而然〞的原那么自然而然〞就是美,“道法自然〞形成了“生态之道美〞的自然主义审美意蕴。
从“道〞出发,老子为实现生态自然美推出了生生不息、活力盎然的的生态存在本体—道在?老子·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法自然既是?老子?中自然观的表达,又是生态美的重要特征‘大自然’表达了道的原那么和精神,所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②道之本性是自然、生态,分开了‘性态之自然〞,也就不成其为“道〞,生态之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就是生态、天然自成、自然而然王弼?道德经?注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法〞③就是说道本身无所作为,而应顺应事物之自然,表现了一种自然生态的无为之道,这种“道〞,表达了生态美的意蕴萌芽道法自然〞也就成了生态美的根本原那么,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庄子·天运?说“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所以?庄子·秋水?要求“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还非常赞赏远古社会庄子·缮性?称当时“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分,群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可见庄子赞赏的是自然而然的状态。
道家讲“道法自然’,,讲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的落实到人的实际行动之中,就是要做到自然无为〞在?道德经?中,“无〞一词共出现次,其中有次可以明确理解为以“无为〞的方式处事第二章讲“对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三章讲“为无为,那么无不治〞第十章讲“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第三十七章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八章讲“上德无为而无以为〞第四十三章讲“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之’,第四十八章讲“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第六十三章讲“为无为,事无事〞这些“无为〞都可以理解为一种“为〞的方式,并且结果是“无不为,’?道德经?中另有次可以有不同的解释第四十三章讲“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第五十七章讲“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第六十四章讲“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这里“无为〞既可以理解为一种“为〞的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不为〞或“无所作为〞在?庄子?中,“无为〞一词也出现屡次,也可以有多种理解比方?庄子·应帝王?说“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联〞这里的“无为〞显然是“不为〞。
又如?庄子·在肴?说“君子不得已而在临天下,莫假设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这里的“无为〞显然也是“不为〞,但并不是一切都不为,而是为我所为英国著名的中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说“就原始的道家哲学而言,“无为〞意思就是“不做违背自然的活动〞,亦即不固执地要违背事物的本性,不强使物质材料完成它们所不合适的功能美国著名的生态理论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也说“道教徒的方法是对自然进展最小的干预,无为,以不为为之,相信事物自己会管好自己假如人类对事物不横加干预,那么事物就处在自发的自然系统中〞②概言之,“自然无为〞就是依事物的本性自由自在的状态,顺其自然而不妄加外力就是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道,不要破坏自然界以及自然万物的和谐卡普拉把“自然无为〞解释为有利于环境的阴性行为福永光司说“老子的无为,乃是不态意行事不孜孜营私,以舍弃一已的一切心思计虑,一依天地自然的理法而行的意思在天地自然的世界,万物以各种形体而出生,而成长变化为各种各样的形态,各自有其一份充实的生命之开展河边的柳树抽发绿色的芽,山中的茶花开放粉红的蕊,鸟儿在高空上飞翔,鱼儿从深水中跃起,在这个世界,无任何作为性的意志,亦无任何价值意识,一切皆是自尔如是,自然而然,绝无任何造作。
〞①?庄子·秋水?篇“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在庄子看来,“牛马四足〞是牛马内在之天性自然,而给马套上络,把牛鼻子穿起来,那么是外在于牛马而强加于牛马的人为之事,这是剥夺了它们的自由,违犯了它们的自然本性,是不道德的庄子明确反对以外在的人为强行破坏事物内在之自然本性的作法,呼吁“无以人灭天〞庄子·秋水?在?养生主?篇中,他说“泽雄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薪畜于樊中〞在他看来,野鸡走十步才能找到一口食,百步才能找到一口水,尽管如此,它也不祈求养在笼子里,因为这样就违犯了野鸡的自然天性对于人来说不能以人之心,度自然之需,在鲁君养鸟的故事中,庄子明确也表达了他的这一思想,“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筋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膏,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已养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鱼酬收,随行列而止,委地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州缸知乎〞?庄子·至乐鲁君杀牛宰羊来喂鸟,演奏九韶来使它快乐,结果鸟非常悲伤,不敢吃东西庄子非常反对这种“以已养养鸟〞的做法,主张“以鸟养养鸟〞即按照鸟的自然本性及其生活习性去养鸟让鸟栖息于深山老林,游戏于水口沙洲,浮游于江河湖泽,啄食泥鳅和小鱼,随着鸟群的队伍而止息,沉着自得地生活,其结果必然符合鸟的天性。
对待自然,人类就当“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庄子·达生,庄子强调要顺应自然之道,尊重事物开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顺之以天理,应之以自然〞?庄子·天运?,因为“为事逆之那么败,顺之那么成,〞?庄子渔父?“无为也,那么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那么用天下而缺乏〞?庄子·天道?无为,才能使万物滋生,用之不尽,庄子把既懂得社会开展规律又懂得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真人〞、“至人〞,“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庄子·大宗师?“真人〞处处与自然协调,叫做“与天为徒〞而那无视自然规律,随心所欲,叫做“与人为徒〞,这种人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天与人不相胜也〞,人终究战胜不了天,自然的客观规律是人的意志改变不了的既然如此,就需要认识自然规律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庄子·天道天地、日月、星辰、禽兽、树木都其内在的本性和规律,所以人类必须顺应自然之道,倘假设刻意用外力改变自然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庄子·在有?,就必然造成“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盖以荒〞庄子·在肴?,以及“灾及草木,祸及止虫〞庄子·在肴的灾难性后果和生态危机生态理论家余谋昌先生深入指出“人的生命和自然界是互相依存的,人与自然作为完好的系统,人对自然的态度也就是对自己的态度,人对自然做了什么也就是对自己做了什么,人对自然的损害也就是对自己的损害。
〞①概而言之,从老庄以“自然〞为核心的自然生态美学思想出发,我们必须遵从的生态美学原那么首先就应该尊重自然,以生态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类为中心,坚持生态平等,胸怀一种生态同情的仁爱精神这样,人类才能进入一种“生态大我〞的境界也就是老庄所说的“道〞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