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带有修辞手法的散文.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4
  • 文档编号:132015556
  • 上传时间:2020-05-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8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带有修辞手法的散文【篇一:带有修辞手法的散文】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 ,反复,象征,寄寓,寄托,对偶 比喻里比较常用的就是明喻、暗喻、譬喻、借喻、隐喻、通感等等 . 通感比较经典的一句是出现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 .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 ,拟人没有 .)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根据 事物的相似点 ,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 ,即打比方 ,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 )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仿佛 出现 晓明跑的如离弦的箭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 ,简直就是一幅青 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房顶上落下万千条 瀑布.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老舍《济南的冬天》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 ,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 ,用描写 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 , 使具体事拟人修辞手法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 . 例句:1. 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春》 朱自清2.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 《春望》 杜甫3.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春》 朱自清( 2 )拟物 (借物喻人):① 把人比作物 ,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 例句:1. 人群不顾一切 ,涌了上来 .2. 在群众的呼喝声中 ,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 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 ,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 ,有一个人的脸 ,下半截 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孙犁)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 ,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 ,烘托气氛 ,加强渲染力 ,引起联想效果 .(1)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 ,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 ,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 ,就醉了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 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使文笔简洁精炼 ,语言 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 ,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 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 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③ 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 《梅岭三章》④ 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 ,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 ,揭不开锅 .—— 《榆钱饭》⑤ 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 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 ,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 《最后一次讲演》【篇二:带有修辞手法的散文】排比,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拟人,拟物),对偶, 反问,设问,夸张,顶针,借代,反复,互文。

      13. 联想:也就是想象 .例如 :太阳出来了 ,地上好像上了火 .14. 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 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作用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 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 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 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例如“晨钟云外湿 ”(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 “湿”字形容钟声, 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 “湿 ”,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15. 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 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 象16. 顶真 顶真也做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 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 “abc,cde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 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17. 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 (或短语 )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 (或短 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 “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 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 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主人下马客上船 ,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 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 “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 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 说》)意为: “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 百姓 ”这里的“东西南北 ”泛指“各处”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阳楼记》)意为: “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 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19.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 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 移情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 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 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例如: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③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④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断肠声白居易《长恨歌》)⑤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 《水调歌头》)⑥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 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 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 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 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 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 反过来又 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使事人一体, 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 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 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 鸟叫是自然界的 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 用移情修辞手法, 才能写出这样 感人的诗句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 独向东”;例④说 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 “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 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 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 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 人的强烈感情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 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 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 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 修辞手法简言之,前者是 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 移形容,甲事物(或人) 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 “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 “将物当作人 来写 ”[编辑本段 ] 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1.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望眼欲穿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2. 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鸦雀无声 花枝招展 鸟语花香 烘云托月 风卷残云 百花争艳 鼠窃狗盗 兔死狐悲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3. 其他(除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a 明喻: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b 暗喻: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c 借喻:望穿秋水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d 对比: 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虎头蛇尾 好逸恶劳 阳奉阴违 南辕北辙 外强中干 吃一堑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e 对偶: 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穷水尽 谦受益,满招损 家喻户晓 得 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f 借代: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扭转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东去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g 比拟:闭月羞花 百花争艳 草木皆兵 风尘仆仆 呆若木鸡 生龙活虎 莺歌燕舞 抱头鼠窜 肥头大耳 土崩瓦解 风烛残年h 反复:登峰造极 星移斗转 提纲挈领 审时度势 情真意切 罪魁祸首 丰功伟绩 心灰意冷 真凭实据 一心一意i 反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塞翁失马,焉之 非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j 双关:风雨同舟 藕断丝连 立地成佛 乐在其中k 回环: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 不用l 顶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m 夸张: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 登天 日上三竿【篇三:带有修辞手法的散文】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 问、 借代、反复、层递。

      1、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 一种事物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 对深奥的道 理加以说明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作 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 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高中杜绝校园霸凌(欺凌)主题班会:不作揉纸团的人.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2课 生命的诞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课 奇妙的生命世界.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2课 珍爱生命.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8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pptx 多元性、歧视和骚扰集体谈判协议.docx 2024新版2025秋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教学设计.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4课 适应学校新生活.pptx 在公司班子成员2025年度“一岗双责”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docx 天然气站安全管理制度汇总.doc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 第11课 多彩的青春.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4课 青春期交往.pptx 建筑工程在建项目每周安全检查记录表.doc “厂中厂”租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0课 走进青春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7课 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pptx 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教学设计评价标准.docx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提优卷100题【含答案】.docx 辽宁省2026年高职单招语文复习资料.doc 初中生物模拟真题及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