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7篇).docx
41页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7篇)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精选7篇) 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内容 1.实习时间:20__年10月26日--20__年10月31日 2.实习地点:桂林旅游风景区(包括桂林市旅游区、漓江旅游区和阳朔旅游区) 3.指导老师:魏新玲、张杰云、刘晓莉 4.实习目的: ①调查桂林及周边地区地貌、植被、土壤、水文、气象、人文等状况,分析其旅游资源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②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感性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野外独立研究与考察的能力 5.实习安排: 10月26日中午十二点从学校出发至信阳火车站,乘坐k457次火车前往桂林 该车次是从郑州开往湛江,我们会跨越湖北省和湖南省,途经孝感、武汉、岳阳、长沙、株洲、衡阳、永州等地方到达我们的实习地点--桂林在这漫长的十几个小时的乘车时间,我们不时的把我们的眼光放在外面,观看沿途的风景,有的同学还在打牌,睡觉等 10月27日游览漓江,南溪山公园,义江缘风景区 凌晨五点多我们到达桂林,在饭店用完早餐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乘坐旅游观光大巴车来到码头。
之后我们乘坐轮船游玩漓江,观看到桂林的城徽山--象鼻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形似一头鼻子伸进漓江饮水的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在游船上,我们观看着漓江两边桂林这座城市,一座富含文化底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旅游城市 下船后,我们徒步参观南溪山公园,在那里我们品尝多种茶叶,点心听那里面的服务人员讲解有关这座城市的小故事,最重要的就是给我们普及茶文化,让我们再次对中国茶艺加深了解 之后我们去乘车去饭店吃饭,到达旅店安顿休息下午两点半我们出发前往被誉为“桂林风情第一村”的义江缘景区我们乘竹筏游览风景如画的义江风光,可以乘船领略壮族歌仙的曼妙歌声、红瑶传奇的长发表演、激情四射的苗家花鼓,观赏沿岸特色鲜明的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景观(木楼群、风雨桥、水车群、谷仓群、瑶山吊桥、高空溜索、古渡码头等等)之后我们还在这里吃晚饭--美味的“风情百家宴” 10月28日前往桂林阳朔,游玩聚龙潭,遇龙河,夜逛西街 八点起床,半小时后楼下就餐,之后乘车出发前往桂林阳朔县城历来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这么一句话,这也说明阳朔山水的秀美和重要地位。
十点左右,我们到达聚龙潭景区在景区前我们这个浩大的集体合照留念聚龙潭岩内钟乳石琳琅多姿,有石巧似游龙戏水;岩外青山隐隐,绿水悠悠,宛如群龙驾雾,故名“聚龙潭”岩内无数条钟乳石如卧龙、盘龙、游龙、飞龙、舞龙、金龙、玉龙、青龙、黄龙、龙王、龙女、龙子、龙孙,数不胜数,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由此形成了“龙女迎宾”、“龙宫玉柱”等景致 作为地理专业的学生,都会知道广西桂林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聚龙潭作为它的典型标志,在这里一般溶洞所有的石芽、石花、钟乳、穴珠、瀑布、落水洞、地下河等,皆可见到,美不胜收提到喀斯特地貌,不得不想起老师给我们讲解的有关知识它的形成条件: 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 2、中等到较大的降水量 3、地下水循环通畅当达到这些条件后,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我们边看边照相留念,很快就到了吃午餐的时间。
我们就在附近的饭店就餐我们还留有时间在那里观看月亮山,很多同学都登上望月台,摆出各种的姿态留影纪念之后由于大榕树景区在修建,我们无缘一见歌仙刘三姐和阿牛哥定情的地方 紧接着我们来到遇龙河,在那里我们两人一组乘坐竹筏,两岸一派田园风光,赏心悦目天平绿洲、情侣相拥、平湖倒影、夏棠胜境、双流古渡、梦幻河谷等等,让人仿佛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返朴归真的自由天地我们在竹筏上与河水亲密接触,我们还互相用水枪来喷射其他伙伴,一片欢声笑语的场面至今留在脑海 在阳朔县城的最后一点时间,我们夜逛了西街这条久负盛名的街道西街夜景,来到阳朔不可不去领略的项目,这里街道整洁,店铺林立,古老与现代的结合,而且随处可见慕名前来的外国友人哪怕过了十一黄金周,街上仍是人满为患;哪怕此处已被高度旅游商业开发过,但她的美依旧能让人觉得不虚此行 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 篇2 一.引言 20__年6月12日,伴随着毛毛细雨,我们一行一百多人,在陶老师和胡老师的带领下,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后山进行了野外考察实习本次实习的目的'是认识并了解一些地理现象及成因,如花岗岩、风化岩、断裂构造、红壤、常绿阔叶林、地表水等 二.相关背景 珠海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地理坐标处于北纬21°48′~22°27′、东经113°03′~114°19′之间。
珠海市区内陆部分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多样,以平原(占25.5%)、丘陵(占58.68%)为主,兼有低山、滩涂等地势平缓,倚山临海,海域辽阔,百岛蹲伏,有奇峰异石和秀美的海湾、沙滩自然土壤有赤红壤、石质土、滨海沙土、盐渍沼泽土等主要河流有磨刀门、金星门、坭湾门、鸡啼门、虎跳门、前山水道、湾仔澳门河段、南水沥等,总长135公里珠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常受南亚热带季候风侵袭,多雷雨年平均气温22.3℃,最低气温2.5℃年降雨量为1770-2300毫米,4月至9月盛行东南季风,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10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珠海大气的年平均相对湿度是79%每年初春时节,细雨连绵,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有时可达到100% 三.实习情况 (一)植被 1.豆科荚果类:中国台湾相思、仔树; 2.象草:生长在后山入口小道的两边象草又名紫狼尾草原产于非洲,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一种多年生高产牧草种子发芽率很低,实生苗生长极慢; 3.日日新:一种逸生植物,花期很长; 4.紫草:一种整个植株都是深紫色的植物,逸生植物; 5.薇甘菊:叶对生植物。
