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客家山歌多嘹亮.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07054928
  • 上传时间:2022-08-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5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客家山歌多嘹亮 客家山歌多嘹亮 ----龙南县申报“江西省客家山歌之乡”视频资料 地处江西最南端、赣粤边际的客家山乡----龙南,自南唐保大建县以来,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龙南,辖17个乡、镇、场、管委会,105个行政村,总面积1640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105国道、京九铁路、赣粤高速,还有在建的大广高速,几条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使龙南成为江西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这里,古老神奇、山青水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连山、玉石仙岩、南武当山、千年古树群、龙头滩瀑布等,众多生态自然旅游资源赋予了龙南灵气与润泽 这里,人杰地灵、商贾云集:自古以来,宋代进士唐国忠、北宋三品龙图阁学士钟柚、元代学者钟柔、清嘉庆道光年间翰林庶士徐思庄等文人贤士层出不穷,自宋清有22人中进士,86人中举人,384人为贡生客家龙南人还依靠勤劳和智慧开垦蛮荒之地,吸引商贾云集,成为重要商贸中心 这里,民俗浓厚、文化繁荣:376座客家围屋如璀璨珍珠散落在龙南乡村,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客家建筑、山歌、服饰、民俗、饮食等让龙南别具一番风情 其中,客家山歌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之一。

      在艰辛的南迁之路和开垦劳动中,龙南客家先民们坚韧顽强,乐观向上,他们用唱山歌的方式缓解劳累、驱除恐惧、抒发感情热爱生活的客家先民们在山间、在田野、在树林,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无处不歌、无事不歌,传唱了千年,传唱了世世代代 客家山歌起源于中原古代民歌,由中原汉民南迁时带到客居之地与当地土著民歌音乐融合而成,被称为“具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而龙南客家山歌则独树一帜它音调高亢,感情奔放,即兴演唱,成为客家山乡一支优秀的“艺术奇葩” 1 龙南客家山歌歌词淳朴、自然,大都为四句七言体,乡土气息格外浓厚;它因结构短小、韵味和谐、朗朗上口而广泛流传;它形式多样,分歌体歌、情歌、生活歌、仪式歌、劝谕歌、儿歌、杂体歌等;它常常运用赋比兴和双关、重叠、比喻、想象、夸张、拟人、象征、铺陈等修辞手法,使其表现技巧灵活,内涵丰厚,韵味十足 在精彩纷呈的龙南客家山歌当中,杨村过山溜是杰出代表,同时也是客家高腔山歌的代表 历史上,龙南是客家高腔山歌的“摇篮”,杨村、武当、夹湖、九连山、安基山一带,处处能听到乡土气息浓郁的高腔山歌,其中毗邻广东地区的杨村镇尤为明显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由于政府奖励开荒,龙南县杨村镇一带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广,粮食日益富足,于是诸多杨村客家人挑着多余的粮食到广东去卖,再换回食盐和杂物。

      途中,客家人要翻山越岭,要穿越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而那里人烟稀少,又常有老虎等猛兽出没为了壮胆,威吓老虎,客家人进山过坳时便高唱山歌,歌声穿越山谷和森林,使老虎听后不敢作威,早点让路 这种山歌高亢悠远,粗犷激越,久久回旋在山谷之间,不绝于耳,由此被称为“过山溜”杨村过山溜自明朝产生以来,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同一时期还出现了以《放排郎》、《两人情义久久长》、《皆因冇妹辘轳飚》为代表的客家平腔山歌 杨村过山溜的歌词都是规整的四句式,每句七个字,具有歌头、歌腹和歌尾等完整的结构过山溜既有开头时高腔的“引子”,又有结尾时拖腔的“号子”,无不衬托出高腔之“溜”杨村过山溜的演唱风格和唱腔艺术非常独特,真实记录了客家龙南的民风民俗、思想感情、审美意识、劳动生活、历史变革等,其历史、人文、艺术价值弥足珍贵 由古至今,龙南客家山歌经久不衰土地革命时期,龙南以《夜子再长会天光》为代表的红色客家山歌红极一时 一直以来,龙南高度重视对客家山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上世纪70 2 年代末期,政府组织了对龙南客家山歌的采集和整理工作 2023年,龙南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客家龙南”、建设“客家名城”的思路,开展了一系列涵盖客家山歌等内容的“客家文化年”活动。

