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评价洋务运动.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04927255
  • 上传时间:2024-03-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8.9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评价洋务运动一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洋务运动始于 19 世纪 60 年代,止于 90 年代中叶,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 和影响下,在清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由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僚发动的“求强”、 “求富”的运动19 世纪 40 年代初,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先进技术 也随之涌入中国60 年代前后,列强又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中国掠夺大量政治经济 利益和特权与此同时,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元气大伤 为了挽救清王朝的统治,清廷内部部分开明官僚一方面感受到当时的中国已面临“数 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再也不能照老样子统治下去了,必须改弦更张;另一方面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他们也感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深感引进西方先进机器、 自行设厂制造新式枪炮船舰的紧迫性因此从 60 年代起陆续开办了一批军用工业和 民用工业,同时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又建立了新式海军,从而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二 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到 90 年代,此期间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的洋务 活动,包括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海军,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60 年代到 70 年代为第一阶段,创办军事工业阶段;70 年代 到 90 年代为第二阶段,虽然还继续创办军事工业,但重心转为创办民用工业。

      军事工业:由于当时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洋务派急于用新式武器来剿灭之因 而在“自强”的旗号下,洋务派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中,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仿造西式武器的军事工业;李鸿章创办 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创办得罪大的船舶修造厂至 1890 年,洋务派所办近代军事工业共有 24 个这些企业使 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最突出的是经费来源,还有原料、燃料以及运输等问题,因此他们提出“要先富而后强”的口号,从70 年代开始,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开始创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主要的 民用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创办 的民用工业中兴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 个近代化钢铁工业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刺激了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刺 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创办海军:1875 年清政府觉得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计划十年建成到80 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

      1885 年,清政府为统一掌握海军大权,成立海军衙门1888 年北洋海军扩建为北洋舰队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新式 ―洋务运动兴起后,― '羽译、科技、军事、外交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洋务派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在兴办工业的同时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最 早创办的是 1862 年在北京开设的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同文馆,至 1896 年创办的新式 学堂达 20 余所并选派了大批留学生出国深造,中国出现了第一批掌握近代科学技 术的人才1872——1875 年清政府每年派 30 名幼童赴美留学这些留美学生回国后 大多热心报国,成为栋梁之才,如詹天佑,邝荣光,唐国安等三指导思想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于西方近代文化,顽固派采取了一概拒绝的态度,主张“夷夏之辩”,洋务派 则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处理中 西文化关系的原则,也是洋务派回击顽固派进攻的武器中学,即孔孟之道和以三纲 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不可变的西学,即西方的生产技艺,可以用来作为 巩固封建统治的手段和工具中体西用”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双重性质洋务运动 30 年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它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 济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 但终不成功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而中国 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前车已覆,后人既要哀之,更要鉴之不过没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那么国人的这些思想也许是不会建立起来的,因为 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中日甲午之战之后,人们好象对于纯粹的用什么实业救 国,技术救国的思想以及作用,不再依赖或是崇拜了五 对洋务运动的总结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 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 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 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 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 1865 年到 1895 年,洋 务派在各地创办了 20 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在自制和外购的基础上, 19 世纪 70 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

      中国军队武器装 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 争的时间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 军的长驱直入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 起到了“御侮”的作用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 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 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 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 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 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洋 务运动把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呈现在对其茫然无知的中国人面前,使人们开始耳闻目睹 和亲身体会这些成果的优越之处,从而逐步澄清了对“西学”的种种误解,由一味抵拒 渐至批判地吸取。

      盲目自大的心态日见改变,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客观地面对现实, 承认两方科技的进步,不再反对把“西学“引入中国但是,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首先, 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 统治,所以,他们大规模引进的只是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对西方的社会经济 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 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 经营管理大权都被其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或提调等把持,他们经营不善,管理腐 败,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 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再次,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 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 国策,重义轻利是历代统治者提倡的修身准则,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僵化少变 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习惯于安定平静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心理惰性,面对社会变革, 求稳怕乱,抗拒抵制。

      尽管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 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和社会,这就 妨碍着他们去接受新的东西,同时也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总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 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