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学基础》第十七章临终护理.pptx
41页第十七章 临终护理护理学基础目录CONTENTS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第三节死亡后的护理第一节概 述第一节概述一、临终和临终关怀的概念(一)临终临终即濒死,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后,虽意识清楚,但病情逐渐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一般认为从无效治疗起至患者临床死亡的时间为临终临终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第一节概述一、临终和临终关怀的概念(二)临终关怀临终关怀也称临终护理,是指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临终关怀的目的是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使患者能够无痛苦、安详、舒适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同时维护、增强家属的身心健康第一节概述二、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西方的临终关怀可追溯到中世纪的西欧修道院和济贫院,当时爱尔兰天主教会的修女们为重病濒死的朝圣者、旅游者提供照料,这成为临终关怀机构的雏形在中国,临终关怀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老者和濒死者的关怀和照顾而现代的临终关怀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桑得斯博士(D.C.Satunders)于1967年7月在英国的希登汉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被誉为“点燃了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随后,世界上60多个国家都相继出现临终关怀服务第一节概述二、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1988年7月,天津医学院在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的资助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同年10月,在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开创了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先河之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和临终关怀基金相继成立此后,北京、沈阳、南京、西安等全国大中城市都陆续建立临终关怀机构,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至2003年3月,全国接受临终医疗服务的病例已超过8000例,我国已跻身于世界临终关怀研究与实践的行列临终关怀把医学所承担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得更加完美,为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工程第一节概述三、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和理念(一)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132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一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设备和人员配备,照护技术专业化、规范化,组织管理科学,具有独立服务职能居家照护:医护人员根据临终患者的病情,每日或每周数次到家中探视、指导,与家属一起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居家照护,既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体贴,也能使临终者家属及时从悲哀与痛苦中解脱出来附属于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临终关怀病区或专科病房一般设立在综合性医院、肿瘤医院或老年护理院内,为癌症晚期、疾病终末期及衰老病危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等临终关怀服务。
第一节概述三、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和理念(二)临终关怀的内容0102030405从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照料为中心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尊重临终患者的尊严和权利注意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提供全面、整体照护第二节临 终 患 者 的 护 理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一、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一)心理反应1否认期2愤怒期3协议期4忧郁期5接受期这常是最初阶段的反应患者得知自己病重要面临死亡时,其心理反应是“不,那不是真的,不可能会这样”,极力否认,拒绝接受事实,并怀着侥幸的心理四处求医,希望是误诊患者已知病情无法改变,但不能理解,不能正确对待,常表现为生气与激怒,产生“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怎么能这样对我”的心理患者异常的心理反应减弱或消失,开始接受临终的事实,出现“请让我好起来,我一定”的心理为了延长生命,开始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表现态度友善,并提出许多要求作为交换条件当患者发现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治疗无望,无法阻止死亡来临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心理,出现悲伤、哭泣、退缩、沉默、压抑、情绪极度低落等反应,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常发生在临终的最后阶段在一切努力、挣扎无望之后,患者变得平静,认为应当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产生“好吧,既然是我,那就去面对吧”的心理。
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一、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二)护理1否认期1)护士应具有真诚、友善的态度,不要轻易揭穿患者的防卫机制温和坦诚地回答患者对病情的询问,注意与其他医务人员言语的一致性2)进行适当的非语言交流护士应经常陪在患者身旁,协助患者满足心理方面的需要,让他感到自己没有被抛弃,感受到护士的关怀3)坦诚地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维持患者适当的希望,顺势诱导,给予关心和支持,使患者逐渐面对现实2愤怒期1)护士应认真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允许患者表达其愤怒,宣泄内心的不快,但要注意预防意外事情的发生2)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多给予患者宽容、关爱和理解3)耐心地疏导在患者表达内心情感的同时,给予必要的疏导,以减少愤怒给患者、亲人带来的心理伤害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一、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二)护理3协议期1)此期对患者的治疗非常有利,患者试图通过积极地配合检查、友善的态度来延长生命医护人员及家属也希望通过积极的治疗有奇迹发生(如肿瘤患者)2)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来减轻疾病的痛苦4忧郁期1)护士应多关心、陪伴患者,允许其表达失落、忧伤,允许其哭泣来宣泄情绪,安排亲朋好友见面,尽量让家人陪伴在身旁。
