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新八校”我们不是“山寨货”,我们只是在路上.doc
8页建筑新八校”我们不是“山寨货”,我们只是在路上“建筑老八校”: 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率先开设建筑系并分两批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的八所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今重庆大学)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今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谈到建筑学系,外行看到的是各大高校纷纷开办、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热闹,内行深谙的则是中国“建筑老八校”的门道 “老八校”构成了一座坚实的中国高校建筑堡垒,时至今日依然保持着毋庸置疑的学术实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也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此时,建筑学系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高校中应运而生经过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的探索,又有一批高校的建筑系崭露头角,构成了中国建筑界人才的“第二梯队”――“建筑新八校” 由于“建筑老八校”久处强势地位,许多业内人士对“建筑新八校”的说法仍然不甚了解,甚至产生了“这只是一种招生噱头”的误会其实不然目前社会公认的“建筑新八校”是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它们也与“老八校”一样,通过了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拥有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而非工学学士学位)的资格,并且各有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建筑新八校”的现状、特色与未来吧! 哈工大余热尚存 大工沈建齐脱颖 由于“老八校”由中央统一部署,其落户也呈现出“雨露均沾”的特点,镇守东北地区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 )建筑学院哈工大建筑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建筑学院之一,于1920 成立历经九十载的风雨砥砺,哈工大建筑学院确立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然而,随着哈工大其他专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学学院受到的重视程度下降,虽然实力仍旧不容小觑,但发展速度也已相对放缓此时,同处东北的两位小伙伴顺势脱颖而出,他们就是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和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系 大工建筑:博采众长 大连理工大学(以下简称为“大工” )建筑学系隶属于建筑与艺术学院,成立于 1983 年,其前身为 1949 年大连工学院建校初期的土木系建筑工程专业1952 年至 1953 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规模调整,大连工学院停办建筑工程专业1983 年,学校向教育部申报重建建筑学专业,并获准于 1984 年 10 月正式成立建筑工程系。
建系初期,学校聘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院士兼任系主任,并聘请了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先后来系里兼课,为学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1 年,建筑与艺术学院终于成型,下设建筑学系、艺术系、城市规划系和工业设计系 除了上文提到的一大批国内建筑学知名学者的加入,作为一名稍显低调的“985”成员,大连理工大学的背景和实力也给大工建筑学系加分不少,无论是在读期间的教学资源还是毕业后的出国或就业,母校的光环总会让一切变得方便一些 沈建建筑:“性价比”高 这里说的“性价比” ,指的是录取分数和专业实力之间的比较由此观之,沈阳建筑大学(以下简称“沈建” )建筑学系也许是“建筑新八校”中“性价比”最高的一个 沈建是有圈?B 的梅花鹿、孔雀、银龙鱼,野生的猫、狗、松鼠、刺猬、各种鸟(尤其以灰喜鹊居多) ,自然的生态让人觉得舒服、自在建筑也很有趣,尤其是长廊以及教学楼群组,非常的别致新建的中德节能中心也是应用了新的技术理念 作为“新八校”中另一所既非“211”又非“985”的大学,沈建建筑系的录取分数也许是“新八校”中最低的,但它的实力绝不逊于另外七所大学尤其从 2006 年起,随着原哈工大建筑系一大批优秀导师的到来,沈建建筑系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东南同济带好头 三兄弟紧随其后 “老八校”中雄踞华东地区的,是南京的东南大学和上海的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建筑系、同济大学建筑系和北边的清华大学建筑系堪称中国建筑界的“三巨头” ,其中,东南大学建筑系的前身――原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更是中国现代建筑学学科的发源地经历了近百年的锤炼,东南大学建筑系的“哲匠”风韵犹存,同济大学建筑系则走向了大胆开拓创新在二者稳步发展的同时,三位同属华东地区的小兄弟也跟了上来,他们就是浙江大学建筑系、南京大学建筑系和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浙大建筑:后生可畏 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 )建筑学系隶属于建筑工程学院,其前身为土木工程学系1958 年土木工程学系开设了建筑学专业;1987 年建筑学专业发展为建筑学系;1998 年由原浙大的土木工程学系、建筑学系、水利工程学系与原杭州大学的区域与城市规划系联合组建成新的建筑工程学院学院开设的本科专业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水利工程) 浙大建筑学系最大的优势,是依托着综合实力强大的浙大,这能为学生们带来更丰富的资源和机会;其次,浙大也依托着富饶的浙江省,同时毗邻长江三角洲,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又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实践机会。