植物杀手,世界十大杂草之一生命力顽强,种子类似于蒲公英的种子,有高达90%的发芽率; 6.五爪金龙:原产热带非洲和亚洲掌状叶,生长于全日照以及排水良好的环境,有很强的攀爬能力危害很大花为淡紫色,授粉了,逐渐变白; 7.三叶鬼针草:又名毛鬼针草、细毛鬼针草一年生草本,叶对生,头状花序,具长柄花杂性,管状花两性生长于荒地及路边分布长江中下游各省及广东、广西、陕西、福建、中国台湾等地; 8.金盘银盏:形态与三叶鬼针草极相近,惟叶为2回3出复叶,小叶两面均被稀疏小柔毛花期秋季分布我国南部; 9.牛筋草: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一年生草本植物; 10.山菅兰: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序顶生,花青紫色或绿白色浆果紫蓝色,球形,成熟时为蓝色宝石; 11.菟丝子: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其组成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以维生,更进一步还会储存成淀粉粒于组织中; 12.后山的植被可分为如下三个类型: 乔木:马尾松(是我国南部主要材用树种,经济价值高马尾松是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樟树(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为亚热带地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 灌木:野牡丹(叶子交互对生)、桃金娘(果可食,花有 两种颜色,红色为没授粉,白色为已授粉即将凋谢,野牡丹和桃金娘是姐妹群)、白花灯笼(直立灌木。
幼枝密被短柔毛叶对生,聚伞花序腋生,花萼红紫色,花冠淡红色或白略带紫色浆果状核果近球形,深蓝绿色); 草本植物:芒萁(三杈分枝); 13.食虫植物:猪笼草(雌雄同株,东南亚特有,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猪笼草因原生地土壤贫瘠,而通过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补充营养,所以其为食虫植物中的一员)、茅膏草(长于潮湿的岩石上) (二)主要地理现象 1.花岗岩:后山的岩石多为肉红色的花岗岩,主要构造矿物为长石;2.风化壳: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由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高温多雨气候、岩石多节理和显著的构造条件,后山具有风化壳其中,微风化带位于低下,主要是石英;中风化带网纹红土,含Fe量高;强风化带位于上边,主要为高岭土,颜色棕红,代表性矿物为铁铝氧化物 3.断裂构造:节理一般为垂直节理,方向平行于河沟;存在正断层和逆断层;主要在造山运动时期形成的; 4.红壤:后山的土壤多为破红壤、红壤。
红壤是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旺盛的生物富集和脱硅富跌铝化风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疏松、孔隙较大;红壤潮湿,发育良好,中度分化壳红壤的特点决定了后山的主要植被类型,以马尾松和芒萁为主要代表; 5.常绿阔叶林: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是具有热带至温带之间的过渡性质的森林类型土壤类型在低山丘陵林下的主要是红壤常绿阔叶林树木都是常绿双子叶植物的阔叶树种,种类丰富后山有许多樟树,樟树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 6.地表(下)水:后山沟谷地貌为V字型河沟,主要靠地下水、降水补给河流山上光秃岩石表面有黑色流路,说明有一段时间该地区降水不能及时供给坡面漫流,造成断流 四.总结 虽然实习当天下着雨,但两位老师仍然尽职尽责的耐心的给我们讲解,让我对地然地理和生物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浅事实说明,书本的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得更好最后,感谢陶老师和胡老师冒雨带领我们实习,这次特别的学习经历我将永生难忘 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 篇3 一、绪言 实习时间:__年12月20至24 实习地点:重庆市陈家桥、缙云山、天府煤矿及北碚区水文站 实习路线:沙坪坝—歌乐山镇—土主—歇马—磨滩—青木关—陈家桥为第一条路线;沙坪坝—缙云山为第二条路线;缙云山—天府煤矿—沙坪坝为第三条路线;沙坪坝—水文站—沙坪坝为第四条路线。
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而且经过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提高野外观察和分析地理的现象的能力,为综合运用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实习要求: 1、通过野外实习,认识土壤、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能辨别土壤、植物的类型和特征 2、能够辨别各类岩石的分布规律、特性 3、熟悉水文的基本特点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它的作用 4、掌握各种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实习人员:__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79人与本专业何太容老师、刘春红老师、李阳兵老师、张友明老师 二、实习区概况 实习区为重庆市沙坪坝、九龙坡、北碚三个主城区,他们分布于四川盆地东部,属盆东平行岭谷地貌区其中沙坪坝区地处重庆西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