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案】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02638280
  • 上传时间:2021-10-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5.3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教学内容】四、比和按比例安排第一课时 熟悉比的意义教科书第 68 页例 1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在详细情境中懂得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2.把握比的读、写方法,会求比值;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入新知,通过对比分析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让同学在小组活动中初步懂得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懂得比的意义【教学难点】比、分数、除法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出示例 1 图表:姓名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 〔m〕 从家到学校的时间 〔分〕张丽 240 5李兰 200 4老师引导同学观看表格后提问: 你从表格中明白到什么信息?每两个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都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可能找到每两个数量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针对同学所答,准时作出引导评判;2.小结: 我们会用加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合并关系;会用减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 也会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今日, 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表示两个量间数量关系的方法;二、学习新知1.初步熟悉比及比的读、写方法;〔1〕找出板书中同学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倍数关系的实例,用彩色粉笔标注出来,指出: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老师举例:比如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 5 4= 5 ,我们就说,张丽和李兰所用时4间的比是“ 5 比 4”,可以写成 5: 4 或5,读作: 5 比 4;4〔2〕 同学带着问题自读教科书例 1 内容;问题:①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②你都知道了关于比的哪些学问?③ 5 比 4 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那 4 比 5 呢?同学自学后依据问题谈自己的收成;〔3〕 教学例 1 之后的“试一试” ;①提问:你能用刚才所学的学问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吗? 组织同学独立摸索,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评判;老师追问: 为什么张丽与李兰所用时间的比中 5 是比的前项, 而在李兰与张丽所用时间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的比中 5 又是比的后项呢? 同学回答后,老师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次序的;因此,在用 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 肯定要依据表达的次序, 正确表达是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②老师提问: 5 分钟、 4 分钟都表示什么? 〔时间 〕老师小结: 5 分钟、 4 分钟都表示时间,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观看“试一试”中的最终一个问题;老师提问:求的是什么? 〔速度 〕谁和谁进行比较? 〔路程和时间 〕谁除以谁?老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 〔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 〔不是 〕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 〔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师生共同小结:两个数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2.求比值;摸索: 5∶ 4 表示什么? 4∶ 5 表示什么?说明: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你知道怎么求比值吗?课堂内完成课堂活动第 1 题;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分组争论,议一议: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同学争论后汇报,依据汇报情形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相应部分区分比前项∶〔比号 〕后项比值一种关系除法被除数〔除号 〕除数商一种运算分数分子-〔分数线 〕分母分数值一种数三、巩固练习1.想一想,填一填;〔1〕 比的前项是 5,后项是 3,比值是 〔 〕;〔2〕 比的后项是 8,前项是 4,比值是 〔 〕;〔3〕 比的前项是 0,比值也是 0,后项是 〔 〕 ;〔4〕 甜甜 3 分钟做 60 道口算题,做口算题的个数与时间的比是 〔 〕同学独立摸索、解答,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提示同学:比的后项不能是 0〕2.拓展练习;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1〕“甲队在一场球赛中以 12∶ 0 的比分大胜乙队”请问“ 12∶ 0”是比吗? 〔不是比,它是记录两队得分的多少的一种形式 〕〔2〕 我国陆地和世界陆地的比是 1∶ 15;我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比是 1∶5;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每年有 500 万人因吸烟而死亡, 其中中国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与全球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的比是 1∶5;你从所供应的信息中找到了哪些关于比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何想法?〔3〕图示出现:两杯糖水,第一杯中糖与水的比是2∶ 50;其次杯中糖与水的比是3∶50;哪一杯糖水更甜?同学摸索、争论回答后,老师小结;四、全课总结老师: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成? 〔指名说一说 〕老师总结; 〔略〕五、课外作业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收集生活中关于比的信息;反思:【教学内容】其次课时比的基本性质教科书第 69~70 页例 2、例 3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记忆和沟通分数与比、 除法之间的联系, 懂得比的基本性质;2.