南大建筑:“四年拿下” 南京大学(以下简称“南大” )建筑系隶属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0 年初,南京大学为了拓展学科的发展,确立了一批新兴的并将大力扶持的重点学科南大建筑研究所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经过六年扎实稳步的发展,2006 年 11 月在建筑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后发展为建筑系,成为今天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一部分 从建系时长来看,南大建筑系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小朋友” ,但它在建筑学教学方面的大胆改革已经不容小觑:与其他建筑系的五年制不同,南大建筑系采用了四年制;在以丁沃沃、张雷为首的“大牛”们的领导下,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敢为人先 上交建筑:锐意进取 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交” )建筑学系隶属于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其前身为建筑工程专业,设立于 1907 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土木工程专业之一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全系师生并入同济大学1985 年上交恢复建立土木建筑工程系,1993 年上交土木建筑工程系开设建筑学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2004 年5 月 13 日,上交正式批复新合并的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成立建筑学系 建系仅仅十二载,上交建筑学系就杀入了“建筑新八校”的行列,其锐意进取的程度可见一斑。
和上文各大“985”高校一样,上交本身的平台能让建筑学系的学生拥有更丰富的体验和选择空间;另外,依托着上海,又邻近“老八校”之一的同济大学,在上交建筑系就读也意味着能拥有更多的见识和接触学界大师的机会 华南理工还不够 深大当后起之秀 在华南地区的建筑圈里,多年来都是“建筑老八校”中位于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一枝独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历史悠久,前身为创建于 1932 年的襄勤大学以及 1938 年并入的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学校在 1952 年组建建筑系,1997 年成立建筑学院,由建筑系、城市规划系、风景园林系组成,并在亚热带建筑设计、亚热带城市规划设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同时,随着华南地区的另一座城市――深圳的快速发展并一跃成为一线城市,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建筑学专业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深圳大学建筑系也借势迅速崛起,成为华南地区建筑圈的后起之秀 深大建筑:“软硬”兼施 深圳大学(以下简称“深大” )建筑系隶属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其前身为成立于 1983 年 9 月的深圳大学建筑系,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汪坦先生创办2006 年 8 月经学科和院系调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并开设了建筑学、城市规划两个本科专业。
深大建筑系的优势,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高起点――成立之初直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口支援建设, “软件”资源优越;受重视――建筑学一直是深圳大学的重点学科,在师资和硬件设施上投入巨大, “硬件”资源极佳;好区位――依托新一代一线城市深圳,发展迅速,市场广阔就业方面,深大建筑系的毕业生在深圳当地的建筑业内也是有口皆碑的! “老八校”未曾涉足 湖大华科成新军 说来也怪,经过部署的“建筑老八校”兼顾了中国的东南西北,却唯独遗漏了华中地区但是没有关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也有两位华中地区的高校成功杀入了“建筑新八校”的阵营,它们就是湖南大学建筑系和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 湖大建筑:源?h 流长 要说“建筑新八校”里的老前辈,当属湖南大学(以下简称“湖大” )建筑学系 湖大建筑学系隶属于湖大建筑学院,可追溯至湖南高等学堂于1905 年所设的土木学科1929 年,湖大创办建筑学专业,是国内最早创办的建筑学专业之一学院下设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四个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两个研究中心,一个实验中心和湖南大学城市建筑研究所 建筑学作为一个讲究传承的学科,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这是湖大建筑学系的一个重要优势;同时,湖大建筑学系还拥有以魏春雨为首的在建筑业内颇负盛名的大师,为该系的发展提供动力。
华科建筑:文理并包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 )的建筑学系,是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的招收文科生的建筑学系 今天的华科建筑学系是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系和原武汉城建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而成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成立于 1982 年,学校聘涛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周卜颐教授出任首届系主任,多位国内知名教授参与创系1986 年,原武汉城建学院开办建筑学专业 2000 年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武汉城建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两校的建筑学专业实现整合,并于 2003 年顺利通过国家本科及研究生专业教育评估 华科建筑学科的高起点,为它成为“建筑新八校”的一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华科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平台广阔,学科齐全,加上广大华科前辈在其他领域的躬耕,作为华科建筑学系的一员,未来可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 “建筑老八校”有他们积累近百年的深厚底蕴,目前建筑业也仍然唯“建筑老八校”马首是瞻;但“建筑新八校”也有他们几十年的不断创新以及行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并且一直在路上对于有着建筑梦的你,如果实力过硬,能进入“建筑老八校”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真的不小心和它们擦肩而过,在“建筑新八校”中淬炼一番也未尝不可,不是吗?。
