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检测卷附答案.docx
9页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检测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将变大C.当物距为20cm时,在光屏上可能成等大的实像D.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C.在凸透镜的左侧放凹透镜,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向左移动光屏D.用 f=15cm 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图甲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图乙中的a、b、c、d是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从贴着刻度尺的位置逐渐远离,则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a→b→c→d B.b→d→a→c C.b→c→a→d D.c→a→b→d4.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乙,人能透过空玻璃观察到铅笔是光的反射成像,此像是虚像B.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像,此像是虚像C.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B、图D所示的像,都是实像D.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5.显微镜最下端反光镜的作用是( )A.反射载物片上物体发出的光 B.反射由目镜处射来的光C.反射由物镜中射来的光 D.反射光源发出的光使其会聚在被观测物体上6.下列所示各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A. B.C. D.7.关于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为焦距)B.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的方向一定改变D.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8.标有乙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水中筷子向上折的场景,此时从碗口上方看筷子上的乙点,光的传播路径图正确的是( )A. B.C. D.二、填空题9.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现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距离(蜡烛还在2倍焦距之内),再将光屏移动的距离找到清晰的像,则 (填“”“”或“”)。
10.在学校组织的野外研学活动中,小明同学将自己没有喝完的矿泉水瓶扔在树林里,老师立即告诫大家,装有水的瓶子相当于 透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容易引发森林火灾11.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 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到 cm处,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与此情况相同12.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投影片应位于镜头的 (选填“一倍焦距内”、“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处,通过凸透镜成一个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 (选填“虚”或“实”)像;若想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 (选填“靠近”或“远离”)投影片三、实验题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 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2)如图 2,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3)如图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16 cm 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如图 4,小明在做实验时,将蜡烛从A 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到 B,为了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小明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5)如图 5,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眼镜(“近视”或“远视”)四、计算题14.如图在遮光板上挖去一直径为 d1的洞,恰好可装入一薄透镜,光屏距遮光板长度为 d,若在光屏上所呈像的直径为 d2,求透镜的焦距 (提示:如果两个三角形三个角对应相等,则他们为相似三角形,本题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作答)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 答案CDBCDDDA 1.C【详解】A.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u=30cm>2ff<15cm故A错误;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将变小,故B错误;C.凸透镜焦距f<15cm如果焦距是10cm,当物距为20cm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D.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光能通过上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通过透镜的光线变少了,所以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D错误2.D【详解】A.由图可知u=υ=70cm﹣50cm=20cm物距与像距相等,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实像,则u=2f=20cm解得f=10cm,故A错误;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B错误;C.在凸透镜的左侧放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想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故C错误;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此时物距u=20cm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D3.B【详解】(1)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b图2)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d图3)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a图4)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c图综上可知,凸透镜从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为b→d→a→c故B正确,ACD错误4.C【详解】A.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图乙的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此像是虚像,故A错误;B.该“水透镜”左右两侧薄,中间厚,在竖直方向上,因为凸透镜的厚度相同,所以在一倍焦距内纵向上几乎不会放大,即笔不会变粗,所以A图中的现象不会发生,故B错误;C.当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图B,继续移动像逐渐变短变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图D,故C正确;D.玻璃瓶装满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透过透镜会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先逐渐变长,如图C,故D错误5.D【详解】显微镜最下端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都可以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通过调节反光镜可反射光源发出的光,使其会聚在被观测物体上,可以清楚观察标本,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6.D【详解】由图可知A是凸面镜,B是凹面镜,C是中间比边缘厚的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D,故D是凹透镜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7.D【详解】A.如图物距大于像距,则物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故A错误;B.物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故B错误;C.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的方向不一定改变,因为通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故C错误;D.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光屏比较粗糙,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故D正确8.A【详解】光线是由筷子反射的,所以光线的传播方向是从水中到眼睛,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且空气中折射角大于水中的入射角故A正确,BCD错误9.<【详解】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上接收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Δu的距离,蜡烛还在2倍焦距之内,像移动的速度大于蜡烛移动的速度,所以此时像移动的距离大于蜡烛移动的距离,则Δu<Δv10. 凸 会聚【详解】[1][2]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
11. 放大 60.0 照相机【详解】[1]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3]由图可知像距为v=75.0cm-45.0cm=30.0cm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的物距应该为30.0cm(即此时的物距与原来的像距相等),蜡烛在30.0 cm处,所以凸透镜的位置要移动到60.0cm处,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12.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倒立 实 靠近【详解】[1][2][3][4]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投影片相当于物体,应位于镜头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放大的特点可知,当像距变大,应该减小物距,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13. 10.0 投影仪 B 远离 远视【详解】(1)[1]如图 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最小最亮的光斑是焦点,则凸透镜的焦距(2)[2]如图 2,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
3)[3]如图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16 cm 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虚像使折射光线的虚交点,不能光屏上呈现,人眼在图中B处接收折射光线,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4]如图 4,小明在做实验时,将蜡烛从A 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到 B,物距减小,像距增大,为了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明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5)[5]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此时像距变小,说明该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远视眼镜14.【详解】解:由题意可知,透镜为凸透镜,光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