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过程与方法运用学问的类比迁移完成情感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育同学的抽象概括才能,并使同学熟悉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重】懂得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 :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1.求比值;8∶ 4= 48∶ 12= 16∶8=24∶ 18= 40∶16= 15∶ 5=.预备题;〔1〕 找出以下分数中相等的分数,并说说你是依据什么找的?49 2057 2810 15 1015 21 1430 18 3535 27 49同学找出后, 老师作引导性提问: 它们为什么相等?谁能完整地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2〕 在〔 〕内填上适当的数;3 4 =〔 〕 4=〔 〕 40= 〔 〕 12 =0.755 8=5: 〔 〕6: 7 =〔 〕 7=〔 〕 179 〔 〕=〔 〕:16老师:由上面这两组题你想到了什么?小结: 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与比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5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 5: 8 可以写成 ;8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 2:观看下面的比是怎样变化的;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00 20 10 5= = =240 24 12 6↓ ↓ ↓ ↓200∶ 240=20 ∶ 24=10∶ 12=5∶ 6独立观看,摸索:比的前项、后项发生了什么变化?分组争论:看看上面的这个例子,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同学进行小组总结后,小组间沟通汇报; 通过沟通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2.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比值不变;3.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1〕 让同学在例 2 中找出你认为最简洁的整数比,明确什么是最简整数比;〔2〕 出示例 3:化简下面各比;① 15∶12 ② 14∶ 56 ③30∶ 60∶120师生共同观看,找出各组比的特点,然后进行分析 、化简;第①题: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如何化简? 〔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前后项是互质数为止 〕第②题: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什么数,怎样才能把它们转化成整数比? 〔同学观看分析后,独立探究化简的方法,再沟通优化的化简方法 〕同学沟通完后, 老师进一步作小结: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的, 一般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它们转化成两个整数比,再进一步化简;第③题:这个比有什么特点? 〔 三个数的连比 〕又如何化简呢?化简两个整数比的方法对于化简三个整数连比是否适用呢?同学争论后尝试化简,填在书上;老师提示: 在三个数的连比中,比号不表示除号;三、巩固练习1.用已经学过的学问试着将第 70 页“试一试”中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同学化简后沟通反馈, 说说方法; 师生共同小结方法及留意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时,第一步一般都化成整数比,接着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同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成为互质数;2.出示练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比最简洁的整数比比值9: 5434∶ 675.8∶ 2.9200∶ 150∶ 26争论: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分? 〔求比值就是求“商” ,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也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洁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3.同学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 3 题,完成后用投影仪集体订正;4.拓展练习;〔1〕 六〔3〕 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1.2 倍,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2〕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 30 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7∶ 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四、课堂小结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通过今日的学习, 你又把握了哪些学问?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化简比?反思 ;【教学内容】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一〕——按比例安排教科书第 74 页例 1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懂得并把握按比例安排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安排的方法解答应用题;2.通过实际情境帮忙同学懂得按比例安排的意义, 从而把握用按比例安排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分析争论,师生合作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同学实际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安排的方法解答数学问题;【教学难点】懂得按比例安排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老师: 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 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1.李芸和张倩各拿出 8 元钱,一共买了 10 支水彩笔;老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 〔同学回答后,老师准时作出评判,板书平均分 〕2.陈红拿出 6 元,赵青拿出 4 元,一共买了 15 本同样的笔记本;老师:这儿仍有两个同学也批发了一些文具, 〔指导同学读题 〕这两个同学买的笔记本也是平均分吗?假如不平均分,那该如何分?组织同学分组争论:你们认为怎样分比较合理?为什么?〔1〕 小组争论分法,并阐明理由;〔2〕 反馈同学的分法;〔3〕 沟通:你们认为可以怎样分? 二、懂得按比例安排的意义比较两种分法的区分与联系;老师:把 10 支水彩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实际就是按几比几的比率来分的? 〔按 1: 1来分的 〕依据出钱多少把笔记本按 3∶ 2 分,这是什么分法? 〔按比例安排 〕老师指出: 像这样把一个数量依据肯定的比来进行安排,这种安排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安排 ;〔板书课题:按比例安排 〕从安排的比率可以看出,平均分是按比例安排的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