2)护士应协助和鼓励患者保持身体的清洁与舒适,并给予精神支持,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3)加强安全保护,预防患者自杀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一、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二)护理5接受期1)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明亮的环境,不要强迫与患者交谈,尊重其选择2)继续关心、支持患者,加强生活护理,让其安详、平静地离开人间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二、临终患者的生理反应及护理(一)生理反应1神经系统1)肌肉张力丧失:表现为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肢体软弱无力,无法维持良好舒适的功能体位,身体与床贴伏,不能进行自主躯体活动,脸部外观改变呈希氏面容(面肌消瘦、面部呈铅灰色、眼眶凹陷、双眼半睁半滞、下颌下垂、嘴微张)2)感知觉、意识改变:表现为视觉逐渐减退,视觉由模糊发展到只有光感,最后视力消失眼睑干燥,分泌物增多听觉常是人体最后消失的一个感觉意识改变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3)疼痛:有些疾病临终前可出现剧烈的疼痛,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呻吟,辗转反侧,血压及心率改变,呼吸变快或减慢,瞳孔放大,不寻常的姿势,痛苦面容(五官扭曲、眉头紧锁、眼睛睁大或紧闭、双眼无神、咬牙)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二、临终患者的生理反应及护理(一)生理反应2消化系统表现为胃肠道蠕动逐渐减弱,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脱水、口干等。
3循环系统表现为循环功能减退,出现皮肤苍白、湿冷、大量出汗,四肢发绀、斑点、脉搏快而弱、不规则,甚至在周围小动脉处测不到,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心尖搏动最后消失4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功能减退,呼吸频率由快变慢,呼吸深度由深变浅,出现呼吸困难、潮式呼吸、间断呼吸、浮浅呼吸、张口呼吸等,最终呼吸停止深度昏迷患者由于分泌物在支气管内潴留,出现鼾声呼吸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二、临终患者的生理反应及护理(一)生理反应5临近死亡的体征各种反射逐渐消失,肌张力减退、丧失,脉搏快而弱,血压降低,呼吸急促、困难,出现潮式呼吸,皮肤湿冷,最后呼吸、心跳停止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二、临终患者的生理反应及护理(二)护理1促进患者舒适1)维持舒适体位:定期翻身,更换体位,翻身后注意支撑身体,做肢体的按摩避免某一部位长期受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2)加强皮肤护理:大、小便失禁者,注意会阴、肛门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必要时留置导尿;大量出汗时,及时擦洗干净,勤换衣服;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防止压疮产生3)口腔护理:晨起、餐后、睡前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有溃疡或真菌感染者酌情涂药,口唇干燥者用湿棉签湿润口唇,张口呼吸者用湿纱布覆盖口唇。
4)加强保暖:患者四肢冰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给予热水袋,保持皮肤干燥清洁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二、临终患者的生理反应及护理(二)护理2增进营养,促进食欲饮食方面要注意食物色、香、味,少量多餐,以减轻恶心,促进食欲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可采用鼻饲法或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保证患者营养供给3促进呼吸功能改善1)纠正缺氧: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换气根据呼吸困难程度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2)适当卧位:神志清醒者,采用半卧位,扩大胸腔容量,减轻回心血量,改善呼吸困难的状况昏迷者,采用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3)保持呼吸道畅通:促进患者排痰,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吸引痰液,维持呼吸道通畅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二、临终患者的生理反应及护理(二)护理4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1)适宜环境:提供一个通风、安静、空气新鲜、有一定保暖设施、适当照明的环境,避免临终患者因视觉模糊产生害怕、恐惧心理,增加安全感2)保护眼睛:及时用湿纱布拭去眼部分泌物,如患者眼睑不能闭合,可涂金霉素、红霉素眼膏或覆盖凡士林纱布,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干燥发生溃疡或结膜炎3)感、知觉变化:听力是最后消失的感觉。
护理时应避免在患者周围窃窃私语劝家属尽量节哀,不在房间内哭泣以免增加患者的焦虑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二、临终患者的生理反应及护理(二)护理5减轻疼痛协助患者选择减轻疼痛的最有效方法1)药物止痛:若为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前常伴有疼痛护理时应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及持续时间,选择药物止痛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把握好用药的阶段,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给药方式,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目前WHO建议采用三步阶梯疗法控制疼痛第一步止痛,选用非麻醉性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第二步止痛,选用弱麻醉性镇痛药,如可卡因、强痛定、美沙痛等第三步止痛,选用强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2)非药物方法:可以采用松弛术、音乐疗法、外周神经阻断术、针灸疗法、生物反馈法等护士以同情安慰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沟通,稳定患者情绪,并适当分散其注意力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二、临终患者的生理反应及护理(二)护理6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色泽和温度变化,对随时出现的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7心理支持1)清醒患者: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以减轻焦虑2)昏迷患者:可采用触摸的方式,配合温和的语调、清晰的语言进行交谈,使临终患者感到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不孤独。
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三、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一)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患者的临终过程也是家属心理应激的过程,临终患者家属同样经历否认愤怒协议忧郁接受5个心理反应阶段,并承受着更大的生理、心理、社会压力在感情上难以接受即将失去亲人的现实,在行动上四处求医期待奇迹出现,延长亲人的生命当看到亲人的死亡无法逆转时,他们的心情十分沉重、苦恼、烦躁不安临终患者家属一般可出现以下改变:123n个人需求的推迟或放弃n家庭中角色与职务的调整与再适应n压力增加,社会性互动减少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三、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二)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1满足家属照顾患者的需要1986年,费尔斯特和霍克提出临终患者家属的7大需要:1)了解患者病情、照顾等相关问题2)了解临终关怀医疗小组中,哪些人会照顾患者3)参与患者的日常照顾4)知道患者受到临终关怀医疗小组良好的照顾5)被关怀与支持6)了解患者死亡后相关事宜(处理后事)7)了解有关资源:经济补助、社会资源、义工团体等2鼓励家属表达感情护理人员要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进行沟通,应选择一个安静、隐私的环境,鼓励家属将内心的痛苦感受说出,减少家属的疑虑和对患者的刺激第二节临终患者的护理三、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二)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3指导家属对患者的生活照料指导家属参与对患者的照料活动,示范相关的护理技术,使其在照料亲人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4协助维持家庭的完整性在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