      2023年,客家高腔山歌被列为赣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龙南客家山歌列为龙南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6月,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提出了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目标,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龙南客家山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的决策 为了不让客家山歌被岁月风尘所埋没,发扬光大这项传统文化艺术,近些年来,龙南县委、县政府多力并举,使客家山歌走出深山,闪亮登场 强化设施,构建阵地龙南专门下发文件,对保护、传承、发展龙南客家山歌作出了全面部署创建乡镇文化站17个,每个社区建立文化活动室,为客家山歌事业搭建平台和载体并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把“客家山歌之乡”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强化培训,培育队伍龙南依托职业歌手,采取以师带徒、创办山歌传习所等方法,培养山歌新人同时,从娃娃抓起,开展了“山歌进校园活动”,把山歌演唱融入日常教学和学生德育、美育之中,部分学校还组织了客家山歌业余队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欣赏和学唱客家山歌 强化活动,营造氛围一方面,组织若干个山歌小分队,长年累月下基层巡回演唱,每村每年不少于2场,受众年均达10多万人次;一方面,大力开展山歌“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厂矿”活动,每逢节庆、重大民俗活动、重要时政中心工作时,开展山歌演唱、擂台、墙报等多项活动;此外,连续举办了3届大规模的“客家文化旅游节”,邀请省内外著名歌手同台赛歌,每半月还举办1次以客家文化为主的“龙翔风”广场文艺晚会。

      强化精品,扩大影响多年来,龙南县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收集、整理了数百万字的客家山歌,建立了山歌及歌手挡案,每年召开2次龙南山歌理论研讨会,同时,不断推出客家山歌专辑等精品力作在电视台播放,扩大影响,《龙南客家山歌集》和音像光碟出版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3 在浓厚的艺术氛围熏陶下,龙南客家山歌“发烧友”不断涌现,有市级客家高腔山歌传承人刘普新、赖月全、赖永庆,还有后起之秀廖家南、张小霞,以及平腔客家山歌代表人物陈科发、廖梅娣、李平珍、刘曼英、钟美玲、廖圣星等,他们牵头创建农民剧团、文化能人协会等文化队伍,自发演唱和创作客家山歌桃江乡、杨村镇、渡江镇就成立了规模较大的客家山歌队伍,分别由10多位民间艺人组成,经常走村串户进行山歌表演其中,桃江新民山歌艺术团还拍摄了数十部客家山歌音乐电视,在县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和一致好评 从以前的“下里巴人”到现在的“阳春白雪”,龙南客家山歌越来越受到重视、认可和称赞,荣誉接踵而至: 1956年3月,客家高腔山歌杨村过山溜获江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最佳演出奖;1983年,杨村过山溜《山村天线》参加赣州市民歌汇演;1997年,利用了龙南客家高腔山歌音乐元素创作的歌舞《长长的红背带——献给客家母亲》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2023年11月,杨村过山溜参加了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2023年6月,杨村过山溜获江西省首届民间文艺奖;桃江新民山歌艺术团的节目《杨村过山溜》参加了赣州市2023年春晚展演;以《打只山歌显威风》为代表的5首客家高腔山歌杨村过山溜入选了《中国民歌集成》。

      还有,《保护和发展杨村过山溜的思考》、《试论杨村过山溜及其价值》、《客家高腔山歌研究》、《试论客家高腔山歌的保护和开发》等有关龙南客家山歌的论文频频见诸报端、杂志并获奖 步入龙南,你会发现,客家山歌已成为龙南的一张文化“名片”,它为经济振兴、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唱出了客家龙南这部厚重的历史华章,唱出了客家龙南这首优美的岁月之歌! 如今,龙南客家山歌愈唱愈红火,它带着劳动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载着美好生活的希翼,引领着龙南文化生活主流,正以豪迈的激情、坚实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客家山歌多嘹亮 经典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论文 客家山歌小论文 客家山歌调查 好听的客家山歌对唱歌词 客家山歌五句版歌词:祝新春 县首届客家山歌大赛实施方案 客家山歌、民族器乐大赛主持词 对唱苗家山歌策划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